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


【摘要】 目的:總結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價值。方法:隨機篩選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來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救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常規組150例患者,施予常規干預措施;分析組150例患者,施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組護理效果。結果:分析組患者SAQ評分、HAMA評分、HAMD評分、總膽固醇、體重指數、甘油三酯、舒張壓以及收縮壓等指標都優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意義重大,是提升其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有推廣的可行性。
【關鍵詞】 常規干預; 老年冠心病; 臨床指征; 針對性護理干預; 生活質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0-0110-02
當前,臨床上對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療多采用的是藥品方案,再配合落實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指征[1]。為探究治療老年冠心病的最優護理方法,本文抽選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來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救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將其分成常規組及分析組,分別以常規干預措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開展護理服務,比較兩種護理法的運用效果,期待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篩選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來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救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將其分為兩組。常規組:150例患者,年齡50.2~80.0歲,平均(71.5±10.7)歲;男70例,女80例。分析組:150例患者,年齡50.0~79.8歲,平均(71.3±10.3)歲;男80例,女7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都接受對癥治療,即給予患者服用5 mg消心痛,3次/d,用藥時長為3個月,與此同時,常規組以一般性的護理模式開展相應服務,涉及基本護理、各項生命指標監測等。而分析組除一般性的護理服務外,增用系統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內容有:(1)疾病健康知識的細致宣講。講解冠心病方面的病理常識,同時普及無癥狀性疾病的原因和醫治手段。此外,將必要的自護技能、知識介紹給患者和看護家屬,增強其自我護理的操作技能。(2)心理層面的干預護理。護士人員為疏導患者的各種負面心理,可運用心理暗示法、講解成功治療病例等方式展開心理干預。為實現對癥化護理,護士在實施護理服務之前,以親切語言和患者主動交談,進一步了解、掌握疾病狀況,進而實施良性引導,增強患者對各項醫療護理操作的配合度。(3)強化病房巡視工作的開展力度。因為患者的各項癥狀并不突出,為防止病情出現異常變動,護士在巡視病房的過程當中注重監控血壓、心率等指標;特別是對病情高危者,必須格外關注其各項指標值的起伏動態,并增加探視次數。(4)日常膳食及預后護理。膳食情況對患者機體的恢復速度起到促進作用,護士引導患者多進食蛋白高、鹽分低、脂肪少、易于消化的相關食物,注意每日排便、排泄情況,維持解便的通暢性。此外,護士按個人機體的恢復情況,為其擬定科學化的鍛煉計劃,以“適量、科學、合理”為基準,避免運動過度或過少。(5)自我行為方面的針對性干預管理。由于冠心病會對患者的身心形成不良影響,例如,環境條件、個人心理、生活方式等都會干擾到患者自我行為。醫療人員除了科學疏導患者心理以外,引導其逐步養成規律作息、按時進餐、勞逸結合等優良生活習慣,并囑咐患者禁止喝酒及抽煙。(6)引導患者展開放松鍛煉,并給予患者聆聽節奏較為舒緩、旋律較為優美的輕音樂,使其生理、心理均處于放松狀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臨床指征:對所有入選對象總膽固醇、體重指數、甘油三酯、舒張壓以及收縮壓等指標進行評定;(2)負面情緒:選擇HAMD表(漢密爾頓抑郁表)以及HAMA表(漢密爾頓焦慮表)進行評定;(3)生活質量:選擇SAQ評分標準(西雅圖心絞痛評定表)進行評定[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SAQ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A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常規組患者SAQ評分為(63.01±9.10)分,分析組(69.85±10.26)分,分析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HAMA評分以及HAMD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HAMA評分以及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常規組患者HAMA評分為(47.26±7.13)分,分析組為(40.17±6.31)分;常規組患者HAMD評分為(43.22±6.38)分,分析組為(25.00±5.88)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指征比較
干預前,兩組臨床指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分析組總膽固醇、體重指數、甘油三酯、舒張壓以及收縮壓等指標都優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冠心病是心內科常見疾病,該病多與代謝、年齡、吸煙、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要進行防治,對患者展開對癥治療的同時,還要加以針對性護理干預。自筆者所在醫院將針對性護理干預內容引入老年冠心病日常干預工作當中,其核心目標在于,提升醫療服務工作的總體質量,使患者接受到優質性、針對性干預服務,以顯著改善冠心病的實際病情[3]。從疾病康復的角度上講,患者自護技能的提升有助于穩定慢性病情,能夠提升預后治療成效[4]。
近幾年,冠心病并發癥與病死率均得到顯著控制,在此情況下,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是提升其日常生活質量、改善其負面情緒以及臨床指征的關鍵措施[5-6]。冠心病屬于一種慢性的終身疾病,患者病程較長,且需要長期持續治療,大部分患者均需在家治療,對這類患者采取有針對性、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幫助患者樹立起良好的干預理念,有助于患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進而加強患者自我保護的意識,達到自我護理的效果,這樣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降低并發癥發生都具有重要意義[7]。本研究中,運用針對性護理干預的相關方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干預服務,將系統化、個體化、針對性的自護措施貫穿在患者治療的各個環節中,實現高效干預效果,達到穩定控制冠心病的目標[6]。本研究施行兩種干預措施后,常規組患者SAQ評分為(63.01±9.10)分,
分析組為(69.85±10.26)分;常規組患者HAMA評分為(47.26±7.13)分,分析組為(40.17±6.31)分;常規組患者HAMD評分為(43.22±6.38)分,分析組為(25.00±5.88)分,且分析組總膽固醇、體重指數、甘油三酯、舒張壓以及收縮壓等指標都優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意義重大,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指征及負面情緒,是提升其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有推廣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周志云.淺談對行冠心病介入術后使用橈動脈壓迫止血器進行止血治療的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的方法[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5):194.
[2]武悅鏡.慢性腎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術后行血液透析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3):1240-1241.
[3]李俊鳳,陳宇,任麗娜,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69-1470.
[4]劉少輝,閆薇,李宇萌,等.ESPCS護理對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9):1013-1016.
[5]寧余音,鐘美容,韋麗華,等.中醫護理方案對預防冠心病介入術后并發癥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4):1839-1842.
[6]王玲,李秀珍,權彥,等.延伸護理對老年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氯吡格雷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520-1521.
[7]寧余音,鐘美容,鄧秋蘭,等.鏈式中醫護理模式促進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康復的隨機對照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9):3281-3284.
(收稿日期: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