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珍曉
摘要:文章對房地產上市公司流動性與公司業績關系的研究內容進行評述。綜合評述國內外學者關于流動性、公司業績以及房地產上市公司流動性與公司業績關系的研究文獻,為進一步深入探究兩者之間相互關系做好鋪墊。
關鍵詞:房地產公司;流動性;公司業績;文獻綜述
理解房地產上市公司流動性對公司業績的影響的相互關系,對于順暢企業資產流通,使企業能夠獲得更好的經營績效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房地產公司流動性研究
(一)按研究范圍
認為流動性分成兩個方面:市場流動性和企業流動性。
市場流動性的研究范圍主要是股票和證券市場。它是指在市場價格受波動較小的情況下,憑借較少的資金量完成一定目標指令的能力。Demsetz(1968)指出它是一種即時交易的能力,并建議采用完成固定規模的命令耗用的時間來評定流動性。Kyle(1985)指出市場流動性由于其市場性質,而具有不確定性。O'Hara(1994)指出難以準確給市場流動性下定義及市場流動性是種在市場中能以低成本,立即完成交易的能力。
企業流動性的研究范圍主要集中于商業銀行,其他行業范圍涉及文獻不是太多。James C.Van Horne(1970年代)曾經指出流動資產是現金及容易轉化為現金的資產。John T.(1993)認為企業流動性為持有的現金流量,并同時研究了財務杠桿、持有現金收益、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Sato Reith(1994)指出一項資產具有流動性,必須以它最快的速度、較低的成本、較小的損耗轉化為資產。倘若企業負債可以及時償還,那它也具有流動性。Kim、Maue、Sherman(1998)實證研究美國若干家制造企業數據,得到影響企業現金持有量的相關因素,企業需要注意外部融資成本、盈余波動、資產回報率,以維持比較高的流動性。劉軍(1998)指出企業流動性需要綜合考慮償還債務的能力、現金需求及是否隨時滿足現金需求的能力三方面內容。Henry、Sonia(2011)指出銀行保持流動性方法是利用在規定時間內籌集的資金。
(二)按企業流動性內容
認為流動性主要分為資產流動性,或負債流動性,或兩者結合。
資產流動性在Keynes(1930)早在《貨幣論》中就指出資產流動性是在不遭受損失的情況下,短期內變現的能力。此后他進行了補充,又指靜態存在的貨幣資產。Lippman、McCall(1983)認為,能以理想化的價格交易的某項資產具有流動性。Glen(1998)提出考慮時間和有效性后,認為流動性是指資產在不遭受大幅度損失情況下立即進行交易的行為。黃國良(1999)也同樣指出資產流動性是企業資產的價值在不遭受損失情況下及時變現的能力,其強弱依賴于企業持有流動資產的數量及質量。Ohara(2000)指出,資產流動性是企業陷于困境或其他原因出售資產時,所獲得的及時收入。陸靜、李東進(2005)實證研究流動性風險影響資本資產均衡價格的因素。
負債流動性在20世紀60年代初利用負債管理理論指導企業進行流動性管理時提出,它指能立即獲取資金的能力和相應付出成本。企業流動性依賴于負債,這種觀點是要求企業能夠根據資產的需要來調整負債規模和結構,增加企業靈活性,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最后一種觀點認為流動性包括資產和負債流動性。陳霞、干勝道(2007)在其文章研究綜述中指出企業流動性包括資產的變現性與債務的清償性,即將資產轉化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能力和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只有兩者達到平衡,企業才具有流動性,該理論最早起源于資產負債管理理論。
(三)按流動性指標
黨欣(2003)簡要分析現有償債能力指標,并基于實際情況進行了修正。劉震宇、劉淑秋、鄧國霞共同指出流動比率存在的不足及修正的方法。賈茜(2006)按流動資產變現率設計一個變現權數,以此修正原來的流動比率。程博(2008)提出修正流動比率缺陷的有效建議。陳霞(2008)應用“現金流量對流動負債比率”指標來評價流動性。孫瓊(2009)在文章中根據房地產企業的特點設計一系列流動性指標,例如修正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潘建文(2011)在文章中利用現金流反映的流動性指標,探討其與盈利性之間的相互關系。
基于以往學者的研究,對于房地產公司的流動性研究應該從兩方面著手,動態調整房地產資產與負債結構,確保企業可以保持一部分流動性的同時能從外部購入一部分流動性,從而增加資產盈利性,降低負債風險性。同時應借鑒以往學者研究,以全面的資產負債觀修正流動性評價指標,并能考慮行業性質,增加可靠度,使其研究結果對于提高公司財務流動性,充實房地產上市公司流動性相關理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房地產公司業績研究
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從1916年使用每股盈余和股利兩項指標評價上市公司,開展行業調查,隨后分析各行業代表性公司主要財務指標。Edward I. Altiman(1968)提出用于評價企業綜合績效的Z 計分模型,并在1977年進行了完善。思騰斯特(Stern&Steward)財務咨詢公司(1982)提出運用資本運營增加值法將所有者權益資本成本納入財務效益評價。中國誠信證券評估公司(1992),首先按單指標排序,選擇利潤總額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負債比率、流動比率等6項指標及逆行進行單項評分,然后將各項指標的權數乘以各指標單項評分,求總和排序。美國《財富》(《FORTUNE》)雜志從1995年開始以年銷售收入總額、年銷售收入總額增長幅度等指標對上市公司盈利性進行評價。上市公司綜合財務質量測評系統(1996)在考慮我國證券市場的特點后,結合國際通用沃爾評分系統及國內有關業績指標評價體系文獻,將財務質量評價體系分級,構成上市公司財務質量測評系統指標體系。《上市公司》雜志(2000)每年都采用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市值、凈利潤四個財務指標,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進行綜合評分。孫超(2013)全面考慮平衡計分卡設計原則、設計思路,建立企業戰略業績評價系統,進行業績評價。
綜上,考察房地產公司業績時應選擇適合的業績評價指標。國內外學者在評價公司業績指標時大多采用權益收益率(ROE)。
三、房地產公司流動性與公司業績關系研究
