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曉燕
幼兒園晨間鍛煉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環節。組織好晨間鍛煉活動,可以充分地發展幼兒走、跑、跳、平衡、鉆爬、投擲、懸垂等基本動作,能更好地促進幼兒機體的正常發育,增強平衡能力、協調性、靈敏性、力量和耐力五大身體素質,同時它能給予幼兒更多的“自由”,讓幼兒輕松、愉快地活動,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是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有效途徑。
2016年12月,我們在晨間活動的組織上做了一些改變和嘗試。
12月份已經進入冬季,氣溫在零度徘徊。我們發現戶外晨間檢查時,孩子們張口檢查,都會吸進冷風,在晨間活動之后,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咳嗽。基于這樣的狀況,我們將作息時間進行了調整。
上學期我園從原來的10個班增加到11個班,幼兒人數由340人增加到400人,當11個班孩子都按時按場地出來活動時,又出現了很多問題。問題一:運動量不足。孩子們在自己的班級區域活動,開展的運動主要是:各類平衡、投擲、拍球、鉆爬等小范圍的運動,有的運動技能無法施展或者施展不全;問題二:活動干擾。班級場地受限,班級活動區域也無法明確劃分,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會出現因器械流動造成孩子們跑動的情況,組織管理存在安全隱患。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又將活動的時間錯開,小班為 9∶20~10∶20,中、大班為 10∶00~10∶50。
11月中旬,億童機構的胡州瑞老師來園開展展示課和培訓活動,并觀摩了晨間活動。當時我們的晨間活動就是每班每天在一個區開展一系列活動,帶著以上困擾和問題,我們向胡老師進行咨詢。胡州瑞老師提出:一要充分利用活動場地,讓有限的空間變成最有效的活動空間區域;二要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吸引不同能力的幼兒參與活動,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體驗;三要讓運動促進孩子動作的發展,結合幼兒動作發展水平,巧妙利用戶外材料的不同擺放方式,滿足幼兒肢體均衡發展。結合胡老師的指導,我們設置了分年齡段混班式的戶外體育循環活動。
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場地是有效開展戶外體育大循環活動的第一步。為了保證中、大班幼兒分年齡段混班式大循環活動能同步進行,我們組織教師視察現有場地,討論哪些空間可以再利用?如何利用?經過幾次商討,我們將幼兒園場地整體規劃、合理劃分成兩個循環活動場。大班是將外場地的大型玩具、草坪、沙水池等條件有效結合形成循環場地;中班則是將內場地的軟質地、一樓過道、門廳等條件有效結合形成循環場地。
場地規劃好了,場地上可以開展哪些運動項目?可以投放哪些有益的器械?怎樣收放?老師們又開始了研討。首先就是組織全園教師深入學習《指南》中健康領域的動作發展目標,在充分理解《指南》動作發展的各目標體系后,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身體發展水平、器械選擇等現狀,設置了平衡區、鉆爬區、投擲區、跨跳區、翻滾區等活動區域。整個循環活動將走、跑、跳、鉆爬、投擲、懸垂等基本動作融入其中,滿足幼兒肢體均衡發展。
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我們發現:有的區域孩子等待的現象很嚴重;有的區域玩的人少,有的區域玩的人多;有的孩子運動量太大,脫下來的衣服亂丟亂放;活動中有的孩子需要喝水……針對老師發現的問題,我們一起研討,并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出具體措施,在本學期中我們將措施逐步調整到位。
活動場地、活動材料的安全是保證幼兒安全活動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兒園非常重視對活動場地和大型器械的巡查和檢查。其次,合理安排每個區域的人員,并明確每個人的工作職責,對于具有挑戰性或范圍大的區域活動則增加教師人數。教師要關注能力弱的幼兒,既要鼓勵幼兒大膽挑戰,又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保護。最后在確保幼兒安全的情況下,還要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通過集體教育、正面引導,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體育器械是支撐孩子基本運動的載體,是幼兒提升能力、積累經驗的媒介。為了減少幼兒在活動中的等待、擁擠等現象,為了滿足能力不一的孩子參與各個活動區域,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的不同層次的材料,使材料發揮出最大價值,讓幼兒樂在其中。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幼兒的內在需要和不同的興趣愛好,在投放材料時要體現層次性,這樣可以給予幼兒自我發展的機會,讓能力不一的幼兒都能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剛開始的大循環活動中,我們發現因為各區域沒有標志,幼兒活動時較盲目。發現問題后,我們馬上根據區域的需要設置了明顯的標志,在標志上配上符合區域特點的圖畫文字,創設游戲環境,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和集體觀念,讓孩子在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同時,學會不怕困難、勇敢堅強,學會堅持和忍耐,學會謙讓和合作。
春天來了,室外的氣溫逐漸提升,幼兒在活動中出汗量大、需要喝水、衣服擺放等一系列問題頻出,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也有了不一樣的做法。如每個幼兒在活動前,將汗巾準備好;在固定的位置設置了休息區,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喝水休息;同時在一些易于幼兒拿取的位置設置了掛鉤,幼兒自己知道熱了脫下來的衣服可以掛上去,活動結束后自己取走并穿好。每個活動區域的老師都要時刻關注幼兒,對于出汗量很大的幼兒,要提醒他休息。
設想一: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經驗,設計固定的,可調整、變化的戶外場地,教師提供鼓勵和個別指導,支持孩子學習與發展。
設想二:我們將發揮戶外場地的更大價值,當孩子在運動的同時,也可以接觸到水和植物、沙子、自然色彩,讓戶外運動場地成為孩子們自主操作的游戲場。
設想三: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創造力,設計活動場地、內容,形成幼兒園有目標、有個性、有創新的戶外活動課程。彰顯幼兒園的獨特性,推動幼兒園的可持續性發展。
通過一段時間戶外大循環活動的探索和實踐,幼兒在動作發展、身體素質、心理品質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孩子行為轉變上可以看到,幼兒很喜歡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戶外大循環運動,不僅增強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和自信心,還激發了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并讓他們在運動中獲得了健康,獲得了情感體驗,從中得到了快樂。
(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金山水城幼兒園)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