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夢
[摘要]:新三板市場作為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交易平臺,從我國多層次的資本體系中看來,成為了場外交易市場上不可或缺的一塊,并且發揮著它重要的作用。它的重新啟用對于那些規模較小但風險較大,并且融資困難等特點的中小科技型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新三板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并為我國新三板市場更好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新三板 中小企業 掛牌制度 發展與對策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在快速的發展。為了滿足不同企業在不同階段融資的需求,逐步建立起以多層次為特色的資本市場體系,而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新三板,在這幾年得到了愈來愈多的關注。從最初建立到現在擴容到全國,三板市場被重新定位,而新的三板市場定義在發展中不斷完善,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發展提供了渠道,但同時也在過程中暴露了新掛牌企業參差不齊、中介收費存在問題等一系列問題。
本文通過對我國新三板市場現在運行情況分析,使中小業通過在新三板市場的掛牌能獲得更好的成長。通過給出一些關鍵點用來解開我國新三板市場目前還存在的一些疑難問題,并為我國新三板市場更好的成長提出相應的對策,促使我國中小企業的成長,從而促使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
一、我國新三板現狀分析
(一)我國新三板的發展歷程
中國最早的場外交易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到1998年之前,在當時形成了29家地區性的證券交易中心。1992年7月,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正式成為指定的法人股流通市場。可以用來從事關于法人股份轉讓的業務系統——全國電子交易系統也成立于1993年4月份,它是新三板早期的萌芽。為了解決曾經在兩網市場掛牌的公司的主板退市公司的相關問題,新三板市場在2001年6月2正式啟動。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也就是通常被稱為“老三板”市場則在2001年7月16日成立,是為原 STAQ、NET系統所遺留的數家公司及退市后的上市公司提供股份流通平臺。
(二)新三板的發展現狀
“新三板”市場在 2006年 1月 16日正式啟動,是科技部條法司、證監會市場部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等共同啟動的中關村科技園區試點。它是面向高成長的科技型、創新型非上市股份公司所進行的股權掛牌轉讓和定向增發融資的一個交易平臺,因此對于中小型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場外市場建設從試點正式走向了規范運行是在2014年1月16日,股轉系統在北京正式揭牌運營。2013年6月19日,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被國務院同意并決定將其擴大至全國,從此,一個真正意義全國性的場外交易場所正式產生。新三板的性質、功能和定位也在2013年12月在國務院出臺的49號文上給予了政策上的明確。在2014年8月做市商制度實施之后,新三板市場進入前所未有的繁盛時期,掛牌家數、融資金額和影響力等各個方面都明顯的有所提高,而且仍然繼續的在快速地擴張。
二、中小企業融資和新三板的聯系
(一)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現狀
當下中國的資本市場主體結構中,中小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緩解人才就業壓力、擴大對外出口、科技進步等方面都起到了獨一無二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卻面臨著多種多樣的困難和阻礙,并且這都不是容易克服的。而在這眾多的困難和阻難中,首先,最應該的到我們關注的,同時也是最不容易解決的就是中小企業關于融資難的問題。而造成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困難的主要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3點:
(1)金融機構放貸門檻相對較高。由于中小企業資金有限,缺乏擔保融資的能力和其他良好的信用記錄,而金融機構放貸過程中繁雜的手續也為中小企業貸款帶來了困難,只能望而卻步。
(2)存在不規范的民間借貸。雖然民間借貸具有操作簡單、手續便捷、門檻低、借貸成本低等特點,但由于其沒有規范固定的書面評估程序,沒有專業評估機構的風險評估,更沒有規范的法律約束,同時存在著潛在的單方失信導致借貸糾紛產生等問題,就使得可行性存在疑慮。
(3)募集資金很少來源于資本市場。我國的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和中小板市場的上市門檻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都比較高,所以很多正處于成長中的中小企業要想在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就相對比較困難。
(二)新三板帶來的融資機遇
當下,由于中小企業在目前的發展階段里還遠遠達不到我國資本市場主體結構中其他組成部分的高要求。因此, 2013年真正實現的新三板全國擴容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機遇和希望。
(1)新三板的低門檻。與其他結構主體相比,新三板門檻相對較低,關于財務指標方面的要求幾乎沒有。中小企業要想在新三板市場上掛牌滿足要求相對較容易。
(2)鼓勵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政策的實施。新三板市場作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機遇,抓住并通過這個機會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就有很多的優惠政策在各個地方的政府先后出臺,激勵了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欲望,而成功掛牌新三板市場并獲得發展的企業會對當地的經濟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3)幫助中小企業吸引戰略投資者進行定向融資。新三板市場戰略投資者往往可以發掘有潛力的中小企業而且他們會提供資金并獲取一部分的股權以期分享他們所看好的企業未來的收益。同樣也是幫助中小企業實現價值發現的平臺,可以引入戰略投資者,并更好的維護企業的自身的利益。
