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窈君
摘要:房產稅是我國稅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步驟。那么房產稅改革的任務是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會產生哪些影響,產生什么后果?今后房產稅改革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這不僅是社會大眾關注的問題,也是文章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房產稅改革;影響;發展
自實行試點以來,圍繞房產稅改革的爭議一直持續到今天。我們既不能武斷否定房產稅改革,把房產稅改革說得“一無是處”,看作“洪水猛獸”,又不能不顧房產稅改革可能帶來的風險因素,尤其是對居民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切實際強行推進。必須客觀分析,因地施策,才能推動房產稅改革順利進行。
一、準確把握我國房產稅改革的主要目的
201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并開始在上海、重慶開展房產稅改革試點,房產稅改革由此拉開序幕。
改革,是對原有體制機制的自我完善,房產稅改革同樣如此。由于所處的時代,每一次改革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所設定的改革目標任務也不一樣。如1986年國務院出臺“房產稅暫行條例”,其主要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恢復“文革”期間被破壞的稅收制度,健全稅收體制,增加政府財政實力,以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
而2011年開始的房產稅改革,是在我國全面取消“福利分房”制度,而且房地產行業經過所謂的“黃金十年”發展的背景下推出的。其間,房地產行業雖然滿足了不斷增長的住房需求,但是也出現了諸多新的問題。一是高房價。以石家莊為例,2003年石家莊房價在1300~2000左右,而2016年已經飆升到13000多一平米,上漲10倍以上,而根據河北省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同期居民平均年收入僅增加4到5倍,居民收入遠遠跑不過房價的增速。二是投資過熱。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0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4900多億元,到2013年,增長到8.6萬多億元,可以說房地產投資長期高燒不退。三是商品房大量空置。根據國際慣例,商品房空置率的合理區間在10%左右,但2015年年底,我國城鎮商品房存量達到240億平方米,空置商品房累計達到6800萬套,不僅造成土地資源嚴重浪費,也很容易產生信貸風險,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房產稅改革不可能忽視這些問題的存在。房產稅改革應該堅持“問題導向”,在制度設計上賦予房產稅以下功能:一是抑制房價,防止炒房,讓占有多套住房者付出更多的成本。我國的住房制度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占有多套住房就是占有更多的公共資源,理應多納稅。二是解決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問題”。畸形房價的一個重要推手,就是地方政府。之所以出現一個又一個“地王”,地方政府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房地產企業推高房價的一個重要借口。征收房產稅可以為長期以來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解套,又可避免房地產市場波動給地方財政帶來的壓力。三是著眼于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房地產是行政干預最多的行業,然而并沒有因為限購、限貸等,影響到房地產行業的瘋狂式增長,投資過熱、泡沫化的問題始終困擾著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征收房產稅,在抑制房價高企的同時,也能讓大量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二、科學評價房產稅改革的影響及所產生的連帶效應
房產稅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推行房產稅改革上,必須深入分析房產稅改革對房價、居民承受能力、稅收征管、以及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扎實穩妥推進房產稅改革。
