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天亮,曹金璇,蔡滿春
(1.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學院,北京 100038;
2.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網絡空間安全與法治協同創新中心,北京 100038)
慕課時代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蘆天亮1,2,曹金璇1,蔡滿春1,2
(1.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學院,北京 100038;
2.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網絡空間安全與法治協同創新中心,北京 100038)
公安工作信息化對民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針對目前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慕課時代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改革方案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闡述如何采用傳統課堂和慕課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同時說明取得的教學效果。
慕課;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公安計算機技能
互聯網的發展不斷提升警務信息化水平,同時對公安民警的計算機操作應用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提升公安系統戰斗力,必須走“科技強警”之路,作為警務人才的培養單位,公安院校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成為關鍵。區別于普通高校,公安院校是高等學歷教育,更應側重公安職業教育,因此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模式上都應有所創新[1]。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應根據學生已有計算機水平因材施教,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過程的互動性,這需要教學方法上的創新,“慕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慕課,又稱MOOC,是近幾年新興起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開放性、互動性、規模性等特點[2]。課程主要以5~15min左右小視頻的形式,將課程內容根據知識點分解,能夠滿足學生碎片時間學習的需求。慕課時代的到來給高校計算機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我們應順應潮流,逐漸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新成果,探索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徑。
公安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面向非計算機類專業學生開設,開設對象包括法學、治安學、偵查學、犯罪學、刑事科學技術等專業。為了滿足公安業務對畢業生計算機能力的需求,公安院校曾在培養方案、授課內容等方面多次調整,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貼近公安實戰,經過多年的改革和創新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從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反饋情況來看,目前仍存在以下問題。
1.1 學生基礎差異問題
近些年隨著計算機及網絡通信技術的普及,很多學生在中學甚至小學階段已經接觸計算機,對軟件和硬件知識已有初步了解,能夠使用Office軟件和上網檢索,甚至嘗試了基礎的編程語言。很多公安院校是面向全國或全省各地招生,有大中城市,也有鄉鎮及偏遠地區。貧困地區的學生接觸計算機較少,基礎薄弱。地區貧富差距也導致出現學生計算機基礎差異問題,這給教師的授課內容及實踐訓練安排帶來較大困擾。
目前,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一刀切”的方式已不太適用,容易導致基礎好的學生感到“吃不飽”,沒能獲得較多、較新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基礎差的學生感到“不消化”,知識點太多,操作太復雜,節奏跟不上。授課內容無法照顧到“兩頭”學生,最終導致授課效果不佳。
1.2 教學內容業務脫節問題
公安院校的畢業生大多會走上警察的職業道路,公安業務的特殊性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及實踐動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安民警需要使用計算機完成立案筆錄、偵查取證、申請審批、公文處理等業務,然而,目前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使用的教材、授課內容以及授課方式與普通院校的沒有太大差異。由于授課內容與公安業務脫節,培養的學生在入職后,會感覺所掌握的計算機操作與公安業務不太相符,對警務信息化及自動化辦公會感覺不太適應。受限于課時數,教學主要以知識講解為主,實驗訓練較少,導致學生操作能力較差。同時,實驗內容和形式往往是安排學生進行Word排版、Excel數據處理、PPT制作、多媒體處理等常規實驗,不能貼近各類警種的業務實戰,滯后于公安信息化建設,無法提高警務辦案效率。
1.3 教學及考核方式單一問題
