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清志
(山西交通規范勘察設計院,山西 太原 030012)
?
隧道工程
段家堡隧道穿越采空區勘察方法及治理設計研究
董清志
(山西交通規范勘察設計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隧道穿越采空區,處理不當對隧道的施工及以后安全運營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需要準確查明采空區的空間位置,與隧道的交叉情況,分析其穩定性,評價采空區對隧道工程的影響,提出合理的處治設計方案及檢測方法。通過山西大營至神池高速公路段家堡隧道穿越古采空區的實例,展示隧道穿越采空區時的勘察、設計及后期效果。
隧道;采空區;勘察;穩定性分析;設計
大營至神池高速公路是山西省 “3縱11橫11環”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第三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省中北部地區西通陜、甘、寧,東達京、津、冀的重要戰略通道,路線全長64.673 km。段家堡隧道為分離式隧道位于路線里程右線K20+167~K21+794、左線ZK20+170~ ZK21+804。隧道在左線ZK20+910~ZK21+764、右線K20+906~K21+723段,在華融龍宮煤業礦區內。
煤礦原名為正南溝煤礦,又名交山煤礦,原井口已掩埋,資料不詳,勘察難度很大。但必須準確查明采空區的空間位置,與隧道的交叉情況,分析采空區的穩定性,評價采空區對公路工程的影響,提出合理的處治設計,保障隧道安全。
項目區屬大陸性半干旱氣侯區,四季分明,地貌單元為構造剝蝕基巖山區。巖層為石炭系太原組(C3t)及二疊系山西組(P1s),為煤系地層,太原組巖性以深灰、灰黑色頁巖、砂質頁巖及灰、灰白色砂巖為主,局部夾有石灰巖,含多層煤層,包括2#、3#、5#和6#共計4層煤,其中2#和5#為穩定的全區可采煤層,3#和6#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煤層;山西組上部巖性為灰色砂質頁巖與細砂巖互層,下部巖性為灰白色塊狀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交錯層理發育,發育1#煤層,1#煤層為不可采煤層。地下水的補給與儲存條件差,總體屬于地下水貧乏地區。
此項目區為古采空區,采用巷道式開采,無規則,隱蔽性較強,無開采資料及圖紙,應側重于采空區專項調查、物探和鉆探。
根據調查,煤礦影響路線采空區分布于路線里程樁號K20+906~K21+950段,長1 044 m。路線影響范圍內工作面開采時間為2003年,開采2#、5#煤層。2#煤層采厚3.1 m,5#煤層厚度2.4 m,局部開采,6#煤層厚度為1.4 m,未采。巷道式開采,回采率30%,煤層產狀320°∠18°~20°。還需物探和鉆探進一步確定與查明要素。
物探是對有懷疑的影響路線范圍內進行大面積掃面,對于重點懷疑區應采用兩種物探方法進行相互印證,物探結果出來后在物探異常區內進行鉆探驗證確定異常區的準確性。布設驗證鉆孔16個,6個鉆孔鉆至采空區(掉鉆孔4個鉆孔,最大掉鉆3.4 m,2個鉆孔鉆至采空區冒落帶),其他鉆孔鉆至煤層。
通過對疑似采空區區域物探與鉆探,最終確定華融龍宮煤業采空區,采空區分布在左線ZK20+910~ZK21+764(右線K20+906~K21+728),線路范圍內采空區總長度854 m,但ZK20+910~ZK21+113(右線K20+906~K21+118)段采空區位于隧道頂部30 m以上,對隧道無影響,因此對隧道有影響的采空區位于ZK21+113~ZK21+764(右線K21+118~K21+728),采空區影響路線長度651 m。
