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建設迎“井噴”各地發展呈現差異化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充電樁建設數量約15萬根,1:7的車樁高位比例距《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要求的,至2020年我國車樁比將達到接近1:1的合理水平仍相差甚遠,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我國充電樁建設將迎來快速增長。
從今年的規劃來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柵潔日前在2017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2017年我國力爭新增充電樁達80萬根,其中專用樁70萬根、公共樁10萬根。相比于2016年,今年的充電樁建設將再掀起一輪“井噴”。
由于各省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及現狀存在差異,2017年各省份的充電樁建設規劃也有所不同。對此,《新能源汽車新聞》將這些省份進行了分類,即綜合型、運營型和旅游型,并根據這些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現狀及2017年充電樁建設規劃,來進一步探討各地的發展的共性與差異化。
從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現狀來看,綜合型城市是指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在大規模建設公共和私人充電樁的同時,還兼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運營,多指一線和二線城市,這里列舉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
據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介紹,截止到2016年11月底,有16家企業的55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在北京市場銷售,市場保有量已達9.1萬輛,較2015年增長了5.5萬輛。其中,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達到了6.44萬輛,漲幅達73%,租賃車輛達1.18萬輛。此前,他也曾表示,“到2017年,北京市推廣應用清潔能源與新能源汽車20萬輛。其中,推廣公共領域3萬輛,積極引導私人領域理性購買17萬輛。”這說明,今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推廣仍將有較大程度的提升。同時,市場選擇由政府引導的公共領域正在逐步向私人消費市場轉化。
除私人市場的需求量日漸增多外,租賃市場也出現一片火熱的局面。北京市交通部門曾表示,2016年北京市將有5000輛新能源汽車投入到租賃市場,而目前,相關的租賃企業已經多達近百家。據一位相關企業人士透露,預計2017年底,北京市分時租賃網點將達到1000個。

從充電樁建設層面看,截至到2016年底,北京市已建成充電樁6萬根,其中專用充電樁7700余根、社會公用充電樁超過1萬根、私人建樁數量達到了4.2萬根。據了解,2017年北京市將新建公共充電樁3000根,并在全市范圍建成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盡管相關部門并未明確提出2017年充電樁建設的總量,但此前北京市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到2020年,北京市將建43.5萬根充電樁;私人自用領域基本“一車一樁”;城心區、通州新城、亦莊、延慶冬奧區等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
數據顯示,上海市2016年全年共計上牌新能源汽車45060輛;2013-2016年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02726萬輛,在全國率先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總量逾10萬輛城市。充電樁建設方面, 2016年上海市電力公司新建227座城市公共快充站、22座高速快充站、12座公交快充站,全市共計新建充電樁5084個。上海電動汽車充電平均服務半徑縮短至5公里,實現了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全覆蓋。
然而,從車樁比例來看,當前8:1的車樁比扔難滿足大多新能源車主的充電需求,為了加快推進公用充電設施的建設,上海市計劃至2017年、2020年建設公用充電樁規模分別達到1.3萬個、2.8萬個。

此外,新能源汽車租賃業的快速發展,也為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提供了保障。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市2016年底實現投運分時租賃新能源汽車超過6000輛,服務網點超過2000個,初步形成規模效應。
點 評
從當前北京、上海等綜合型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和充電樁建設的匹配程度來看,僅從數據角度講,7∶1與8∶1的車樁比例仍難給新能源車主更好的充電體驗。而隨著今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充電樁建設必將有明顯的數量增加。此外,一些城市逐漸將目標人群鎖定私人消費市場,而進一步加快私人充電樁建設,提高用戶的用車及充電服務體驗則勢在必行。
運營型省份指的是現階段仍以公共用車和租賃車輛為主要的推廣目標,但同時也會兼顧私人消費市場的推廣。這里以天津、內蒙古等地區為例。