計算機基礎教學仍采用“課堂講授為主、實驗上機為輔”的方式,先課堂講授理論知識及演示操作技能,然后再安排學生到機房上機操作完成指定作業任務。該方式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課堂講解和上機操作往往間隔1周甚至更長,學生已經將課堂學過的操作技能忘記,導致上機作業完成進度和質量不高,而且實驗作業缺乏創新性和實戰性,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因此訓練效果不佳。
在課程考核方面,部分公安院校已經在不斷創新和嘗試,突破了傳統的筆試形式。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已經采用上機考試系統,學生在線抽題和答題,包括40道基礎知識選擇題和3道操作題。該類考核形式還需進一步改進,如操作題的內容可以更貼近公安業務;同時,可以適當加大學生平時上機作業的考核,敦促學生認真完成操作訓練。
根據教育部對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要求以及公安部對全警計算機應用技能水平的需求,結合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特色,學校可構建公安院校本科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指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工作。
公安院校可構建以“面向公安需求、提高業務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和實驗教學內容。信息時代,公安民警須具有較高的計算機能力,除了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外,還應具備編程能力、數據庫、網絡攻防等知識。
根據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學專業特色及就業方向,針對學生不同能力的培養,公安院校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采用1+X(程序設計或數據庫)的方式。公安學屬于文科類專業,教學內容中應加入數據庫等技術,使學生掌握信息的管理和查詢技術;公安技術學屬于理工科專業,教學內容應加入程序語言設計,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軟件開發能力。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見表1。
第1學期,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學的大一新生,主要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如軟硬件基礎、網絡協議、信息安全等,通過實驗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為了貼近公安信息化辦公需求,設計基于Office辦公軟件的公安文書制作、數據分析、案件匯報等實驗內容。
第2學期,面向公安學一級學科的學生講授數據庫基礎及應用課程,面向公安技術學一級學科的學生講授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數據庫課程主要講授數據庫基礎知識、SQL語句以及數據庫設計與應用,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公安信息檢索方法和警務綜合信息平臺使用方式,能夠依托信息資源整合分析平臺,通過數據庫數據交叉碰撞發現破案線索。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主要講授C語言程序開發的方法,使學生掌握編程技巧及上機調試方法,了解數據結構和算法,通過編程嘗試解決一些應用案例問題。

表1 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
與傳統課程相比,慕課擁有在線學習有效性、精細掌握學習、學伴交互協作、復雜系統自組織等核心學習機制[3]。我國多所院校也構建了Coursera等慕課平臺。慕課將打破傳統的授課方式單一和缺乏個性差異的被動學習狀態,對操作技能要求較高的公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而言,將成為一種全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計算機基礎課程慕課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3.1 課前準備
在分析慕課特征和學習機制的基礎上,公安院校可打造適用于公安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慕課教學模式,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以下方面的改造。
(1)知識點分割。針對教學和實踐內容,依據知識點和先后承接關系,將教學內容分割,同時保證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形成知識脈絡體系,如以Word基本操作教學內容為例,可將其拆分為文本編輯、字體設置、段落設置、頁面設置、頁眉和頁腳、目錄和索引等知識點。
(2)編寫講稿。以知識點為單位編寫講稿,講稿作為慕課視頻的重要基礎,需要與授課內容一致,同時應體現課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講稿中包括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作業訓練題目等。
(3)錄制視頻。根據講稿中的教學內容錄制知識點講解小視頻,可選擇的視頻錄制方式有課堂教學實錄、使用軟件錄屏等[4]。課堂實錄應選擇教學經驗豐富和課堂效果好的老師進行錄制,這樣課堂帶入感強,但當進行演示編輯或設置等操作時可能會遇到畫面切換頻繁、操作界面看不清等問題。采用軟件錄屏加配音的方式更適合于操作過程講解和展示,也可以配合PPT講解,操作步驟清晰直觀,同時錄制的視頻文件更小,適合在線播放。

圖1 計算機基礎課程慕課教學流程
3.2 混合教學模式