采空區位于地表下埋深76~184 m,段家堡隧道穿過采空區,采空區ZK21+133~ZK21+430(右線K21+118~K21+415)為2#、5#雙層采空區,ZK21+430~ZK21+764(右線K21+415~K21+728)為2#煤單層采空區,開采方式均為巷道式,2#煤層采厚3.1 m,5#煤層采厚2.4 m,回采率30%,地表未見陷坑和裂縫。在ZK21+113~ZK21+764(右線K21+118~K21+728),采空區長度631 m。2#煤層與采空區交叉段路線樁號為ZK21+312~ZK21+337(右線K21+309~K21+336),線路ZK21+113~ZK21+312(右線K21+118~K21+309)段采空區位于在隧道之上,ZK21+337~ZK21+764(右線K21+336~K21+728)段采空區位于在隧道之下;5#煤層與采空區交叉段路線樁號為ZK21+198~ZK21+223(右線ZK21+180~ZK21+205),線路ZK21+113~ZK21+198(右線K21+118~K21+180)段采空區位于在隧道之上,ZK21+223~ZK21+430(右線K21+205~K21+415)段采空區位于在隧道之下。
采空區特征整體如下:
(1)其內部構造條件較簡單,巖層單傾,但地形高差較大,造成采空區埋藏變化較大,華融龍宮煤業采空區在76~184 m之間。
(2)開采2#和5#煤層,為單、雙層采空區,采厚2.4~7.0 m。
隧道開挖改變了隧道應力分布,周邊巖土體出現松動變形。一般認為,隧道開挖后引起的塑性擾動范圍為隧道開挖半徑的3~5倍,為了避免隧道的破壞,在此范圍內的采空區須處治。因此采空區頂部洞身及三倍洞徑不穩定須處治,隧道頂部30 m以上對隧道無影響無需處治。
多年的穩定性的評價方法研究中,出現了多種方法:概率積分法、地表變形觀測法、模糊數學方法、采深采厚比等級評價標準,進行評價及極限平衡分析法等穩定性評價方法。線路下覆采空區為不規則柱式采空區,因此應根據其采深采厚比的規定評價場地穩定性。
華融龍宮煤業采空區位于地表下埋深14.8~171 m,與設計線位交叉,設計線位下采深0~149,2#煤層采深采厚比0~48.6,上部為中硬覆巖,因此為不穩定。
采空區處治有多種方法,但針對無規律的古采區,采用全充填壓力注漿法是最適宜的,通過多年實踐及山西粉煤灰材料的運用,宜采用注水泥粉煤灰漿。
隧道采空區的注漿材料、注漿壓力、充填率及檢測項目如下:水泥、粉煤灰固相比3∶7;終孔壓力為2~3 MPa;充填率為95%;漿液結石體強度標準不小于2.0 MPa。
采空區注漿孔需鉆至采空區地板以下1 m,鉆孔分為帷幕注漿孔和注漿孔。帷幕注漿孔處治范圍最外側一圈孔,孔距應小于一般注漿孔,孔均為10 m。中間區域為注漿孔,呈梅花型布設。鉆孔順序為,先鉆帷幕孔,帷幕孔注漿完成后再打一般注漿孔,一般注漿孔應按采空區地板高程從低到高的順序進行處治。
泥粉煤灰漿液水固比1∶1~1∶1.2,水泥占固相的30%,粉煤灰占固相的70%。
帷幕孔根據具體情況,添加速凝劑的方式使注入采空區的漿液盡快凝固,以形成帷幕,防止內部一般注漿孔漿液流失。
采空區處治結束6個月后,應進行孔取芯、孔內波速測井、孔內電視攝像、注漿檢測、地表變形觀測等,進行采空區處治效果檢驗、評價。公路主體工程(隧道)應在采空區處治施工后,經檢測認為施工質量滿足要求后方可開工。
(1)隧道采空區易引起結構變形,后期處理難度大,因此在選線時,重視地質選線,盡量繞避采空區。
(2)古采空區具有隱蔽性和復雜性,勘察難度大,必須足夠重視。
(3)高速公路影響范圍內加強監管,發生新采或復采,應及時對采空區進行補充勘察設計。
[1] 鄭金龍. 穿煤隧道壓煤及其對隧道穩定性影響的研究[D]. 重慶: 重慶大學, 2000.
[2] 李曉紅,姜德義等 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區治理技術研究[A].巖土力學,2006,(6):910-915
[3] 姜巖, 田茂義. 礦山開采地表下沉與變形預計新方法[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3,(3):64-67.
2016-08-05
董清志(1983-),男,河南濮陽人,工程師。
U452.1
C
1008-3383(2017)05-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