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婷婷
摘 要:網絡社會最顯著的特點便是信息網絡化,人類活動離不開信息的溝通,而通過網絡技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提供了新的模式。高校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必須順應社會發展、與時俱進,充分認識到網絡技術的重要性,并利用網絡技術,在教育管理中不斷創新,科學管理、創新教學,提高教學管理質量的同時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網絡技術 高校 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b)-0104-02
高校人員相對集中,并且教育管理體系相對復雜,因而教育管理工作趨向于多元化。傳統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依賴于人力,管理工作量巨大。而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引入網絡技術,則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高效便捷的特性,整合管理模式,令管理工作更加科學、便利,而數字化的管理信息,進一步提高了管理效率。該文主要針對高校教育管理受到網絡技術的影響以及如何實現網絡化教育管理兩方面展開了論述。
1 網絡技術的影響
1.1 教育管理形式多元化
人力管理是高校傳統管理的主要模式,但是人力畢竟有限,面對高校復雜、龐大的管理環境以及管理內容,人力管理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失誤、漏洞。例如在收錄整理學生個人信息時,僅依靠人力不但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長,效率低下,還會出現遺漏、出錯等問題。而網絡技術則可以充分彌補人力管理的缺陷,通過網絡技術,教育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化、數字化,這種創新管理模式不但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失誤率,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還進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效率。開放式的網絡環境相較于現實環境更加自由,因而有利于教育管理形式的創新,在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員的思維更加活躍。網絡管理模式也更加靈活,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令管理形式更加富有活力。但是需要注意,網絡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因而在使用前必須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若管理人員無法掌握相關技術,那么網絡技術的應用會適得其反。例如,在學生個人信息的收錄整理工作中,若工作人員無法熟練掌握相關管理軟件,不但無法發揮網絡技術對管理工作效率的促進作用,還會增加信息錄入的難度,延長信息整理周期,甚至錄入信息的準確性也會受到影響,降低了管理效率。
1.2 教育模式開放化
教師是傳統教學工作的主體,課堂講授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除此之外,也只有圖書館是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因為信息獲取量相對較少,這種限制對于學生能力的拓展以及個人的多元化發展造成了阻礙。而網絡技術則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這一不足,開放式的網絡環境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獲取其想要的信息,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而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同學生建立線上聯系,令教學形式更加多元化。并且利用網絡多媒體還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內容,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開拓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辦學形式多樣化
教室、學生、教師是傳統辦學形式必備元素,只有滿足這些才能進行知識傳授。但是一些渴望高校教育但是卻因某些因素無法進入高校學習的人,傳統的辦學形式就成為了不可逾越的高墻。而網絡技術則解決了這一問題,高校教師通過網絡將教學內容以及課程放到網絡上,或者通過遠程教學的方式,打破空間和時間限制,令高校辦學形式不再只局限于校園。
1.4 人力資源管理更加高效
人力資源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人員組織體系相對復雜,目前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高校人員冗雜問題是高校管理工作一直以來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冗雜的人員在工作中不但不會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由于互相推諉,還會成為開展管理工作的阻礙。而網絡技術的應用令高校辦公實現了自動化,在管理事務的安排上能夠責任到人,明確了管理權責,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在學生考試安排工作中,需要進行考場布置,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對占用教師問題進行協調,傳統的管理工作中,需要人員進行實地的考察、溝通、編制,如此一來不但工作量大,效率也相對低下。而應用網絡技術則可以大大縮短決策時間,并且教師的占用安排更加精準便捷。學校利用網絡辦公環境也可以準確掌握教師的工作量,從而完善考核制度,增加工作人員的危機意識,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
2 如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使用網絡技術
2.1 轉變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對于教育管理的觀念不能體現出封閉性,這對于學生全面發展是不利的,應轉變為開放的管理觀念。當前的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表現為多樣化,對于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多樣,高校在有限的課時內無法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以及相關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需要借助網絡技術來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學習其他與專業緊密相關的拓展知識,使自己向全面化發展。所以,高校的教育管理應樹立開放式的理念,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網絡這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拓寬自身視野。高校還應組織相關的網絡技術應用方法培訓,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檢索方式,以便于實現知識檢索的相關性和有效性。比如,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圖書館數據庫使用方法的教學,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對于知網、萬方數據知識平臺、維普電子期刊等數據庫的查找和運用在一個系統化、科學化的方法指引下進行查詢。
2.2 建立穩定的技術平臺
技術平臺的支持是學生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學習的設施基礎,技術平臺不完善,會影響學生的網絡查找體驗,進而阻礙學生知識獲取的有效性以及相關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網絡技術平臺的建設應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視,對于校園網的建設要符合學生的使用習慣,不要盲目限制學生網絡使用的時間。比如,有的高校在晚上實行斷網制度,雖然看似是在為學生的休息考慮,但是也還是具有一定的不科學性。有些學生由于參加比賽需要等種種情況需要在斷網時間段進行資料查找,斷網這一制度就妨礙了學生知識的查找,也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高校網絡技術平臺的建立和開放時間應符合學生的相關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網絡技術平臺的作用。
2.3 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網絡對教育工作的影響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自始至終對于學生,網絡都是一把雙刃劍,學生被這種觀點包圍著,久而久之就會麻木、不以為意,不會深入思考這一觀點的意義,更多的只是記住而已。而高校學生的自主思想較強,口號以及宣傳已經無法對其造成影響,因而想要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合理利用網絡,避免過度使用網絡,必須讓學生在主觀上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學校可以通過開展相關學生活動,讓學生自主查詢過度使用網絡造成的危害,讓學生將自己找出的實例進行展示,這種自主性的認知活動對于學生的沖擊、影響更加顯著。并且事例場景令學生對于合理使用網絡這一問題會深入思考,更容易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只有從觀念上擺正方向,學生在學習中才能發揮網絡的真正作用,促進高校網絡環境的和諧發展。
3 結語
高校教育管理網絡化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樣教育管理模式的轉變對于教學模式、辦公形式以及辦學形式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簡化的管理體系,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減少了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令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網絡技術是時代發展的標志,網絡化管理、數字化辦公也同樣成為了當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發展的主要趨勢,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高校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的發展狀態,制定出符合自身管理需要的網絡教育管理模式,令網絡技術成為自身發展的新動力。
參考文獻
[1] 康莊.網絡技術對加強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5):187-188.
[2] 蘇君陽,石國亮.普通高等學校管理決策模式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47-49.
[3] 劉芹.探析網絡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