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琪
(貴州省銅仁公路勘察設計院,貴州 銅仁 554300)
?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
陳夢琪
(貴州省銅仁公路勘察設計院,貴州 銅仁 554300)
針對目前城市道路設計理論與方法的應用效果不高問題,分析了研究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設計理論內容與相關的設計方法。其目的是為相關建設者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理論;景觀設計方法
1.1 景觀生態學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的景觀生態理論最早是由德國學者提出的,該學者人為景觀設計是城市生態系統的尺度單元代表。具體來說,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設會對涉及的植物種群造成影響,如生存環境喪失、生態植物死亡以及路側植被變化等。因此,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人員應掌握景觀生態學中的生態學、地理學以及系統論等交叉學科的理論知識。
1.2 美學
審美是人類活動中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當前隨著城市經濟現代化的建設成果日益顯現,使得人們對景觀設計的美觀性需求越來越高。相關研究表明,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美學理論主要集中于形式美的規律和特點。具體來說,理論內容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即變化與統一;比例與尺度;均衡與對稱;對比與和諧以及節奏與韻律等。其中道路景觀的比例與尺寸設計美學,是通過控制好整體與局部以及局部與局部之間的數量關系。上述比例關系是通過尺度的控制的來進行實現的,因此,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人員應抓住人情感以及身體上的連接,從而滿足其對視覺以及舒適度方面的需求。對于美學理論中的均衡與對稱內容,設計人員可通過優化景物在左右、前后、上下等方面的布局,來使景觀形狀、質量、距離以及價值處在相等的狀態。在視覺藝術中,均衡中心兩邊的視覺中心分量相當,這就會給人以美的感受。相關研究表明,實現給人以美感受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均衡方式就是對稱。
1.3 人的行為心理學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理論中的人類行為心理學就是通過環境行為學來滿足人類對生存環境的需求。設計人員要想掌握這方面的理論知識,需要明確這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相互間的作用影響。這樣一來,設計人員就能夠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運用與心理學相關的基礎理論,從而預測出設計的景觀內容能否得到積極反應。當這一理論成功作用于景觀設計的全過程中,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居民生產生活的環境。例如,設計人員應將“以人為本”作為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首要原則。此外,相關研究表明,道路景觀布局設計的科學合理也會對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景觀設計人員應加大在人類行為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從而使城市道路的景觀效果達到令人賞心悅目的作用。
2.1 景觀布線設計方法
景觀設計人員先要明確布線設計的對象目標,即突出道路路徑的屬性,這就意味著設計要靠路線的便捷性因素來實現實際的作用效果。然后,就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布線要求,來采用不同的布線設計方法。例如,對于直路的景觀布線設計來說,直路會給人帶來一種方向感和開闊感以及令人愉快的暢通連貫感。因此,景觀設計人員應控制直線景觀的長度,從而避免駕駛人員產生一種疲勞和乏味的感覺。此外,還可采用封閉、T型連接、終端對景、Y型連接以及多重景等方法,來避免可能出現的直線景觀布置過長現象。對于彎路布線設計來說,其是創造良好道路景觀效果的常用方法。彎路的誘人之處在于易使道路使用者了解周圍的環境,主要的景觀從開始進入彎路時就已經在視線之內了。然后彎路就以其展開著的對景慢慢地改變著行人的方向,直到彎路盡端隨著道路使用者沿著曲線的移動,前方的景象也不斷地變動,形成動的景觀。
2.2 街道景觀設計方法
可供街道景觀設計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即布線、空間變化以及建筑環境。設計人員可采用“蛇形”布線的方法,其就是由一系列相反方向的 S型曲線組成。考慮到S型曲線不僅可以給人們提供最大限度地觀察周圍環境的方便,還可以將行車速度控制在極限半徑以內。但該過程方法的應用,需要通過變換角度,來適應地形、地貌以及街景變化的配合。對于可能出現的偏移問題,設計人員可將景觀設施引入到車輛駕駛人員的視線范圍內,從而將微小的偏移分割成不同的視覺場所,這就降低了偏移問題可能給景觀設計的科學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于空間變化設計方法,其是根據道路各路段的交通量、地形條件等方面的限制,來判斷寬度的變化范圍。這樣一來,設計人員就能在區別對待空間變化波動的前提下,通過提供錯車空間,來實現景觀設計的作用效果。考慮到城市道路交通運行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景觀設計人員還可提供停車空間,來實現車輛逗留的便捷性。在應用建筑環境方法來進行道路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以實現街道的觀賞性、美觀性為目標。具體可通過美化商店櫥窗、懸挑以及柱廊等設施,來實現建筑形式的效果目標。相關研究表明,當柱廊和懸挑得到美化后,其會被用來為行人創造一個庇護的環境。這種道路與街景進行空間的美化連接,能夠實現街道空間與道路景觀的相互滲透,從而提高道路使用者的視覺享受。
綜上所述,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理論是將“以一人本”作為相關的實踐原則的。這就意味著景觀設計人員需要應用到景觀生態學、美學以及人類的行為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內容。
[1] 李倫,沈竹,焦成根. 城市道路景觀特點與人性化設計初探[J]. 現代裝飾(理論),2012,(6):58-59.
[2] 張國華,葉芊,戴繼鋒,李凌嵐. 交通·用地·景觀協同的道路綜合設計方法[J]. 城市規劃,2013,(12):72-77.
[3] 李秋月,張青萍,魏倩. 行車速度對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方法的影響[J].林業科技開發,2015,(3):144-148.
2016-12-28
陳夢琪(1991-),女,貴州銅仁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橋梁設計。
U412
C
1008-3383(2017)05-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