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文
摘要: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重中之重,對地勘行業來講,新常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設備是地勘單位正常運行的基礎和保障,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在地勘企業的設備管理中,仍存在設備調配管控不科學,維修保養不力等問題。文章針對當前地勘行業的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提出加強設備管理的對策和建議,以期通過加強設備管理不斷提升地勘單位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設備管理;地勘單位;經濟效益
隨著地勘行業企業化、屬地化、自主化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地勘單位將全面進入市場,自收自支,告別財政撥款的模式,因此地勘單位的各項活動都必須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另一方面,經過幾十年的勘探,地表露頭礦和淺部礦藏基本被開發殆盡,目前已經探明的礦產資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要平衡供求之間的缺口,就必然要將深部找礦作為地勘行業主要的發展方向。深部找礦就不能靠以前從地表直接證據找礦,必須投入先進的物探及大型鉆探設備,才能發現地表下面500米至2000米甚至更深層的礦藏。目前先進的設備少則幾十萬,多則上千萬,設備成本在地勘單位找礦成本中占比越來越重。因此加強設備管理、將提升設備管理水平作為提高經濟效益的突破口和關鍵點是地勘單位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加強設備管理對提升地勘單位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深部找礦對地勘單位的設備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備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深度找礦的成功系數。因此,設備的購置、使用、維修、保養的管理工作對地勘單位節約生產成本,提升經濟效益有著十分重要作用。
(一)加強設備管理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節約生產成本
設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降低損耗,節約生產成本。原材料、基本配件的消耗主要是通過設備操作體現出的,如果設備操作、維護、休養不當,就會增大出現損耗原材料的問題,甚至出現設備報廢的情況。加強設備管理,做好設備維修和保養,提高設備的運轉效率,可以有效降低原材料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此外,設備是能源消耗的主要來源,當設備運轉到一定的周期時,就必須進行維修和保養,如果前期設備管理不當,后期的維修和保養費用就會增加。加強設備管理不僅會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還可以大大降低維修費用,從而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
(二)加強設備管理有利于更好發揮效能,提升經濟效益
所謂的設備管理,就是通過提高設備的運行和使用效率,延長設備的壽命周期,通過綜合性的措施,對設備進行科學管理的過程。如果設備管理不善,只重視購置而不是管理環節,會出現設備超負荷運轉或保養維修不力等問題,導致設備提前報廢,影響了設備效能的發揮,導致生產受阻或滯后。如果重視和加強設備管理,使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將會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和效益。此外,通過進行技術創新,采用新技術提高設備的性能和利用率,可以有效達到提高質量,擴大產能的目的,從而更快提升地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地勘單位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
地勘行業內部的管理問題一定程度上妨礙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影響了地勘單位經濟效益的提高。地勘行業在設備管理方面存在著管理機制不健全、設備調配管控不科學、保養維修不力等問題。
(一)設備管理機制不健全
地勘單位設備管理機制不健全首先表現在管理機構的不健全。受經濟因素影響,現在很多地勘單位都不設置專門的設備管理部門;在實際的工作中,往往受生產項目點多線長的影響,設備經常調動,人員也隨著發生調動和變化,這就容易發生管理人員隊伍不健全的問題。其次,管理流程不健全。設備管理前期規劃不明確,“重采購輕管理、重使用輕保養”,對設備的使用和后期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增加了生產成本,縮短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二)設備調配管控不科學
一方面地勘單位在設備購置方面存在盲目性。隨著國家對地勘行業發展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地勘行業投入和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對設備的購置也不斷增加,大規模的設備購置在地勘任務較多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受全球經濟復蘇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投資者緊張情緒、重要礦產品需求前景不明朗等因素的影響,全球勘查形勢步入下行通道,當面臨這種態勢時,大部分設備的利用率明顯降低,造成較大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有些地勘單位根據項目的要求,購置設備不夠科學,沒有統籌規劃,合理調配,造成重復購置、過量購置、設備閑置率高等問題。
(三)設備保養維修不力
設備作為地勘單位的固定資產,對地勘單位提升經濟效益發揮重要作用。一些地勘單位仍存在對設備管理不重視、不到位、保養維修不力的情況,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地勘單位的資產受損。一是使用與保養相脫節。地勘設備使用部門對設備養護不重視,設備操作不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技術要求進行,不重視設備的保養,導致設備出現損毀,對設備出現的故障和問題不能及時修復。此外,一些設備維修保養不到位,設備維修人員素質水平不高,維修技術偏低,對設備維修不到位,缺少養護,造成設備事故頻發。
三、加強設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對策
地勘單位的設備管理直接關系著經濟效益的實現。一方面地勘單位要保持設備的配置和采購的有序進行,另一方面,地勘單位要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就必須加強設備管理水平。
(一)健全設備管理機制
管理工作歸根到底是人與制度兩個因素,設備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加強設備管理工作必須健全設備管理機制。設備管理應當成立一個明確的管理部門和機構,明確人員和工作職責,這樣才能保證權責明確。對于大型成套設備設置集操作、維護保養于一身的專職管理員,做到全過程、全壽命管理。
(二)加強設備前期規劃與管理
設備的前期管理包括設備的采購、安裝調試、正式投入生產等過程,是整個設備管理的重要一環。加強設備前期管理與規劃就是要通過全面規劃、合理配置、擇優選型,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首先,設備選型規劃要堅持技術先進、經濟適用的原則,先進的設備能充分滿足地質勘探的要求,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節約生產成本。經濟適用原則是要注重設備的使用壽命以及在壽命內創造的經濟效益。其次,設備購置要完善流程。在確定購置的設備時,要單位的相關責任人和項目工程師等要整合生產、技術、設備等各個部門意見和要求,提出總體購置方案,綜合平衡可行性后作出設備規劃決策,設備規劃要與單位的經營目標相統一。在購置設備時要注重生產廠商對設備使用、維護保養人員的培訓工作。設備使用人員不完全掌握設備的性能、特點、使用方法,設備使用就不能發揮最大的使用效能;設備維護保養人員不會維護保養設備或不合理的維護保養,都會造成資產閑置浪費。
(三)加強設備管理的力度,加強設備管理隊伍的建設及培訓素質教育,強化設備保養維護機制
設備的使用、保養與維護三個環節是密不可分的。設備在使用一定的時間后都可能會出現故障,要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就應根據設備的使用,定期做好保養與維修。設備管理部門要制定保養和維修計劃,定期不定期的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并針對不同的設備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比較陳舊的設備,要以保證正常運行,排除故障為維修重點;對新購置的設備,以提高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強化維護保養為重點,全面保證設備的安全和性能;對一些技術先進、價格水平較高的精密設備,要指定技術水平高、經驗豐富的專門人員進行操作和維修。在維修和保養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保證維修配件及時到位。
(四)加強設備管理的檢查評比
一是要建立激勵制度。通過建立激勵制度,獎勵表彰先進,督促落后,從而提高設備管理的現代化水平。通過開展自上而下的檢查和部門的自查,結合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查找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根據檢查的情況及時總結經驗,進行整改。二是大力開展評比活動。人是使用設備的主題,通過開展評比活動,可以進一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對設備使用和維護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在使用設備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程和設備使用說明,從而達到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周期的目的,這也是加強設備管理的重要手段。
設備管理是事關地勘單位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新形勢下,要根據地勘單位的實際情況,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提高地勘單位的設備管理水平,進而大幅度提升地勘單位的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