在慕課平臺上,學生可以自主靈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面對面討論,教師可以對學習過程集中引導。二者各有優勢,將慕課平臺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是當前高等教育探索道路上的重要內容[5]。
慕課平臺采用線上學習的方式,積極發揮學生主動作用,同時緩解課時受限、公安院校師資教學任務繁重等問題。采用“先學后教”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布置慕課平臺學習任務,學生使用電腦、手機、Pad等設備,利用平時碎片時間在線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完成在線提交作業、社區討論等活動。計算機基礎課程有大量的操作訓練,當前學生大多有個人電腦,可跟著視頻邊學邊練,鞏固知識點和操作技巧。慕課平臺還可有效解決學生的基礎差異性問題,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多次觀看和練習。通過慕課平臺的提前學習,學生可以預先掌握教學重點并且記錄自己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重點聽課并獲得解答。
課堂教學同樣重要,教師可根據學生在慕課平臺的學習情況和問題反饋,有針對性地開展知識講授和實踐教學活動,并對學生在慕課平臺上學習的零散知識點進行梳理和串聯。課堂以問題為導向,學生有慕課學習和練習基礎后會以更高的熱情和注意力投入問題求解過程,進而在課堂探討和教師引導下獲得知識并提升能力,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緊湊,教學效率更高。
3.3 學伴交互協作機制
學生除了從視頻和課堂教師講授過程中獲得知識,還可以從同學互動中獲得知識。學伴交互協作是保證慕課教學質量的關鍵。慕課有兩種交互協作機制,即課程討論區和作業學伴互評[3]。
課程討論區是學生慕課學習中解答問題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在線交流學習心得,分享課程相關的信息和資源。學生在知識構建過程中,在討論區提出遇到的問題,由其他學生發表見解,多方協商討論,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共同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教師也應積極參與討論,鼓勵學生并引導問題求解,通過與學生不斷互動,增進師生感情,也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作業學伴互評是慕課的第2種交互協作機制,學生在線提交的作業可指定其他若干名學伴批閱評價。為了準確地給對方評價作業,參評學生會主動加強相關內容的學習,通過該方式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成績;可以采用與課程成績掛鉤、只有評閱后才能查看自己的作業評價結果等方式,激勵學生參與課程作業互評活動。
3.4 考核評價
課程的考核評價形式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建設也非常重要,要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參與度、學習活動的表現、學習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6]。改變傳統的卷面考試形式,借助慕課平臺加大慕課學習過程和平時實驗練習環節的考核比重,分值分配可作如下參考:慕課學習過程占30%,實驗練習環節占30%,最終上機答題考試占40%。
對于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可以學生在線次數、時長、作業質量、互評表現、課程討論區的活躍程度、資源信息共享等方面作為重要考核因素;對于實驗環節的考核,主要借助實驗上機表現進行考核,要求學生在實驗課上完成公安文書制作、公安數據分析處理、案情匯報PPT制作等訓練內容,根據學生完成的時間和質量進行評價。上機答題包括知識點選擇題和上機任務的形式。
慕課解決了傳統課堂中的個體差異性等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及創新能力。從學生的上機考核成績及課堂效果反饋結果看,教學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操作能力有了較大提高。慕課教學還處于摸索階段,如何通過教學改革提高公安院校人才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仍需進一步探討。
[1] 費茵. 公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 北京警察學院學報, 2014(4): 111-115.
[2] 張莉. 慕課時代的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 計算機時代, 2016(5): 87-88.
[3] 王永固, 張慶. MOOC: 特征與學習機制[J]. 教育研究, 2014(9): 112-120.
[4] 王雪梅, 胡素君, 成衛青. 網絡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慕課建設和SPOC實踐[J]. 計算機教育, 2016(9): 135-138.
[5] 侯申, 李健. 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 計算機教育, 2016(2): 30-33.
[6] 潘晟旻, 田春瑾, 方嬌莉. MOOC學習特征分析及其在C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 計算機教育, 2016(6): 90-93.
(編輯:宋文婷)
1672-5913(2017)02-0126-04
G642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研究”(2016DY1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免疫理論的惡意代碼檢測與防御方法研究”(61602489)。
蘆天亮,男,講師,研究方向為網絡攻防與信息安全,ltl13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