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剛+桂宜雯
【摘 要】2016年畢業季已經結束,高校畢業生達到歷史新高765萬。“最難就業季”成了所有學生心里的一塊巨石。在歷屆畢業生面臨空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這一大背景下,上海電機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在就業工作中找準定位和突破點,創立了就業服務部門,通過舉辦各類社團類活動、比賽來向大學生提供實時就業資訊、就業前景和就業率,幫助大學生選擇合適的崗位。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率;就業服務部
一、就業形勢
2016年就業形勢比較復雜、非常艱巨,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2015年增加16萬人,而且中職畢業生和初高中畢業以后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也是這個數量。青年的就業群體加在一起大約有1500萬左右。2017年招聘季即將到,預計本年度約700多萬大學畢業生。再加上出國留學回來及沒有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將近有1000+萬大學生同時競爭。就業形勢嚴峻,競爭更是激烈異常。這不僅關系到畢業生本身的生活和發展,也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目光。目前,中國21~25歲的中國大學畢業生失業率是16%,是工人失業率的4倍,也就是說大學生失業率比下崗工人要多得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談到2016年的就業形勢時表示,有三個方面對本年的就業形勢將產生重要的影響:第一個方面,化解過剩產能會造成一部分職工下崗;第二個方面,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有一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會造成企業用工不足;第三個方面,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青年就業群體的數量還在持續增加,這將對就業產生很大的壓力。2016年的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萬人,而且中職畢業生和初高中畢業以后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也是這個數量。青年的就業群體加在一起大約有1500萬左右,這個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二、影響就業的因素
1.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的拉動效應減弱。
中國經濟整體仍處下滑周期中,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和結構的調整,客觀上會對勞動者就業結構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對就業總體規模產生擠壓效應,對勞動者就業產生影響。
2.城鎮化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大。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城鎮化率大幅提高,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步伐加快,城鎮人口快速增加,我國城鎮化率由2000年的36.2%上升到2013年的53.7%。
3.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影響到就業水平。
一方面,在大力調整夕陽產業和淘汰落后產能時,要對涉及職工的轉移安置提供幫助;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在我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這其中必然導致技術技能人才短缺。
4.區域經濟格局調整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導致勞動力流動新變化。
近年來,我國中西部經濟發展不斷加快,隨著中西部地區傳統勞務輸出大省的工作環境好轉,返鄉就業、創業正成為越來越多外漂農民工的新選擇。
5.企業用工成本的承受力與勞動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導致供求雙方難以對接。
從2009年以來調查反映,當前工資增長和企業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導致許多中小企業和大型勞動密集企業的普工短缺。
6.人口結構變化使勞動力供給增長放緩。
我國勞動適齡人口的總量開始減少,在新生勞動力供給方面,大學生將占據一半左右的水平,農民工總量特別是跨省流動農民工的增速減緩,并逐步趨于穩定。城鎮化加速推進所釋放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仍然不能彌補勞動力人數減少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就業服務部工作
為了進一步解決“最難畢業季”,上海電機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在就業工作中找準定位和突破點,特設立就業服務部,旨在通過各種部門活動、宣傳等方式來向本院學生推廣最新的就業相關消息。更希望能通過這一方式,幫助本院學生從本質上了解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口專業、怎樣從自身角度出發才能更快更精準地在各大招聘中找到合適和心儀的崗位、傳播作為一名大學生該如何從一名在校學生轉型為職場職工等。
在本學期,就業服務部共開展了兩次職場禮儀類講座活動、一次簡歷制作大賽活動、一次優秀校友回校訪談活動、若干場各大小企業宣講會。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積極參與此類活動的大多都為13級畢業生,而其中一部分參與活動的學生經常會中途離開。如何進一步推廣部門活動、如何讓更多的在校大學生認識并重視就業服務部成了本部門的首要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行。
1.推廣部門。
積極推廣就業服務部工作職能,與本院大一課程“大學生職業發展”相輔相成,從大一時就讓學生接觸就業類相關資訊。
2.舉辦更多有新意、有創意的活動。
嘗試舉辦更多就業類相關活動,如:大學生生涯規劃大賽、簡歷制作大賽、模擬求職大賽等,讓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向,而不是單純地完成學業。
3.增加學生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機會。
不再單純地邀請企業領導來校開展講座,而是改為座談會等方式,讓學生能與企業進行零距離交流,讓學生更直接地了解不同企業的擇員要求和發展目標。
4.增設就業服務委員。
很多就業相關的信息光靠班長、團支書來轉達是遠遠不夠的,班級如增設置了就業服務委員,不僅可以減輕班長、團支書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還有助于集中統一推廣訊息。
5.讓更多學生理解什么是對口企業。
所謂的對口企業并不僅僅是與自己專業對口的企業,選擇企業也并不是只注重自己目前屬于的專業,而是應該結合自己的專業與自身的特長。不僅如此,企業更加注重的是一名學生的學習態度而不是學習成績。
四、就業服務部職能
就業服務部作為大學生與企業之間的橋梁,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促進更多的大學生了解職場、了解就業、了解前景。具體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社會實踐。
我們應在大學生做到穩打穩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為他們爭取更多的機會參加社會實踐。一個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手頭卻有精彩紛呈的實踐成果、案例、經驗,自然可以在求職時得到企業更多的加分。
2.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我們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一旦確定自己理想的職業,就要依據職業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自我分析即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興趣、氣質、性格和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認識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并為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積極準備。
3.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
我們應幫助大學生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就業能力。一些企業在挑選和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同等條件下,往往優先考慮那些曾經參加過社會實踐,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就需要我們在就業前就注重培養自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
4.轉變就業觀念。
我們應從實際出發拋棄“會精英”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二三線城市急需大學生這樣的高素質人才,民營中小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我們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斗意識,到基層鍛煉自己,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西部地區鍛煉成才,步樹立起“就業、后擇業、再創業”職業選擇策略,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