文 章春芳
結對協作教研 提高區域內民辦園保教質量
文 章春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頒布及省、市關于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相繼出臺,標志著我國幼兒教育改革邁進了一個新階段。“提高質量”是《規劃綱要》“二十字”工作方針中重要的四個字,因為有質量的幼兒教育才能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我們區在實施《規劃綱要》過程中,努力探索教研新途徑,通過結對園教研,建章立制來提高民辦幼兒園保教質量。
結對教研 民辦園 保教質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頒布及省、市關于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相繼出臺,標志著我國幼兒教育改革邁進了一個新階段。“提高質量”是《規劃綱要》“二十字”工作方針中重要的四個字,因為有質量的幼兒教育才能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我們區在實施《規劃綱要》過程中,努力探索教研新途徑,通過結對園教研,建章立制,來提高民辦幼兒園保教質量。
長期以來,民辦園因起點低、專業化水平有限、民辦投資方對師資培訓投入少等種種原因,影響了民辦園教育質量的提高。為促進區域幼教事業的整體和諧發展,我區統籌發展規劃,整合優質資源。我區區域內有5所公辦園,1所業務托管園,9所民辦園。在發揮省示范性實驗幼兒園的優勢,輻射民辦幼兒園,共建結對,提高民辦園教育質量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區通過“結對教研”,構建出了區教研室——區教研協作組——片教研協作組——園教研組——園園結對教研的教研網絡,以5所公辦園根據區域板塊、自主連接的方式,分別與區域內的民辦幼兒園結對,公辦引領民辦,提高民辦園參與的積極性。我初步小結了一些經驗,做以下介紹。
按照“宏觀上造勢,微觀上深入,層面上激活”的工作思路,首先教研部門改變了工作方式,下移工作重心,以組為單位構建教研網絡,充分發揮其業務引領功能,幫助結對園建章立制,規范職責,更新理念,規范行為。教研部門從側重組織轉到側重研究,從側重管理轉到側重參與,從側重指導轉到側重引導。教研部門首先做到上下聯動、橫向互動,利用一切和幼兒園接觸的機會交流、互通信息,以及時掌握基層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情況;其次定期開展區級范圍內大規模的教研活動,為結對教研提供思路、方法。比如教研員教學活動研討、骨干教師教學展示、結對園教研展示活動、“妙光之春”系列活動、園本教研現場交流、《綱要》實施階段性總結等,通過不斷總結和反思,盤活區域資源,及時發現典型,及時借助現場交流等方式加以推廣,以點帶面來推動各園教研活動質量的均衡發展。
高質量的幼兒教師隊伍是高質量學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園本教研促教師成長。園本教研的出發點是幼兒園和教師的實際需要,是解決幼兒園和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園本教研的目標是以幼兒園特色為本,促進幼兒園、教師、幼兒共同發展。各幼兒園越來越感到園本教研在幼兒園發展中的作用,因而也越來越重視園本教研活動的多樣性和實效性,創造革新機制,建立教研制度,健全教科研網絡,創設平臺,提供機會,讓教師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反思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呈現出“各顯神通”“萬紫千紅”的局面。示范園熱情邀請,結對薄弱園積極參與。如:示范園無私幫助民辦園建立園本教研研討制度和一些會議制度:一周1次的年級部長例會,確定每周五中午為年級部“園本課程教研活動時間”,每月1次的全園性業務學習,每月1次課題組活動,每學期進行1次課題組階段的展示活動,一學期舉辦一次學術論壇,一年舉辦一次教研年會等,鍥而不舍,直至取得一年磨一課的扎扎實實的教育教學成果。如南幼的“教師研訓一體基地”“博客”“QQ群”支持下的園本教研活動;江南藝幼的“民族音樂進幼兒園”;蘆莊實幼的一課多研——理念先行,行為跟進、診斷式研討——發現問題,對癥下藥、辯論式研討——激情碰撞,提升理念、網絡研討——擴展渠道,人人參與;太湖實托的“三檔”管理等。各幼兒園通過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帶動民辦園的教研活動,增強了園際間的教研氛圍,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精華,展示了魅力,提高了民辦園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民辦園教師專業成長。
科學、有序、有效的教科研管理,有助于激發教師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科學有效的教科研管理方式,進一步推進教研制度文化建設,更加配合制度的人文性,讓制度成為幼兒園各項教科研工作的科學合理、有序的順利保障,并轉化為和諧的校園文化。結對教研構建真實有效的研討系統。首先,建立學習機制,儲備知識經驗;其次,構成研討機制,促進交流共享;第三,引入指導機制,激勵調整推進。示范園幫助民辦園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以科研促進教研,積極帶動民辦園進行課題研究,而之前,有的民辦園從不會做課題到品嘗到教科研的樂趣、幸福感,中間經歷了艱苦的努力。目前7所民辦園都積極投入課題研究。
科學的有質量的幼兒園教育應具備符合國家規定的基本辦園條件與師資隊伍,能提供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保育和教育。結對教研機制,幫助結對園提升師資隊伍。為全方位、多層次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把骨干教師培養作為可持續性發展的核心目標。我區梳理了骨干教師培養體系,以結對機制,關注優質均衡發展。如:
1.“青藍結對”“教學新秀、能手結對”“名師示范”等結對方式等為教育均衡提供人力保障。
2.省優質示范園與普通民辦幼兒園的“結對園機制”,是優質資源文化起到輻射作用,園際交流,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在薄弱幼兒園的建設中,發揮省級示范性實驗幼兒園的示范和輻射作用,開展“結對雙贏協作體活動”,加強結對支援的力度和針對性,使結對幼兒園在內涵發展上有較大的提高。他們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提高教育質量。
3.結對教研。探索教師教研、科研、培訓的有效途徑,激活區、片、校三位一體、統分結合的教研機制,有效合作教研,提高整體教育質量。
區教研中心組帶動區教研協作組,示范園園內教研組帶動結對園園內教研組,結對園間的園際教研組展開浸入式教研,進而帶動了區域內整體教研水平的提高。我們區以此為契機,采取了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組織形態,在區域內聯合優質幼兒教育資源,創新教研活動形式,重建與完善教研制度,使教研活動深度和廣度得到拓展。結對教研是提高民辦園教學質量,提高辦園內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目前,在結對園中,已有9所民辦園中4所創建為省優質園,5所升級為市優質園。通過實踐,這種結對教研的機制是有效的,所產生的動力源自教育教學一線,示范園教師和結對園教師共同成長,受益的還有孩子,結對園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提高了。
(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教育局教研室)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李季湄.《對新時期幼教教研有關問題的思考》,《幼兒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