三、新三板存在問題及對策的探討
(一)參差不齊的新掛牌企業
新三板市場在近幾年愈發火爆,許多企業在新三板市場掛牌。了讓小型和微型企業得到更好的服務,新三板市場設置的門檻相對較低,然而新增加的掛牌公司和企業的質量不可避免的出現不均勻,有些增長不明顯的企業為了得到足夠的融資,也到該市場掛牌,因此投資者們要選擇好的企業來投資就變得愈發困難。
(二)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存在問題。
無論新三板市場獲得怎樣迅速的發展;其掛牌公司的總體數目、融資資金的總金額怎樣提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程度怎樣大,一旦從市場的成交情況和市場整體的流動性情況來看,并不很樂觀,也不是很穩定,問題也很嚴重。根據所知情況,無論市場熱度多高,解決市場流動性問題讓新三板市場更好地發展已是勢在必行。
(三)市場制度不完善且監管有所缺失
目前,我國制度的建設仍舊緩慢,市場擴容的速度卻很快,因此,新三板想要推出協議、做市、競價并存的這種交易制度就非常值得人們的思考。如果市場上出現套利現象,市場交易顯然就是不公平的。要想解決市場交易不公平的現象那么交易制度必須還要設立更近一步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其次,新三板市場目前存在的監督不力和監管失嚴等一系列問題。
(四)信息公開制度導致的管理壓力
新三板市場的相關規定表明:企業要按照要求,定時進行信息披露的報告。但眾所周知,新三板市場掛牌要求門檻較低,大部分中小企業仍處在一個成長階段,他們沒有能力提供穩定按時的信息披露報告。但在投資者看來,這就說明企業是沒有投資價值的,從而減少對企業的信心,與之呼應的,是產生企業不穩定越來越厲害的惡性循環,給企業帶來很不利的影響。
四、我國新三板的發展對策
(一)加強審查掛牌企業的力度并對其進行分層管理。
推薦機構在推薦時應考慮自己所推薦的企業是否是目前所需要的具有投資價值和成長價值的企業。如果推薦機構和它所推薦的已經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杜絕胡亂推薦的行為,使推薦機構購買推薦企業的股票,患難與共,促使推薦機構推薦優秀企業。同時,企業也要按照審查標準進行嚴格的審查和執行。
從我國國內場外市場和國外場外市場的近幾年的發展中毫無疑問的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國的新三板市場要想愈加完善,就必須實行分層管理。在中國新三板市場的場外交易市場進行分層管理,即對級別不同的想要在新三板市場掛牌的企業所實施的新三板市場準入制度也是不一樣的。其中,不一樣的地方主要表現在監管的要求,投資者的準入門檻,交易系統等幾個方面。
通過新三板市場的分層管理,使得資源在利用率等方面可以達到最好最想要的效果,同時新三板市場上的流動性和掛牌企業監管有效性等問題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決,促使新三板市場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控制速度,提升質量
我國新三板市場上公司的數量在這幾年增長速度非常快。2015年底已經突破4000家,依據這個擴容速度在今年掛牌的企業數目達到1萬家甚至更多也是可能的。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我國在關于市場的流動性這方面仍然遺留了一些問題,需要盡快得到解決。造成這些問題的首要原因就是現階段掛牌上市的企業和公司質量的良莠不齊。要想消除流動性問題,就必須要對掛牌條件重新界定與設置,提高門檻要求,同時從新三板市場的擴容速度出發,選擇降低擴容速度。為了促進市場的更好發展,提升掛牌門檻,降低擴容速度是我國當前新三板市場發展中不可避免的。
(三)信息的披露和市場監管
資本市場是典型信息不對稱市場之一,而小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尤為嚴重。因此該平臺上掛牌的企業必須通過提供越發完整的信息披露來規范市場,減少信息不對稱的缺陷。一般在市場中出現的信息披露欺詐、誤導,緩慢而不足等現象都是信息披露不對稱的體現。如何減少該情況的發生,這就需要通過制度建設和監督,來引導市場的操作規范,使有用信息所占的比例升高,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
從過往來看,信息披露一般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確定責任承擔人;其次,企業本身的信息披露即自發披露行為;最后,是對于違規企業提高懲罰力度。而規模小、公司治理不完善是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普遍特點,如果強行要求所有的企業都詳細的披露所有信息,就會在過程中產生難以負擔的高成本。這樣就會促使許多企業為了不承擔高額成本而忽視或虛假披露信息,造成信息披露違規的現象。由于保證投資者利益盡量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之一便是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完善。所以信息披露制度的設立到實行,一定要從新三板市場上掛牌企業的特點出發,使之能夠遵守相關的一些原則。其次,對于違規信息披露的存在,監管信息披露違規的機構要做到嚴格的執法,絕不姑息。除此之外,還要定期進行一些有關信息披露方面的課程的輔導,使今后的新三板企業信息披露的內容無論是在有用與否還是正確與否上獲得更大的提高。
(四)分層的信息披露標準的建立
通過與國外其他國家相比較,不難看出,美國的納斯達克場外交易市場的能力要優于其他的市場,其原因一方面是納斯達克具有其它國家所不具有的成熟的做市商交易制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納斯達克是第一個實施內部分層管理的場外交易市場,通過實施該方法,充分體現了場外交易市場選擇企業的強大的作用。因此,新三板的分層管理也是我國新三板市場完善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劉林,倪玉娟.股市流動性、市場關注度與創業板上市公司轉板選擇—兼論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J].證券市場導報,2012(5):57- 66.
[2]朱濤.淺析新三板市場的發展現狀[J].中國商貿,2015(02).
[3]葉科林.“新三板”的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1).
[4]湯蘊懿.新三板重點行業發展指數[N] .上海經濟,2016(02).
[5]胡昌生,伍智力.新三板發展的幾個問題與對策[N] .經濟縱橫理論月刊,201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