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芬


【摘要】 目的:探討手術室整體護理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于本院手術室行胃腸道手術80例患者,按護理干預措施不同將其分為整體組和常規組,各40例。常規組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整體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手術室整體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結果:整體組患者手術切口甲級愈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乙級愈合率及丙級愈合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整體護理能明顯促進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愈合,降低感染發生率,還能縮短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整體護理; 胃腸道手術; 預防; 切口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in operation room on the prevention of incision infec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Method: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olisti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peration room routine nursing,the holistic group was given holistic nursing based on operation room routine nursing,the surgery related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incision healing rate of class A of the holisti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sion healing rate of class B and class C of the holistic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Operation room holistic nursing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incision healing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patient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also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the first exhaust time,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it is worth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Prevention; Incision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Central Hospital of Jian City,Jian 34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6.022
胃腸道疾病是腹部常見疾病之一,行胃腸道手術案例也較多[1]。為了規避胃腸道手術患者手術切口感染或更加嚴重的后果,需要規范手術中的消毒滅菌措施和相應的手術期護理工作,從而有利于提高手術的有效率,避免給患者帶來沉重的負擔[2]。若手術室人員能在手術過程中做好消毒滅菌,并不斷自我改進相關護理工作,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從而提高胃腸道手術成功率[3]。本次研究是探討手術室整體護理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于本院手術室行胃腸道手術的80例患者,按護理干預措施不同將其分為整體組和常規組,各40例。整體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1.21±6.87);結腸癌根治術15例,胃癌根治術11例,直腸癌根治術9例,胃穿孔修補術5例。常規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齡(42.65±6.56);結腸癌根治術13例,胃癌根治術9例,直腸癌根治術12例,胃穿孔修補術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做好術前清潔、消毒工作,積極配合術中工作及與復蘇室做好交班等常規護理。整體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手術室整體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規范章程制定 (1)規范并嚴格執行患者核對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績效考核和輸血查對制度;(2)手術患者的核對制度是指術前詳細了解清楚患者的科室、姓名、床號、住院號、手術名稱等;(3)術中應遵循無菌操作原則,一次性的醫療器械在使用前應嚴格檢查核對,使用之后應先毀形,再消毒;(4)手術過程中給患者輸血應執行“十對”制度,并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5)對于考核優良的護理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而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則應對其進行再培訓。endprint
1.2.2 護理人員要求 (1)每周集合護理人員進行一次會議,交流工作經驗及專業知識培訓,讓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2)建立模擬操作室,每月進行一項模擬操作考核,提高護理技能,從而可充實其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3)每月進行一次戶外活動,提高護理人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因為手術室護理的工作壓力大,護理人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良好才能有好的狀態完成工作。
1.2.3 護理工作流程 (1)手術當日親切接收患者到手術室,與患者家屬做好溝通工作,并閱讀患者病例資料,掌握患者手術流程;(2)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皮膚、呼吸道、尿管、胃腸道準備工作及患者保暖的工作;(3)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護理,有利于緩解患者焦慮、緊張情緒及配合手術工作;(4)確保手術間空氣、手術臺及相關器械處于無菌狀態,以及保證儀器能正常運行,在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5)術中需要保護患者切口,防止腹部組織內的細菌及腸道細菌感染切口;(6)縫合傷口后對患者切口及周邊皮膚清洗和消毒;(7)手術后送到復蘇室做好詳細交班。
1.3 觀察指標 采用我國《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將患者的切口感染程度分為甲級愈合、乙級愈合及丙級愈合三級[4],甲級愈合表示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無切口感染,乙級愈合表示患者切口有紅腫和積液,但未出現嚴重感染,經處理后容易慢慢恢復,而丙級愈合表示患者切口出現嚴重感染,切口有化膿,需要手術引流等措施。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各部位感染發生率、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切口感染情況比較 整體組患者手術切口甲級愈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乙級愈合率及丙級愈合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比較 整體組患者感染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1.17,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整體組患者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整體組切口感染情況、感染發生率、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情況均優于常規組(P<0.05)。這與整體護理小組護理人員做好術前準備有很大程度的關系,護理人員術前對患者情況做出全面評估,做好全身皮膚以及視野皮膚準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外源細菌帶到手術間,從而減少細菌感染機會;空氣污染也是導致術中感染重要原因之一[4-8],手術室空氣微生物的含量高低影響著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此次規范整體小組對手術間空氣細菌指數控制,也可避免手術切口感染發生[9-12];此外還嚴格控制手術中人員的走動,盡量減少醫護人員走動和出入手術間,也控制參觀手術人數并嚴格控制參觀固定地方進行參觀,減少了空氣浮游菌傳播的機會,從而減少手術中感染機會;手術時間對切口感染的影響也不容忽視[13-15]。
據報道,手術時間越長,造成患者抵抗力損傷越大,也容易引起腸道細菌滋生[16-17],因此增加了術中感染的風險,本次著重培訓護理人員,使其加強了自身業務學習,熟練使用儀器設備,能更好配合醫生,這有效降低了手術時間,因此能降低術中感染發生率[18];最后關注患者心理,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避免因患者因素而延長手術時間,從而降低不必要的感染情況發生。手術時間縮短,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抵抗力的損傷[19-20],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因此患者腸道功能可得到較好恢復,縮短患者術后排氣及排便時間。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措施主要是全面評估患者,合理的皮膚準備,保證手術間空氣細菌指數符合標準,保證手術器械、敷料處于無菌狀態,嚴格控制人員走動及參觀手術人員,并積極配合醫生手術,以縮短手術時間,從而降低胃腸道手術切口及其他部位感染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參考文獻
[1]汪育林.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前不置胃管行胃腸減壓并早期進食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7):4049.
[2]林素羽,符瓊燕,陳葉丹.手術室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5):1179-1180.
[3]李媛媛,姜繼娜,胡麗輝.循證護理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康復及并發癥預防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5):41-42.
[4]孫國梅,李蘭香.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對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1):2729-2730.
[5]周芬娜.質量管理小組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0):90-91.
[6]胡曉華.圍手術期護理在高齡結腸癌合并腸梗阻的運用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2):62-63.
[7]宋燕燕,潘瑞華.37例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97-98.
[8]劉麗清.手術室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2):2318-2319.
[9]焦珍梅.護理干預對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3):5503-5504.
[10]繆素萍,朱熙熙,付朝霞,等.手術部位感染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與防治對策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0):2279-2280.
[11]肖裕東.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處理對策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7):1602-1603.
[12]董麗,王煜.潔凈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的缺陷管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7(34):146-147.
[13]厲海英,顏平,李敏,等.層流潔凈手術室空氣細菌檢測結果與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7):141-142.
[14]馬國華.急性膽囊炎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與手術時間選擇的相關性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上半月,2013,11(11):129-130.
[15]王世芳,楊先智,趙旋.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前免疫功能及手術時間對術后切口感染的風險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7):4023-4025.
[16]翁莉娟,鄭清華.手術室優質護理干預對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1):5021-5022.
[17]張玉紅.環節質量管理在手術室切口感染護理預防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8):4311.
[18]杜安平,李社方,陳偉榮.胃腸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0):4731-4732.
[19]馬紅麗.腹部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310-1312.
[20]周靜芳.整體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4):749-750.
(收稿日期:2016-09-06) (本文編輯:張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