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圣豐+楊帆+杜興端
內容摘要:本文以四川省21個市州為研究區域,通過構建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對2012年四川省21個市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進行測度,并分析其空間格局特征。研究發現: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排序來看,由高到低依次是攀枝花市(一類);阿壩州、涼山州、成都市(二類);雅安市、達州市、廣元市(三類);德陽市、巴中市、樂山市、內江市(四類);瀘州市、綿陽市、廣安市、宜賓市、眉山市、自貢市、甘孜州、遂寧市、南充市、資陽市(五類)。從空間格局特征來看,總體上盆周山區市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高于盆中平原地區市州。從驅動因素來看,人均公共財政支出、地區人均GDP、貧困人口人均扶貧財政資金投入等因素均與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高度關聯。
關鍵詞:基本公共服務 減貧質量 空間格局 驅動因素 四川省
中圖分類號:F12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基本公共服務既是減貧的重要考核指標,又是減貧的重要實現路徑,對我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至關重要。通過擴大基本公共教育、勞動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社會服務、基本醫療衛生、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對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的覆蓋,能夠為貧困區域創造發展機會,有利于貧困人口提升發展能力,實現脫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強調,到2020年,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這對基本公共服務減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國內外學術界對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內涵、供給模式、質量測評以及與減貧的關系等方面,但對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實證測評方面的研究還相對欠缺。為此,本文擬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理論構建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實證測度四川各市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分析其空間格局與驅動因素,以期為基本公共服務更好地惠及貧困人口,發揮減貧作用,提供政策性啟示。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以貧困群體(人口/戶/行政村)基本公共服務的平均覆蓋率來反映基本公共服務的減貧質量。基本公共服務對貧困群體的平均覆蓋率越高,貧困群體利用基本公共服務擺脫貧困的概率越大,基本公共服務的減貧質量越高。結合《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和相關文獻,本文從基本公共教育、勞動就業服務、社會保險、基本社會服務、基本醫療衛生、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體育7個維度構建了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熵值法測算基本公共服務的減貧質量。該方法既能反映指標信息的效應價值,又能克服指標間的信息重疊,已經被社會經濟等研究領域廣泛應用。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2012年度四川省扶貧統計監測年表》和《2013年四川統計年鑒》。
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分析
四川省2012年21個市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綜合得分及各子系統得分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四川省21市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空間差異十分明顯,質量最高的攀枝花市,得分0.2503,是排名最后的資陽市的近21倍。為了便于從整體上把握全省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空間分異特征,運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軟件,根據各市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綜合得分,進行K-均值聚類分析,將全部市州聚合為五類(見表3)。其中,一類市州的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最高,以此類推。
(一)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一類市州
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一類市州是攀枝花市,得分0.2503,遠超其他市州。攀枝花市位于我國西南川滇交界部,是四川通往華南、東南亞沿邊、沿海口岸的最近點,為“四川南向門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攀枝花市的自然資源充裕,有著豐富的礦產、水力和農業資源,城鎮化率僅次于成都,位居全省第二。攀枝花市在基本公共教育、勞動就業服務、公共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減貧質量均位居全省第一。不足之處是基本住房保障和社會保險的減貧質量較低。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減貧綜合發展的基礎上,今后還應重點加大對農村困難家庭危舊住房改造和貧困人口參保新農合、養老保險等的補貼力度,提升基本住房保障和社會保險的減貧質量。
(二)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二類市州
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二類市州包括阿壩州、涼山州和成都市。三市州的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得分均在0.06以上。涼山州、阿壩州近年來積極探索保障性住房政策,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取得顯著成績,基本住房保障減貧質量分列第一、二位;不足之處是,阿壩州的基本公共教育、社會保險減貧質量相對靠后,今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涼山州的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發展極不平衡,基本公共教育、社會保險、基本醫療衛生和公共文化教育的減貧質量亟待提升。成都市的基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險減貧質量均位列全省第一,而勞動就業服務的減貧效果較差。
(三)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三類市州
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三類市州包括雅安市、達州市和廣元市。三市的共同特點是勞動就業服務的減貧質量相對較高,分列全部市州的第二至四名。不足之處在于,雅安市的基本社會服務、基本住房保障減貧質量較低;達州市的基本住房保障、基本社會服務和基本醫療衛生減貧質量較低,尤其是基本住房保障位列全省末位;廣元市的社會保險、基本公共教育減貧質量相對靠后。今后三市需在以上領域加大投入,提升效率,提高其減貧質量。
(四)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四類市州