流動性與公司業績關系的研究大都存在于銀行及金融行業,David Ann和Julie B.(1995)利用十年的時間實證考察英不同規模的上市公司,得出流動性與投資者行為之間存在某種相關關系。Hyun Han Shin(1999)利用19年時間考察了美國5萬多家上市公司資本流動性與公司盈利能力之間的關系,得到資產流動性和盈利能力呈負相關或不相關。毛付根(2000)認為企業流動性資金保證了企業正常及持續經營。Dittmar,Mahrt Smith Servaes (2003)實證研究將近11萬家公司現金持有情況,得出經營業績與現金持有量呈正相關,經營規模與現金持有量呈負相關。悅紅霞、許拯聲(2003)指出,持續不斷的固定資產投入,將降低流動資產比例,增加風險會影響公司業績。李蔚青(2005)依賴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三年期財務數據,通過回歸分析方法得到公司業績與資本結構關系不十分顯著。楊海叢(2007)考察部分行業公司,得到資產流動性與收益水平呈負相關。湯亞莉、劉桂宏(2007)實證研究我國信息技術行業公司,得出流動資產比與公司業績呈負相關,存貨比與公司業績呈正相關。陳靈子(2011)實證研究各行上市公司數據,得到資產負債率與資產流動性呈負相關。潘建文(2011)選取以應收賬款周轉率、償債保障倍數、現金利息保障倍數作為流動性指標,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現金回收率作為公司業績指標,得到資產流動性與公司業績關系呈正相關。
綜上,國內外的學者在考察流動性與公司業績之間的關系時,研究的背景、采用的數據、行業、研究方法的各異,使流動性與公司業績關系結論不一致,充分體現合理確定符合房地產行業特色流動指標,探討與公司業績關系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華.上市公司財務流動性風險管理問題淺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09).
[2]車嘉麗.企業流動性與流動性風險研究文獻綜述[J].生產力研究,2009(12).
[3]田俊敏.改進盈利能力指標評價體系[J].管理制度,2007(08).
[4]苗天青.我國房地產業結構、行為與績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5]羅文剴.房地產公司流動性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來自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究[D].重慶大學,2008.
[6]潘建文.公司資產流動性問題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D].湖北工業大學,2011
[7]陳友翠.資產流動性對公司業績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2009至2011年行業特征的分析[D].廣西大學,2013.
[8]魏鋒,陳德強.會計實證及其對科學研究實證的啟示[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0(08).
[9]孫瓊.我國房地產企業流動性指標體系研究[D].中南大學,2009.
[10]靳云匯,楊文.上海股市流動性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6(02).
[11]陳必澤.財務公司現金資產流動性管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03).
[12]陳蕾.加強流動資產管理,提高流動資產周轉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張艾琪,鄧辰.論企業如何完善流動資產管理[J].經營管理者,2009(11).
[14]李蔚青.我國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業績的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
[15]王丹丹.中國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因素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1.
[16]周葉葉.房地產上市公司業績影響因素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4.
[17]閆飛.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股票流動性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4.
[18]唐廣華.我國公司債券市場流動性衡量及其決定因素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
[19]胡玲燕.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業績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
[20]陳霞,段金鎖.公司流動性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2).
[21]Matz John Wiley & Sons .Liquidity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Leonard[J].2007(12).
[22]Heider F, Hoerova M, Holthausen C. Liquidity hoarding and interbank market rates:The role of counterparty risk[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5.
[23]David B. Audretsch and Julie Ann Elston. R&D Intensity and Firm Growth and Institutions in Germany[C].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SPEA,Suite 201, 2003.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