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華
[摘要]:師生雙方在課堂上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想法、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
[關鍵詞]:互動式課堂 教學模式 課堂氛圍 交流互動 創新思維 有效生成 教學方法
一、什么是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
“互動”從狹義上來講,指在一定社會背景和具體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新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
現在我以自己今年4月份上的一節課(初二下學期綜合性學習——《尋覓春天的蹤跡》)為例,對“以學生為本的互動式教學”的兩點思索:
首先是“和誰互動”——學生,不同層次,這就決定了老師研究學情的重要性,具體研究每一層次學生對新知識的感知程度和領悟程度。課件中的前幾幅畫面讓每個學生都產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是“怎樣互動”——體現以學生為本、培養能力的最關鍵環節。年級最好層次(前50名)由前幾幅畫面到核心畫面的過渡很自然,教學重點在于深入領悟畫面內涵:景——情的交融(母女-鄒婉瑩;父子——李躍;頑強的生命力——莊永輝)每個學生的眼神都锃亮锃亮的,本節課堂上學生的悟春環節我進行了適當點評,體現了師生互動;語言表述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他們在生生互動;課下有很多學生與我交流心得,有繼續學習的強烈欲望。
但是我今天與大家交流的重點不是自己在優秀班型的成功感受,而是對于自己所任教的一般班型(語文成績基本上在60幾分——110分之間)的課堂教學中,同樣的教學內容安排為什么有效性不理想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我在教學重點上做了調整(如放慢語速、耐心引導等措施),但對于成績稍好的學生來說,本課內容——感悟(師生互動);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來說(雖然觸景,但沒有生情,內心沒有真正產生強烈的體驗(有一點點互動);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跟著跑,“碌碌”但是“無為”(沒有互動);課后我沒有真正弄懂其中的原因。通過這20幾天的學習,我開始反思自己本節課的教學行為:對于這節課來講,有效性不理想,原因在哪?學情研究不透,就沒有“全效”(李正濤);沒有“全效”,就不會有“遠效”(教學目標)。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先研究學情,充分考慮每一層次學生的需求,研究各個層面的有效溝通,制定出符合學生實情的教學目標;同時我的教學設計要有切合這種學情的層次性。就這節課來講,我的內容設計對于這個班級的學生而言有斷層(悟春和繪春),有斷層怎么辦?想方設法在內容的層與層之間架設階梯——品讀有關這節內容的一篇成功習作(針對成績中上的學生)和一般水平的習作(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從文字中感悟情景交融的妙處,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煉語言功底,營造寬松、和諧課堂氛圍
新課改要求,課堂是師生知識與能力共建的過程,是雙方共同的生命體驗,在課堂上由于師生的交流、溝通與爭論,讓知識自主生成,變成自身素質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語文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營造寬松、和諧的氣氛是新型互動教學的基礎,也是人文性的最好體現。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僅要力求規范清晰、準確嚴密,而且要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變得為學生所樂于和易于接受,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教師提出問題時,語言要輕柔、舒緩,給學生心靈以輕輕的撫慰,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問題自己能回答,在心理自然放松的情況下思考答問,這種狀態下的學生心理活動是最有效的活動;教師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研討時,語言要斗志昂揚、充滿激情,這種語言能調動起學生內心的潛能和激情,對問題充滿熱情和睿智,使討論充滿理性與熱情。
三、巧設疑點,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才能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思維的習慣,為培養創新能力打下基礎。小學五年級的語文課《從天上偷來的火種》教學內容的設置最精彩——讀完課文后你想了解什么(誰—生生互動;為什么偷、怎么偷、為什么從天上偷)學生提出問題形式本身就是在思考、在創造、結果怎么樣;教學難點的解決通過追問(偷和英雄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學生預習質疑(生本互動)—課堂師生解疑(師生互動)—巧設疑點本身就是對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質疑答問,讓學生互相探討、互相啟發、暢所欲言,在質疑中互動,讓智慧的火花不斷迸發,成了這節互動式語文課堂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挖掘亮點,有效生成
精彩的課堂不完全依賴于課前預設,學生的差異性和教學的開放性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學活動的變化發展有時和某種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兩者是有差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畢竟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個正確或錯誤的回答,都能成為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而動態生成則是課堂有效教學的體現。“琢玉在手,成玉在心”正是對互動教學境界的最好表達。
五、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善學。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活動來激發起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求知欲,要引導、啟發、點撥學生不斷地探索和創造、主動、積極的學習。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撥正航向,啟發學生盡量從不同角度來認識同一問題的性質,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教師與學生雙邊教學活動關系,才能把課堂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有效的課堂互動,能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如語言表述習慣、思維習慣等習慣的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促進互動課堂有效性的生成。互動式課堂教學詮釋著“教學相長”的真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