一是房產稅對房價產生多大影響。面對長期以來的高房價,人們自然期待房產稅的實施能對高房價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從房產稅改革試點的重慶、上海兩地的情況來看,有統計認為,自2011年上海實行房產稅改革試點以來,上海的房價上漲了一倍,并沒有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而重慶實施的效果則比較明顯,有報道稱,一個七年前畢業的大學生,如今能在重慶主城區買上一套大房子。而能做到這一點,重慶沒有限購、沒有限貸,靠的是“供求平衡、土地價格、稅收分量、金融杠桿、配置格局”。為什么同樣的試點,卻產生不同的結果?房產稅對房價能不能起到抑制作用?目前學術界還有不少爭論。筆者認為,從理論上說,增加居民持有住房的成本,從而抑制住房需求,可以起到間接抑制房價的作用,但是影響房價的因素很多,稅收在影響房價的因素中并不占主導地位,所以單純依靠征收房產稅,并不能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要堅持讓房價與居民收入保持合理水平,必須多管齊下,綜合施策,調節房價。
二是房產稅對居民家庭的影響。我國房地產流通領域稅負已經偏重,如果再加上使用環節的房產稅,勢必會加重居民家庭的負擔。從上海和重慶兩地的試點經驗來看,他們大多實施的,是對基本居住需求和適度的改善性需求給予征稅豁免權。對于居住面積未超過基本居住需求的普通住宅持有者而言,稅收負擔很輕甚至無需繳納房產稅。例如,重慶市僅對獨棟別墅、高檔商品房和外來炒房者征稅,且按照增量和存量區分,給予100~180平方米的免稅面積;上海也對“家庭全部住房建筑面積人均不超過60平方米的”暫免征收房產稅。
三是對稅收征管的影響。房產稅的實施不僅涉及千家萬戶,對于稅收征管部門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比如,如果一個北京人不僅在北京擁有住房,而且在海口、昆明等地也擁有住房,那么如何征收房產稅?相關省市稅務部門之間如何互聯互通信息?等等,都是房產稅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又比如房地產的評估,由誰來評估,多長時間評估一次等等,都對征管隊伍的素質和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總之,房產稅的征收,不可避免產生重大影響,審慎評估征收房產稅所帶來的影響,是實施房產稅改革必須考慮的重要前提。
三、積極總結試點經驗,穩妥推進房產稅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明確了我國房產稅改革的基本方向。可以說,不管遇到多大阻力,推進房產稅改革,是一項繞不開的重大任務。因此,與其過分強調征收房產稅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如扎實總結上海、重慶兩地實施房產稅改革的經驗,積極穩妥推進房產稅改革。
加快形成共識,為房產稅全面鋪開創造條件。目前,無論是支持征收房產稅,還是反對征收房產稅,經過多年的爭論,已經到了做一個總結的時候。國家應該針對反對實施房產稅政策所關切的問題,給出正面回應,同時結合上海、重慶兩地試點的經驗,進一步完善房產稅改革的頂層設計,明確房產稅改革所要達到的目的和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明確征收環節和征收對象,明確房產稅屬性等一系列涉及房產稅征收的相關問題,從思想上消除各方面的疑慮和困惑,解決好該不該實施、如何實施等基本問題,為房產稅政策的實施創造條件。
積極推進房產稅立法。目前,全國人大已經把房地產稅法列入第一類立法項目。應該加快立法進程,為房產稅征收提供法律支持,改變目前實際存在的靠行政罰款解決房地產行業存在的問題的現狀,改變目前這種大多采用行政手段調控房地產行業的方式,用法律手段、稅收手段調控房地產行業,為房地產行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解決好各方關注的實際問題。如何在房產稅中體現“多占多稅”的原則?如何確定征收對象,是按照面積起征,還是按照總房價征收等等。各方面的關系解決不好,就會增加房產稅征收的難度,這是在實施房產稅政策中應該格外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范子英,劉甲炎來.為買房而儲蓄——兼論房產稅改革的收入分配效應[D].管理世界,2015(05).
[2] 李志鋒.淺析我國房產稅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6(16).
[3] 郭晟豪.個人住房房產稅對房價的控制作用——社會項目評估的視角[J].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07).
[4] 黃鳳羽,劉暢.房產稅改革的政策困境與出路[J].稅收經濟研究,2016(04).
[5] 吳能寬.房產稅改革能否抑制房價[J].稅務研究,2011(05).
[6] 田建.滬渝試點背景下我國房產稅改革問題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4.
[7]羅濤,張青,薛鋼,著.中國房地產稅改革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8] 寧曉娜.我國房產稅改革試點探討[J].時代金融,2015(36).
[9] 吳旭東,田芳.房產稅改革與居民負稅能力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5(06).
(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