數據顯示,2016年,天津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3.85萬輛。其中,在公交領域,天津新能源公交車累計保有量達到3220部,占在運車輛近30%;在郵政和城市物流領域,全市純電動郵政車已投運超過800輛,到2020年,全市郵政快遞車將全部電動化;新能源城市物流車累計推廣5800余輛。充電設施是新能源汽車使用的關鍵支撐,截至2016年底,天津已建成投運公共充電樁4700個,郵政快遞、物流、通勤大巴等專用充電樁約1500個。
根據規劃,到2017年,在公交、郵政快遞、出租、環衛、公務、企業和個人等領域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2萬輛。為配合新能源車的推廣,市郵政管理局將配合市科委等部門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建設智能化、網絡化新能源汽車運用監控數據中心。此外,為了繼續完善天津電動汽車充電設施,2017年天津市將新建高速公路充電站6座、城市快充站87座、公交充電站8座,新增充電樁1848個,在城市核心區建成不大于3公里充電服務網絡,滿足新能源汽車出行需要。
盡管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數據顯示內蒙古的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保有量,但內蒙古相關規劃要求,2016年,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屬地政府機關、公共機構,以及公交車、出租車等城市客運與環衛、物流、機場通勤、公安巡邏等領域新增或更新的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應不低于30%,2017年以后逐年遞增;其他盟市上述比例2016年應不低于10%、2017年應不低于15%,各盟市將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2720輛。
此外,在充電樁建設方面,內蒙古地區相對較落后和緩慢。在2016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落戶。該項目計劃新建10座公交車充電站、6座出租車充電站、3000個充電樁、6000個充電接口,配備1套智能管理系統,所有項目預計2年可完工。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可為2萬~3萬臺新能源汽車充電。截至目前,已試點建成4個充電樁,經過試驗檢測已能為新能源汽車正常充電。
不過,從內蒙古的發展思路來看,當前仍處于大力發展新能源公共交通和運營車輛為主。


點 評
由于新能源汽車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相較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發展步伐,大多運營型城市當前仍以新能源公共交通和運營車輛為主,進而帶動私人消費市場的發展。而這些城市發展的優勢在于,能夠借鑒和避免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快城市的發展弊端,更便于“彎道超車”式發展。
旅游型城市多指現階段以綠色環保為理念,利用景區風力、電力等天然條件,在旅游景區優先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而再發展運營車輛及私人車輛,這里以江蘇省、云南省昆明市為例。

據江蘇省經信委此前介紹,2013至2015年,江蘇全省共建各類充換電站、充電樁群700多個、各類交直流充電樁12211個,相對于當時30819輛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江蘇省充電樁建設滯后,數量明顯不足,布局不夠合理,部分城市的汽車和充電樁比例不匹配,無法滿足車輛正常運行需要。盡管目前尚未得知江蘇全省充電樁的總數量,但據《新能源汽車新聞》了解,2016年上半年,江蘇全省共建設充電樁8370個,位居2016年全國各省建樁數量排名第三。可見,江蘇省充電樁建設已經處于較快發展的態勢。

從2016年江蘇省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來看,2016年,全省計劃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合計13500輛以上,其中,客車4614輛、專用車2565輛、乘用車6321輛。建設充電場站200個以上,各類充電樁14000個以上(其中直流充電樁5500個以上,交流充電樁8500個以上)。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數量占當年新增及更換公交車的50%以上;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推廣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車輛的50%以上。
云南省昆明市是一個極具發展優勢的旅游城市,也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點城市。按照昆明市的規劃,2016—2020年,昆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和城市物流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麗江、玉溪、大理、曲靖、紅河、楚雄等6個州、市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5年應分別達到10%、15%、20%、25%、30%;保山、德宏、普洱、昭通、文山、西雙版納等6個州、市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5年應分別達到5%、10%、15%、20%、25%。怒江、迪慶、臨滄等3個州(市)結合當地充電基礎設施情況自行確定。
此外,相關文件還規定,市級、縣(市)區公交車、出租車及旅游景區內新增車輛需100%使用新能源汽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不低于60%;新增或更新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不低于50%。到2018年底,完成推廣應用新能源公交車1200輛以上、新能源出租車600輛以上、新能源旅游車輛300輛以上、新能源環衛汽車200輛以上。同時要求,黨政機關購買新能源車占當年配備更新車輛的比例不低于50%,市屬國有企業新增和更新工作用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

據介紹,經過數年推廣,昆明市已經擁有一定數量的電動汽車,但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仍然滯后。近兩年,昆明市累計建成306個充電樁,目前仍有278個充電樁在建。昆明市工信委日前發布消息稱,到2020年,昆明市將建設122座充電站,包括36座公交專用快速充電站、8座環衛專用充電站、18座物流專用充電站、30座城市公共充電站(含電動出租車專用)、10座旅游車專用充電站以及20座城際高速公路公共充電站。此外,昆明市還將建設35800個分散式充電樁,以滿足未來5年新增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點 評
旅游型城市利用天然的風景資源優勢更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此外,區域自有的風力、電力、土地等優勢也更利于充電樁的大規模建設。以景區的發展帶動新能源運營車輛的快速更替,進而發展私人消費市場則是這些地區的發展路徑。
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區域自然資源等的差異,使得在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有著一定的發展界限劃分,例如,有的城市目前以運營為主,有的以旅游市場帶動市場話等,但其在差異化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共性——幾乎所有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都以公共交通工具的普及和政策“馬車”的拉動來帶動私人消費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