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快訊
出生年代或影響感冒類型
轉眼又到了流感高發季節,有的人說,我的抵抗力強,我很少得感冒,有的人說,我抵抗力太差了,動不動就感冒,好痛苦。這只是針對個人的體質而言。其實還有一個和出生年代有關系的更有意思的發現。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容易得哪種感冒或許取決于你的出生年代。美國科學家發現,20世紀60年代末之前出生的人不容易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但是對H7N9禽流感病毒抵抗力差;比他們年輕的人則相反。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這兩種病毒發現,一個人兒時接觸的感冒病毒類型決定了未來能抵抗什么樣的感冒,即便沒有接觸過某種感冒病毒,但如果兒時接觸過同一類型的也能產生抵抗力,而且這種“免疫印記”很難逆轉。兒時接觸過某種感冒病毒,長大后患同類型感冒病毒引起的嚴重疾病的風險低75%,因此死亡的風險低80%。
20世紀60年代末之前出生的人小時候接觸的是H1和H2,他們就不容易感染H5病毒,容易感染H7病毒。之后的年輕人小時候接觸的是H3,容易感染H5,不容易感染H7。
老人由于身體機能在減退,免疫力變差,對病毒的清除能力降低,故而容易患感冒。平時生活中,要加強鍛煉身體,天氣好時多戶外運動、曬曬太陽。天氣不好時,在家中乜可跳跳舞,打打太極拳等。運動要持之以恒,長期堅持。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我國學者找到戒煙新方法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發表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教授課題組的研究論文——《應用普萘洛爾特異性抑制激活的尼吉丁相關記憶對尼古丁心理渴求的影響》。該研究成功實現了從動物研究到臨床試驗的成果轉化,研究人員創新使用行為學和藥理學方法消除尼古丁依賴者的成癮記憶、降低心理渴求,為難以戒煙的人群帶來福音。陸林課題組的系列研究,改變了病理性成癮記憶一旦形成就難以消除的傳統觀點,找到了消除物質成癮核心病理機制的治療手段,是向治療吸煙成癮及其他的物質成癮邁出的標志性一步。
摘自《健康文摘報》
補鈣過量,小心老癡
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神經精神病學研究者發現,那些希望通過服用鈣片來預防骨質疏松癥的老年女性,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會升高,這種情況對于已患腦血管疾病(如中風)的患者更加明顯。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服用鈣片的女性中風幸存者患上老年癡呆癥的風險要比有中風病史但并未服用鈣片的病人高出7倍。
發表在《神經病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認為,鈣對細胞死亡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液中鈣的含量過高會促使神經元早亡并影響大腦中的血管,導致大腦細胞退化。
摘自《生命時報》
把錢花在愛好上 感覺更幸福
老話常說,金錢買不來幸福。然而,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金錢能不能帶來幸福,關鍵不在于花得多少,而是如何將錢花在那些與自己性格相匹配的消費行為上,也就是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能帶來更多幸福感。
劍橋大學賈奇商學院和劍橋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人員在征得625位參與者的許可之后,對他們約7.7萬筆消費銀行交易數據進行了分析,銀行對這些消費交易自動進行歸類。研究人員將不同的消費類別同廣泛認可的五大性格特質進行對比分析,五大性格特質包括注重體驗、負責任、外向、親和性以及神經質,同時,特定的消費行為能反映出性格特質,比如外出就餐就被視為一種外向的的消費行為;而寵物相關的開銷則被認為與親和性有關;家庭保險、醫療保健、運動健身等被認為是,有責任心的人喜歡的消費類型。
研究人員評估參與者和他們的真實消費行為后發現,當人們把錢花在契合自己性格的消費類別上時,幸福感更強。劍橋大學桑德拉·麥茨博士指出,“喜歡把錢花在哪兒,能體現自我價值,它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擁有摯友一樣,對自我感受至關重要,同樣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摘自《老人報》
褲子太緊可誘發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易復發的消化動力障礙性疾病,其中以反酸、燒心為典型癥狀的胃食管反流病最為多見。胃食管反流疾病已經普遍存在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然而,與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賁門疾病等為主的食管疾病高發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醫生和大眾中對上述疾病存在認知低、誤診率高、治療不規范的現象。而導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
胃食管反流病折磨著很多人,對于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來說,穿緊身褲會增加腹腔壓力,加重胃食管反流病。此外,為避免胃食管反流病發作,還要避免飽餐、高脂肪、高糖飲食,避免誘導反流的食物,如過多的咖啡、巧克力、酒、薄荷;還要避免吸煙、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餐后兩三個小時內不要躺下。還要避免長期處于神經高度緊張、抑郁、焦慮狀態,否則也容易出現反流癥狀。
專家還提醒,胃食管反流病不僅有反流、燒心這樣的典型癥狀,還可能有胸痛,暖氣、腹脹,吞咽困難或咽部異物感。因此,有以為是哮喘、咽炎的患者,如果久治不愈,也應懷疑是否有胃食管反流病。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久坐會加速衰老
科學家研究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會使人體加速衰老。據俄羅斯《報紙報》1月21日消息,科學家研究了1500名年齡在64歲~95歲之間退休老人的機體。他們發現,每天保持坐姿超過10個小時且運動時間少于40分鐘的老年人衰老速度更快。該研究結果被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上。
科學家將加速儀固定在研究參與者的大腿上,借助其測量參與者的活動程度。他們對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后得出結論稱,久坐的生活方式會使機體衰老速度平均提高8年。這是因為染色體終端在衰老過程中會縮短,而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將使這一過程加快。
科學家稱,這一發現對老年人來說是一個警鐘。科學家建議老年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每隔20分鐘就起立活動,與此同時,每周應進行150分鐘有氧運動。
摘自《健康文摘報》
“嘴甜”的人更健康長壽
“好話一句暖三冬”。暖的不僅是聽話的人,還有講話者本人。對于老年人來說,常說幾句“甜言蜜語”,更能讓自己笑口常開,心寬氣和,是一個很好的健康長壽之道。
平和喜樂的心態對老年人來講最珍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衰退,不少老人內心會滋生悲觀情緒,變得沉悶、孤僻,這是比身體疾病更可怕的隱患。
而嘴巴甜一些,多稱贊別人,使人更關注正面、積極的因素,有益于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也能帶來平和的心態和暢談的喜悅。當然,“嘴甜”并小是一味說好話,更不是對他人無原則的阿諛奉承,而是需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發現對方的優點,體諒他們的難處,同時也要明確自己的身份、角色,把握好說話的時機。
對同齡人要尊重和理解,對晚輩要關心和愛護,對別人要多肯定,“嘴巴甜”的老年人就像“歡喜神仙”,走到哪里都有人緣。肯定別人、關愛別人,在給別人送去喜悅的同時,也讓自己獲得一個健康長壽的好身體。
摘自《老年日報》
我國科學家發現“飽腹信號”有望解決肥胖難題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最新鑒定出誘導飽腹感的“飽腹信號”,有望為解決肥胖難題提供方法。
在日常攝入的三種營養物質即蛋白質、脂肪、糖類中,蛋白質對進食的抑制效果最明顯。此前研究還證實,過量攝入蛋白質會增大腎臟和肝臟等器官的壓力,引起酸堿失衡。專家介紹,這項研究揭示出“飽腹信號”如何被傳達到中樞神經系統以及精確調節進食行為,或許將為人類的飲食控制及肥胖治療方案開辟新的思路。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