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慧+張艷玲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營企業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目前民營企業所采用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企業除了要實現利潤的穩定增長,對于行業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的同步發展也要有一定的考慮。民營企業大部分沿用以財務指標為主導的績效考核和以“德能勤績”為特點的考核方式,很少做到將企業的戰略轉化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績效管理指標,績效管理水平仍相對落后,制約了企業健康、快速、可持續地發展。所以,為了加強民營企業的綜合實力,對公司內部員工進行積極引導和合理激勵,企業建立一套比較完善、合理、適應力強的評估考核體系是有必要的。
[關鍵詞]民營企業;績效評價指標;存在問題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217
1 引 言
民營企業要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能力,需要積極地尋找改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必須要有一部完善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本文論述了我國民營企業在制定績效評價指標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案,為民營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提供良好的借鑒。
2 民營企業在績效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2.1 沒有系統的績效考核體系
由于民營企業大多存在規模較小,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系統的管理體系,更多的是靠經驗管理或感情管理,管理基礎較為薄弱等現狀,雖然有的企業引用了科學的績效考核方法,但是卻沒有得到企業高層管理者的足夠重視,導致很多企業績效考核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外加上很多企業員工認為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情,參與性很低,這些都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建立起的系統的績效考核體系沒有發揮作用。
2.2 績效評價與企業戰略脫節
有些民營企業根據自身的內外部情況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但是卻沒有將其進行有效細分,形成一系列的具體評價指標,導致制定出的績效指標與企業的戰略脫節,使得企業各個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無法與企業的戰略目標達成一致,同時企業在設置績效考核時考慮得不夠細致,僅僅是反映了企業員工局部的情況,無法體現員工的整體表現。
2.3 績效指標不完善、不科學
民營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都是建立在財務指標的基礎上的,盲目追求業績和利潤,對于企業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需求、專利技術研發和保護等方面的非財務指標并沒有全面有效地進行評價,這也是企業績效考核指標不完善的體現;績效考核中未把制度管理與績效管理明顯區分,績效指標制定得過于簡單,不能達到考核的效果,經常看到的是把成品率、安全事故率、生產工藝、規章紀律、考勤率等本應該屬于制度管理層面的內容也歸入績效管理體系的范疇,導致績效考核指標達數十項之多,面面俱到過于復雜,沒有重點,嚴重混淆了績效考核的本質,缺乏對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和科學設計。民營企業短期性的經營目標決定經營方式,也缺乏完善的經驗計劃、國家統一標準及行業的平均標準。
2.4 績效評價中人力資源管理認識不足
企業高層管理者對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評價的重視度低,對人力資源概念的認識不足,把“人”看作一種成本,而不是一種資源,忽略了對人力資源的規劃及培訓。績效評價制度并不完善,未形成體系的績效管理機制,在相對的指標數據收集、整理及分析過程中,并沒有將分析結果反饋到下一步行動中,無法形成動態循環的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相應激勵支持政策的不完整,單一的人事管理工作使得工作機械化,單純的指標數據收取及靜態分析并不能滿足員工動態變化的需求及績效激勵,重復地收取簡單的績效指標也不能客觀地判定員工績效表現。
2.5 績效評價考核主觀性強、隨意性大、過程不完整
民營企業績效考核者主觀性強,人為因素也影響到考核結果的準確性,比如在實際工作中有的考核者很少和被考核員工接觸,所以在考核中僅憑印象的好壞來進行判斷,而不會從員工工作的實際表現進行判斷,同時由于在績效考核中常常根據以往的經驗進行考核,那么就導致了績效考核的準確度和可信度不高。沒有與被考核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績效評價體系中缺乏反饋與糾偏,這樣就無法從員工處得到真實可信的信息反饋,沒有為員工提供一個對評價結果申訴的平臺,不能保證員工對結果的監督,不能保證員工的接受程度。這會降低績效評價體系的應用效果,降低其影象力,同時不利于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可能會對員工心理和態度產生一定影響。
3 對民營企業績效評價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
3.1 選擇合適的績效管理體系
民營企業需對傳統的績效評價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學習國內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結合企業特點創新出具有自己企業特色的績效管理模式,建立一個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其體系中心就是圍繞著企業的戰略目標,包括了績效計劃、績效輔導、績效考核以及績效反饋等幾個環節。對企業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未來的發展態勢進行預測,合理設定績效目標,選擇科學的考核指標和確定相應的指標權重,確保考核結果的公平性,防止績效作弊,完善考核制度,健全監督機制,充分發揮領導者的協調和引導作用。不僅要對企業員工的績效進行考評,更重要的在于能夠改善并提升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只有提高員工的績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企業績效管理工作的水平。
3.2 提升對績效評價工作的認識,全員參與,上下溝通
績效評價是系統性、全局性的工作,企業的高層領導人及中層管理者應更多參與到績效計劃中來,企業的總經理作為績效考核組的第一負責人,是企業戰略計劃的決策者,參與進來也能給績效評價工作的高效開展和推進提供保障。中層管理層、人力資源管理負責人帶領員工共同參與制訂的績效計劃,既能體現企業的真實情況,也能更好貫徹執行企業的目標和期望。加強上下級溝通,把工作指標以及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雙方達成共識與承諾,借助縱向延伸的績效評價體系,在公司中形成價值創造的傳導和放大機制。
3.3 科學選取績效考核指標
首先根據企業的愿景發展目標,確定企業績效考核的核心領域,在確定企業的績效評價指標后要將其分解到各個部門,落實到具體的個人,同時還需要根據個人能力以及工作態度來設計考核評價指標。其次加大非財務指標在民營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中的應用,將工作總量采用數字進行量化,權衡這些工作在績效考核中的分量,根據企業情況合理分配指標比重,以求更好地體現財務指標的互補性,如增強溝通指標交流,體現指標的靈活性;增強企業和客戶之間信息的共享;提高員工的培訓頻率,快速地更新員工專業知識,有利于員工才能的發揮;只有這樣層層分解,步步落實,才能將企業引導向一個正確方向進行。最后指標設計應具備靈活性,科學性、可靠性、可操作性,指標設計應注重質與量的平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
總之,民營企業的績效考核是一個動態的、系統的過程,全員參與、認識和了解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經營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明確戰略目標,將其轉化分解具體核心指標,再選擇出關鍵績效指標,讓員工從策略行動方案中看到目標達成的可能性,提升他們的信心。注重企業在績效管理過程中加強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實施過程中要定期分析、檢查,反饋各指標間因果關系的假設是否正確,關注競爭者等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不斷修正,讓績效考核體系成為持續的循環過程,這樣才能夠讓績效考核發揮更大的效率,使得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自身的優勢,實現企業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婷. 論中小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J].中外企業家,2015(34).
[2]陳曦. 淺析中小企業績效管理的問題及改進方法[J].東方企業文化,2015(23).
[3]郭黨號.我國中小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8).
[4]呂薇. 我國中小企業績效考核中的問題與對策[J]. 商場現代化,2016(10).
[5]伍智,趙紅梅.現代企業績效評價的新思想[J].中國市場,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