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雪松
[摘 要]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種體現個人品質與風采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合作學習被認為是當今最受歡迎的教育理論。現代教育觀認為:一個人今天的學習方式應與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相適應,而合作學習正是這種適應性的契入點。在這種理論的啟發下,我在教學中也進行了這方面較多的嘗試。那如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呢?一、營造輕松、愉快的合作氛圍,激發興趣;二、引導合作探討,激發學生的嘗試樂趣;三、積極協同操作,提高效率;四、適當開展評比,增強意識。
[關鍵詞] 小組合作 學習方式 體育教學 課堂效率
新一輪的小學課程標準改革再次掀起了“輕負擔高質量”的高潮,探索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在此僅就自己做的一點努力和嘗試發表意見,供同行們討論。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種體現個人品質與風采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合作學習被認為是當今最受歡迎的教育理論。現代教育觀認為:一個人今天的學習方式應與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相適應,而合作學習正是這種適應性的契入點。在這種理論的啟發下,我在教學中也進行了這方面較多的嘗試。那如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呢?下面就這一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合作氛圍,激發興趣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課堂,只有緊緊地圍繞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使命感、責任感,改進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才能提高體育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效率。教學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二者不可偏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課堂教學應從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上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師用積極肯定的情感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訓練、指點練習方法,控制調整學生練習活動。
教學活動形式多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手段。我選擇了一系列的游戲作為體育課的教材,包括投球游戲、足球游戲、籃球游戲、排球游戲、接力游戲、捉迷藏游戲、徒手較力游戲、器械較力游戲八大類。游戲形式多樣,每堂課中我會選擇兩個不同類型的游戲,有的是在場地上畫一同心正方形的“三角足球” 游戲,有的是在一個圓中分成三等分的“三組投球”游戲;有的時候我分成男女兩大組,各自進行不同的游戲,到一半時間兩組互換游戲內容;有的時候我安排男女生組合,進行不同的游戲對抗……這中不同類型、不同方法、不同形式的游戲滿足小學生生理、心理的需要,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他們會主動地去想、去練,還會有創造,使游戲更科學、更好玩。這樣學生不會浪費時間去做其它的事情,始終會投入到這種集體的、互相配合的、需要動腦筋的學習中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引導合作探討,激發學生的嘗試樂趣
探討交流是合作的開始,通過交流,使學生聽取不同的意見,進行比較,讓學生就某一個問題展開充分、自由的討論,這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一種較好形式。因為討論是一種群體行為,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參與表現的欲望,有助于理清思路,以達到對問題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產生新穎的見解,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所以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在獨立思想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展開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實現信息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嘗試到合作創新的樂趣。
例如: 在“上一步起跳”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自由的跳起摸高處的氣球,在老師的提示下同學們能較好的運用各種方法去摸氣球,學生感受到各種成功的喜悅,如交流的喜悅,助人的喜悅等。這時如果學生不能得到其它的方法,過后我們還可繼續給他們留下一個疑問:“假如氣球在高點怎么樣才能跳的更高呢?”并再一次小組討論,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嘗試。讓學生在自由探究中慢慢的學到正確的動作方法。
三、積極協同操作,提高效率
合作教學中,有時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材的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設計既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效應,又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認知功能,提高同伴間合作的效率,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如:“接力賽跑”的教學中,在學生已初步了解接力跑的方法后,安排一次接力跑比賽,由小組成員各有其職,職責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學生都主動投入,也使教師的教學面向每一位學生,學習效率進一步得到了提高,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在某些時候,小組內的角色可以互換,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嘗試不同的任務,都能在自己充當的角色之中得到鍛煉。這樣既強化了兒童的角色意識,又能使個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地展現,提高學習效率。
四、適當開展評比,增強意識
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除了在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在小組中顯身手的同時,更要確立一種促進學生在小組集體中不僅個人努力上進,并且樂于與同學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約機制。這就必須改變過去單純鼓勵個人競爭的作法和相應的評價方式,實行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助合作,將整個評價的重心由激勵個人競爭達標轉變為激勵小組集體合作達標。即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無論是過程評價還是結果評價,也無論是對小組集體評價還是對個人評價,都必須把“小組合作表現”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
例如: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分工的合理性,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集體研究活動的形式、內容、頻次、效度,小組成員的參與度,達成小組研究結果的方式等等,都應當成為對集體的過程評價的重要觀察視角;個人對分擔任務的態度,執行及完成情況,小組集體活動中的表現,如何與同伴互助合作,個人對課題研究的貢獻,是否有創新,個人達成研究結果的方式以及對集體研究結果的作用等等,則應當成為對小組成員個人評價的視角,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參與合作的意識。
總之,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不僅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認知發展,并且還通過情意因素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以及非認知品質(如人際交往等)的提高,同時也滿足了每個學生“影響力”和“歸屬”方面的情感需求。所以,教師要盡量地創造條件,引導各小組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使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地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