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四類市州包括德陽市、巴中市、樂山市和內江市。其中,德陽的基本社會服務、巴中的基本公共教育、樂山的基本醫療衛生、內江的基本住房保障減貧質量相對較高。而德陽的勞動就業服務,巴中的社會保險、基本社會服務、基本醫療衛生、公共文化教育,樂山的基本公共教育,內江的勞動就業服務、公共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減貧質量偏低。
(五)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五類市州
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五類市州包括瀘州市、綿陽市、廣安市、宜賓市、眉山市、自貢市、甘孜州、遂寧市、南充市、資陽市10個市州。其中,瀘州市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減貧質量優劣均不突出,處于較低位徘徊;綿陽市的社會保險和基本醫療衛生減貧質量相對較高,基本住房保障卻相對偏低;廣安市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減貧質量優劣同樣不突出,處于低位徘徊;宜賓市的基本公共教育減貧質量較高,勞動就業服務有待進一步提升;眉山市的社會保險減貧質量相對較高,位列全省第三,勞動就業服務和基本住房保障相對靠后;自貢市的基本社會服務指標相對靠前,排全省第四,而勞動就業服務位列全省倒數第二,亟待提升;甘孜州除基本住房保障之外,其他各項指標都較為靠后,尤其是基本公共教育、社會保險和基本醫療衛生三項均位列全省末位,問題突出;遂寧市整體沒有相對靠前的指標,基本醫療衛生和公共文化教育指標較為靠后;南充市的各項指標均相對靠后,尤其是公共文化教育位列全省倒數第二,亟待提升;資陽市的各項指標均相對靠后,特別是基本醫療衛生位列全省倒數第二,亟須優化。
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驅動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為了分析四川省各市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驅動因素,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分析可能影響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相關因素,包括人均GDP(Z1)、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扶貧財政資金投入(Z2)、人均公共財政支出(Z3)等與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q)之間的關系。兩因素之間的關聯度強弱判斷標準如表4所示。
人均GDP、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扶貧財政資金投入、人均公共財政支出與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灰色關聯度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從關聯度得分來看,以上三者對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灰色關聯強度均較高。其中,人均GDP和人均公共財政支出與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關聯度超過0.85,屬極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扶貧財政資金投入與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關聯度為0.8335,屬較強。表明這三者與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走勢均高度相關,都是影響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的驅動因素。
結論
本文以四川省21個市州為研究區域,通過構建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以熵值法對2012年四川省21個市州的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進行測度,并對其空間格局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四川省不同市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得分不平衡,空間差異十分顯著。就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類型劃分而言,由高到低依次是攀枝花市(一類);阿壩州、涼山州、成都市(二類);雅安市、達州市、廣元市(三類);德陽市、巴中市、樂山市、內江市(四類);瀘州市、綿陽市、廣安市、宜賓市、眉山市、自貢市、甘孜州、遂寧市、南充市、資陽市(五類)。就空間格局特征而言,總體上盆周山區市州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要高于盆中平原地區市州。就驅動因素而言,人均公共財政支出、地區人均GDP、貧困人口人均扶貧財政資金投入等因素均與基本公共服務減貧質量高度關聯。基本公共服務能夠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創造發展機會,提升發展能力,其減貧作用不可忽視。應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增加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和扶貧財政資金投入,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減貧作用發揮和減貧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87242.htm, 2012-7-20/2015-12-21
2.蘇明,劉軍民,賈曉俊.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減貧的理論和政策研究[J].財政研究,2011(8)
3.曾小溪,曾福生.基本公共服務減貧作用機理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 2012(12)
4.林伯強.中國的政府公共支出與減貧政策[J].經濟研究,2005(1)
5.朱玲.西藏農牧區基層公共服務供給與減少貧困[J].管理世界,2004(4)
6.人民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5/1208/c64387-27899443.html, 2015-12-8/2015-12-21
7.孟兆敏,張健明,魏宗財.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配置有效性的理論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4(8)
8.Savas E S. Privatization: the Key to Better Government[J].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1989, (8)
9.韓小威.統籌城鄉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選擇[J].求索,2013(5)
10.馬慧強,韓增林,江海旭.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空間差異格局與質量特征分析[J].經濟地理,2011,31(2)
11.李彬,韓增林,馬慧強.遼寧省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差異的時空分析[J].人文地理,2015(3)
12.徐琴.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12(5)
13.秦春艷.新疆基本公共服務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分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2(5)
14.王曉玲.我國省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及其區域差異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