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照發
[摘 要] 減負是指緩解學生過重的作業、學習以及心理負擔,增效是指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在新課程改革與減負增效的雙重標準下,本文就如何有效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減負增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減負增效 策略
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減負增效”可以說是社會時代發展對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可是,縱觀目前的教學現狀,特別是農村的初中語文教學,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課業負擔卻有增無減。我們提倡“減負”,目的是減輕學生超負荷的課業負擔,而不是減去必要的知識;我們提倡“減負”,不僅不能降低教學效果,還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大的提高,也就是既要“減負”,同時也要“增效”。那么,怎樣才能真正做到“減負增效”呢? 下面結合我們農村學校的實際進行分析。
一、教師要“增負”,學生才能“減負”
在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科學合理,真正讓課堂教學具有科學性,又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況下學到知識,“減負”不能真正落到實處,關鍵的問題出在教師對“減負”內涵的理解過于膚淺。教師應該認識到,“減負”和“增效”的對象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要“增負”學生才能真正的“減負”。這就是說,教師應在“備”字上花更多的功夫。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只有在備課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證在課堂教學上提高課堂效率。
1.備課應從期初制定教學計劃開始
教學計劃是本學期實施教學的綱要,關系到教學的方向性問題。制訂教學計劃時就應該熟悉語文課本各個單元教學要求和目標。在備每一課時,都應該以本單元教學要求和目標為指南,要思考本課教學該如何去實現這一要求和目標,從哪個角度,從哪個側重點去實現它,當然這就要吃透課文內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教學用書”中本課的“教學建議”與單元教學要求目標結合起來。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系統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實“三維目標”。
2.語文教師備課時要以學生為本
應該說同一篇課文的教學,班上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水平不同,教與學的設計過程也應不同。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實際情況,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歷的實際情況,從而確立恰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指導方法上要多準備幾手“絕招”。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切實實現本課、本單元教學要求和目標。
3.語文教師備課時要統籌兼顧
語文教師備課時要統籌兼顧,把課堂教學與中考形式結合起來。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經常研究中考試題,并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中,要結合課文內容,根據中考考點,注重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積累常見考題的解題思路。不求人人做到舉一反三,但求在一課、一個單元中重點訓練的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學生能在作業及考試中能有清晰的解題思路。這樣就能避免“減負失效”的問題,才能保證“減負增效”。
二、課堂要“增效”,學生才能“減負”
初中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必須在課堂上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師是否教得好,而應重在學生是否學得好。因而,高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本,圍繞學生更好的學習這個中心來展開的。
1. 教學要時刻思考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思考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學生回答出正確的問題答案時,要思考,思考他是如何回答出的,是看了資料書還真正理解了;學生回答出現漏洞或偏差時,要思考癥結在哪兒,怎樣幫助這類學生理解;大多數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或理解出現“冷場“時,應思考如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是調動學生類似的生活體驗,還是及時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來改變現狀……只有時刻思考,才能使整堂課高效地運轉,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行之有效解決問題。
2. 語文教師要時刻關注學情
語文教師要要時刻關注學情,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死抱著“教師用書”和“教學設計”不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盡管在備課時設計得再精細、再巧妙,都不能完全符合課堂中發生的新變化。任何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都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動態變化而產生的。在教學過程中,要隨著學生學情的動態變化,靈活動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隨著學情的變化而變化。
3. 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
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使他們做學習的主人。合作式學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教師認為,合作學習只是在公開課時做做樣子,只能讓人看起來熱鬧而起不到切實的效果。其實不然,關鍵是看教師怎么組織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前,應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應讓學生明確,只有自己有了疑問或答案時,才能參與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明確,不要只問“是什么”,而應重在思考、回答“為什么”。這樣,在合作小組中知識能力強的學生就能幫助,帶動其余的成員有激情地學習,從而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訓練。要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訓練,要注重閱讀能力的訓練和閱讀方法的指導,要注重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寫作方法的指導,要注重語文實踐活動的指導、開展及評價。注重了這些語文試題的基本“元素”,還愁學生在考試中成績滑坡嗎? 學生語文能力上升了,增效就出來了。
三、分層教學才能體現真正的“減負”
分層理念是現代教學中最科學、最實效的理念,分層教學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又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這也是減負最關鍵的一環。
在初中語文分層教學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對教學內容的分層。對于教學內容的分層主要從學習內容的難度和數量上進行區分。對于易于理解的一些基礎性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必須掌握。而對于有一定難度但經過努力能夠理解把握的知識內容,要求多數學生給予掌握。而對于難度很大,不易理解的內容則去讓優秀的學生去理解和掌握。在內容上進行以上三個等級的分層的同時,在數量上,第一個等級由于是基礎性的等級,數量上相對來說最多;而第二個等級是針對全班學生的,在數量適中,主要是屬于應用型的一些知識;第三個等級是針對少數優等生的內容,主要是一些提高型和發散型的一些知識內容,在數量上是不多,但難度較深。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分層便于更好地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分層應當是靈活多樣的,既可以按學習的方式不同分層,也可以按學習的基礎不同分層;既可以按平時表現分層,也可以按具體學習任務調整。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時期,及時靈活地調控學生的分層標準、各層人數的多寡、課堂教學的結構,作業和考查的尺度、輔導與評價方法,使學生的潛在水平轉化成新的現有水平,使每個學生都處于一個充滿活力的、積極進取的發展變化過程中,達到最優化發展。
四、課后耐心輔導,也是“減負增效”良方
由于我們這里的學生地處農村,基礎相對薄弱,因此有針對性的恰當的課后輔導能夠實現培優補差的目的。首先,課后輔導面積不宜過大,而應該選擇那些真正需要輔導的學生,并且要把輔導的重點放在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的角度,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動力,這樣遠比輔導其做幾篇閱讀要有效得多。第二,在進行輔導時,主要是要知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第三,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幫互助,讓優等生來輔導學困生,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他們接受起來就更容易一些。總之,在進行課后輔導是一定要注重實效,切不可走形式主義,表面熱鬧,實際上學生卻一無所獲。
五、開發語文綜合特色課程,吸引學生“減負增效”
我們這里學校開設了國學課程,每周一節,讀背古代經典的詩文,如《論語》 、《弟子規》 《唐詩宋詞》 ,以及現代精典美文,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朱自清的《匆匆》 、莫言的《母親》等;開設語文閱覽課,每周一節,學生自帶語文讀物,如《讀者》 、《經典美文》 、《優秀作文選》 等;除此以外,我校還結合學校自身實際,開發語文校本讀物,豐富學生閱讀生活。通過特色課程,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學習語文,既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又主動學習到語文更美的一些內容,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學生是教學的根本,初中語文教學中減負增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快樂地學習知識,更健康地成長。為此,教師必須要協調好兩者的關系,使教學更有成效。同時,教師必須認識到減負增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要長期堅持,要花費足夠的時間和耐心,要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肩負起初中語文教學減負增效的重責。
參考文獻:
[1]王艷.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減負增效[J]. 中國校外教育,2012(5)
[2]錢蓉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 語文建設,2014(24)
[3]馬存真.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新校園·中旬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