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峰
新中國新聞學奠基人:甘惜分長壽之道
文/張曉峰

“大禹惜寸君惜分,滿園桃李苦耕耘”,對新中國新聞事業與新聞教育的勤勉付出,讓甘惜分以“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奠基者”的身份被人銘記;“寧為真理下跪,不向謬論低頭”,對真理的孜孜以求與執著堅守,則愈發彰顯著一代大家的清亮品德與人格魅力。
如同美酒陳釀,甘惜分的豐富閱歷與精深學養,隨著歲月的積淀而歷久彌香。頭頂耀眼的光環,甘惜分卻總是強調,不要把他夸得太過了,不要給他戴各種高帽子,自己真正中意的是被稱作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先驅者”和“引路人”。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甘惜分都沒有停止過對馬克思主義道路的探索和追尋。
2016年1月8日,著名新聞理論家、新中國新聞學奠基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甘惜分,在京逝世,享年100歲。他曾培養了新中國第一屆新聞理論專業碩士,并主編我國第一部大型新聞學辭書。他的首批研究生、著名新聞理論家童兵教授曾回憶:“老師前半生揮寫新聞春秋,后半生探究新聞科學。”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新中國的新聞事業。
甘老是我國新聞學術界最長壽的壽星,是中國人民大學最年長的教授。他的學生曾問過他是否有什么長壽之道。他說自己沒有什么“長壽之道”,也不信有什么“長壽秘訣”,從來不吃什么保健品,他認為“人好自然長壽”:據經常與他一起用餐的學生透露,他吃飯很簡單,絲毫沒有特別要求;他吃得不多,比較清淡。其實,甘老的長壽與他為人和生活方面的以下這三點關系很大。
他多次說過,他只想大事,不想小事。他所謂的“大事”,就是國家大事,國家昌盛,民族復興;“小事”,就是個人生活中的私事。有人戲說他這是生活上的“抓大放小”,他表示贊同。他性格坦誠直率,可以說是喜形于色;他隨和親切,好脾氣讓晚輩在他面前可以無拘無束;他毫無所謂“大專家”的架子,高興起來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一種老頑童的隨意。
他多次說過,老年人不能閑著,尤其腦筋不能閑著,腦筋長期閑著就會“老糊涂”,閑久了就會閑出毛病。所以要鍛煉自己的腦筋,一定要多想事,多想大事,同時要多干事,如此自然便會健康快樂。他的學生將其概括為“老有所思、老有所為,則老有所康、老有所樂”。2005年學生去看望他時,發現他給自己打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學生問為什么不找護士,他說能自己能打干嘛求別人呢。這么些年,除非他身體實在不適,都堅持自己注射胰島素。
勤練書法是他延年益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這些年來,甘老一直堅持揮毫潑墨。據了解,只要他的健康狀況尚可,他每周都會練幾次書法。2012年他的學生們在出版《甘惜分文集》時特地編印了幾幅他的書法作品,文集出版后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和贊譽:他的書法遒勁有力、瀟灑淋漓、奔放自如、風格獨特,禰他是書法家毫不夸張。有人把書法養生的作用總結為四句話:“洗筆調墨四體松,預想字形神思凝。神氣貫注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二”在洗筆、調墨等預備動作中,四肢得到放松,全身氣血經絡得到疏通;下筆前要屏氣凝神,如王羲之所說:“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后作字。”如此才能進入形象思維,會頓覺心曠神怡,氣力強健;習書法時全神貫注,神領筆毫,氣運于手,以帶動全身心運動二作品即成,觀之賞心悅目,也呵從白己的創造中得到滿足感,心緒舒暢,心境超然,樂在其中。他光輝的一生,正如他在一本書封底寫的“自白”: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
沒有引吭高歌和搖旗吶喊
卻也難于沉默不語
生就一副犟脾氣繼續著自己的追求
不幸的是我搞了一門學問叫做新聞學
就是這樣受命運的安排自投羅網
闖進這個“無學之學”的圈子里面來研究新聞學
人生之旅并不都是鋪的紅地毯
也有亂石堆云、驚濤駭浪
追逐名利而又想學術上有所成就
二者兼而得之只是一種幻想
科學是不能依靠權力與金錢占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