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君
摘要:農業信息化是經濟發展的產物,經濟的發展與信息的發展相輔相成,隨著智能產品的普及,信息化貫穿人們生產生活的每一個環節,農業信息對于廣大的農民更是息息相關,農業信息成本低,方便、快捷,既讓農民增加了收入,又增加了農產品的競爭力,擴大了銷售市場范圍,從而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和思維方式,對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產品商品化加強起到巨大作用,促進了農村經濟效益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農村經濟;影響。
農業信息化是指信息越來越成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動力和基本資源,信息和技術將成為農業基礎產業之一,農業信息化也可以理解為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普遍應用信息技術,合理有效的利用農業資源,提高生產水平,來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農業信息化充分體現時間就是“金錢”,人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需要的信息,誰對信息反應得快,應用信息收益就會更大。社會在不斷進步,經濟在不斷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設備深入到農村,與農業有關的農業信息也被農民應用到農業生產中,近幾年信息服務及互聯網銷售平臺信息的傳播速度及帶來的效應,促使農民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結構,轉變思想,把農業信息變成生產力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拉動消費水平,帶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加快社會奔小康的步伐。下面結合當地農業生產情況來談一談農業信息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一、農業信息化促進了農村生產結構的調整
隨著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消費者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農產品的相關信息,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變化,當各種需求扎根落地時,農民的種植經營觀念跟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農業信息平臺了解消費者的物質需要和服務需求,很多農民從原來的單一化種植、集市銷售走向休閑觀光旅游、綠色“莊園”采摘的組合體系,讓消費者親身體驗采摘樂趣,農民現場出售特色產品,最大限度實現互利雙贏,讓消費者舒舒服服把錢花在農村,推動了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同時,農民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農產品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經濟附加值,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促進第二產業的發展。農業信息的發展,促使從事純農業勞動的人越來越少,農村剩余勞動力不用外出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利用信息平臺成本低、速度快、信息廣的特點與購買方直接進行農產品交易,實現了以銷定產的種植模式,根據農作物的種植季節特點,農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種植無公害、綠色植物冬暖式大棚,通過信息平臺宣傳農作物成長過程、預售時間,全程通過農業信息平臺公布,利用閑置勞動力種植農作物,實現農民增收,促進投資增加從而使土地資本增值,農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農民的消費水平,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信息在農村的應用從勞動力到資源充分利用到資本的利用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加速了農村生產結構的調整。
二、農業信息化實現了農村經濟向市場經濟的發展
過去由于農業信息的閉塞,農村經濟受市場經濟帶來的風險與其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農業生產和經營處于發展滯后的被動局面,經濟決策時有失誤,農業信息的發展使農民及時、準確的獲得市場信息,農民按照獲得的農業信息提供的質量、品種標準等進行調整種植方向,有效地對現有的資金、土地等資源進行合理的搭配,在買賣過程中按照雙方滿意的價格進行,從而在交易過程中相對規避了風險,提高了收益。近年來隨著農業信息在農村的應用,政府部門也積極參與,成立特色農產品展銷會,極大地帶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農民主動參加展銷,根據市場需求定向種植當地特色農產品,極大地增加了農產品在市場營銷的競爭力。通過農產品展銷及農村信息平臺,讓農民的優質產品從本地成功推向各地,實現了當地農產品跨越地域范圍的推廣銷售。很多農村年輕人利用信息的便捷性定向外出打工,投入到市場經濟中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術優勢,創造出對社會有用的價值,農村剩余勞動力在滿足家庭自身生產的同時,利用自身農業技術外出務工增加收入,逐步增強了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村經濟的增長,從而實現農村經濟向市場經濟的發展。
三、農業信息化可以加速農業技術科技化
信息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產工具,農民通過信息渠道和媒體獲得需要的各種信息,在生產中得以應用,在應用中把好的經驗大力推廣并且普及,廣泛傳播,使更多的農民接觸和應用農業科技,提高農民的科技生產能力和水平,使農業科技在農村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農業信息化正在農業技術科技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農業信息能夠提供給農民生產需要的相關信息,讓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出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確保了農產品銷售道路暢通,農民也可以把實踐中遇到的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疑難問題通過農業信息平臺反饋給農業技術專家,使得農業信息與農業科技水平的雙進步,取得了雙贏效果,加速了農業科技化的實現。在新農村的生產中科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業技術科技化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生產效率,擴大了生產規模,增加了農村經濟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四、農業信息化促進農村經濟不斷壯大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使農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傳統的自給自足生產時代變成了商品交易高度流通的經濟發展時期,農民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農業信息,農業信息的普及使得廣大農民越來越關心農業信息,并利用相關農業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定向種植農作物,不再盲目生產。當地農民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綠色無公害“生態家園買賣鋪”平臺,銷售當地種植的特色農產品,當地部分農民成立了葡萄采摘、石榴采摘觀光大棚,建成草莓采摘莊園,還有的村集體為了鼓勵農民種植積極性,成立了無花果采摘基地及無花果烘干一體機,形成了產銷一條龍,通過農業信息,農民足不出戶把種植的農產品銷售到各地。農業信息的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產業化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城鄉居民的思想交流,縮短了城鄉居民的消費差距。隨著農業信息進入農民生活中,使農民改變了信息貧窮的信息封閉局面,逐步改善了增產不增收的狀況,使農村經濟迅速增長壯大,加快了農民奔小康的步伐。
五、針對農業信息負面影響各級聯手治理
農業信息化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有部分農民因為對農業信息的依賴受到損失,由于我國農業信息起步晚,農業信息的應用還屬于初級階段,農業信息存在信息的共性,其在傳播過程中可能存在加入一些不屬實的“水分”和傳播的滯后性,農民不能及時了解相關信息,造成生產經營的錯誤判斷。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農業信息平臺偽造虛假信息,給農民造成損失,挫傷農民的再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針對信息的負面影響,農民需要增加對信息真實性的判斷能力,來維護自己的經濟免受損失,政府及執法部門也應該加大力度,聯手治理信息亂象,還農民一個安全的生產消費的農業信息平臺,為發展農村經濟創造好的環境。再者,目前階段由于農村信息裝備的不完整,信息資源的消費水平還很高,有關部門應該降低信息資源的消費成本,使信息真正普及,成為人人都能消費的起的資源。
六、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農產品市場化進程的加速,農民對農業信息的需求呈上升態勢,農產品市場化需要農業信息化的支撐。農業信息加互聯網農業訂單,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數量等有更高的要求。農業信息化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資源、生產、市場化等要素運用的提升,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的有效配合,從高耗、低效邁向低耗、高效,逐步提高節約資源的能力。各級政府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在農村建立技術培訓機構,培養知識化與信息化的現代農民,建立面向農村生產實際情況與適應未來發展趨勢、競爭力強的農業科學技術創新體系,挖掘農村對信息應用的潛力,融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發展信息經濟,以信息經濟加速提升農業升級,推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信息關系到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不僅增加農村經濟的收入,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提高農民的消費水平,而且還提高了農民利用農業信息的綜合素質,減少了城鄉之間的差距。農業信息化是經濟發展的產物,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必將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組成部分,信息是思路、門路、財路,在今后的農村經濟發展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農村資源利用率,加速農業信息化良性循環,加速農村經濟發展。自中國加入WTO以來,給我國農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經濟市場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廣大農民必須充分利用農業信息發揮農業優勢,利用農業信息方便、快捷性等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早日實現社會小康的夢想,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趙昌君.農業信息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2).
[2]董增禮.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促進區域農村經濟快速發展[ED/OL].農業網絡信息,2011-05-09.
(作者單位: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