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繼松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01)
高速公路橋梁施工技術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曾繼松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01)
針對高速公路橋梁,對其施工技術的不足與改進進行了探討,以資借鑒。
高速公路橋梁工程;施工技術;不足;改進與優化
1.1 高速公路橋梁施工技術的特點
高速公路橋梁施工是一項綜合性與復雜性兼具的任務,因此其開展與進行需要協調多個相關部門,需要各部門的資源作為基礎支撐,因此其施工技術的實施牽涉部門較多,且受各部門的影響。其次,因高速公路橋梁結構施工難度較大,因此施工技術對機械設備運行性能及施工人員操作專業性具有較高的要求,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需要以現金的機械設備及專業的操作人員作為實施保障。同時,高速公路橋梁施工技術的操作會受到氣候溫度、水文地質、市場趨勢等因素的影響,要想提高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首要任務是對各種影響因素展開深入的分析與全面預測。
1.2 我國現階段掌握的施工技術
(1)拱橋。拱橋是在豎直平面內以拱作為結構承重結構的橋梁。隨著我國公路建設事業的繁榮發展,我國在繼承之前橋梁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現代化先進科學技術,加之不斷學習國外先進施工技術,在拱橋施工技術方面已經初步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另外在石拱橋、鋼拱橋、鋼筋混凝土拱橋建設方面,施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已經趨于成熟。
(2)斜拉橋。斜拉橋是利用拉鎖將主梁直接拉在橋塔上的橋梁,其體系的主要構成部分包括承壓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彎的梁體,三者的統一配合組成了斜拉橋的結構體系。我國蘇通大橋就是斜拉橋的代表作,其作為世界上首座跨徑超千米的大橋,代表著我國斜拉橋施工技術已經受到國際的關注。
(3)懸索橋。懸索橋是借助索塔懸掛并錨固與兩岸的纜索作為上部結構的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梁,其適用性較廣,目前普遍應用于大跨度的公路橋梁。此類橋梁的施工重點在于錨固施工與纜索的操作。汕頭海灣大橋是懸索橋的典型,其部分施工技術由我國首創,是世界上僅有的混凝土箱型梁懸索橋。
(4)跨海大橋。我國地域廣大且幅員遼闊,因此區域間的貿易往來及公眾出行往往需要跨越海域,跨海大橋應運而生。跨海長橋的工程量較大,并且其設計方面需要綜合考慮海水流向、船舶通航、地質條件及美觀性。跨海大橋的設計與建設為隔海間的區域提供了加深溝通交流的紐帶。
2.1 難以適應施工難度增大的趨勢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經濟的發展,社會發展與公眾要求均對高速公路橋梁的建設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因此高速公路橋梁的建設規模與范圍日益擴大,施工現場地形條件、地質環境、規劃路線等均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加之施工橋梁墩身的增高,使得我國橋梁建設面臨著一個又一個的難題。然而,受各種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國高速公路橋梁在基礎施工、墩身施工、支架設計、鋼筋施工、模板施工等方面的技術依舊存在諸多漏洞,難以適應橋梁施工難度不斷增大的趨勢,同時缺乏高尖端的技術性人才對技術進行改進與創新,限制了我國高速公路橋梁建設事業的發展。
2.2 不能符合施工質量提升的要求
在高速公路橋梁施工中,施工技術的制定與實施不能對施工區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氣候溫度、地震動參數等因素進行綜合性與系統性的考慮與預測,并且關鍵性施工技術在沒有經過驗證與試驗前就已經開始付諸操作,導致施工技術應用與操作的精細化較差,施工中的細節性問題難以得到及時而有效的解決,為橋梁工程埋下了安全隱患與質量缺陷。
3.1 支架搭設與驗算的優化方法
在高速公路橋梁施工中,支架的搭設要求對基土進行清理、整平及夯實,然后隔繞墩柱進行碗扣件的支架的搭設,常規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需要在其搭設之前進行嚴格的力學計算,明確其傳力途徑,針對結構桿件中立桿底端受力較大的特點,需要著重計算地基與主干底段的相關承載數據。在計算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恒載荷與活載荷,并在腳手架搭設過程中對依據載荷的分布及大小對立桿的剛度、穩定性等參數進行反復驗證,保證其誤差處于允許范圍內。
3.2 鋼筋工程施工技術的改進措施
在鋼筋工程施工前,需要在鋼筋制作棚中完成鋼筋的制作與成型,針對調直、切割、焊接、捆綁等工序嚴格鋼筋制作的質量,然后需要依據鋼筋的標號、類型等對其進行分類堆放。在施工平臺進行鋼筋焊接與綁扎處理時,需要錯開墩柱的主焊接頭,確保接頭鋼筋面積比鋼筋總面積低1/4,并在綁扎時使箍筋接頭在四角呈錯開狀態,然后以施工設計及抗震要求為基礎依據,對彎鉤的長度進行合理的安排,并將中心點的誤差控制在0~2 cm的范圍之內。
3.3 模板工程施工技術的強化對策
通常需要使用大塊組合特制定型鋼板對墩身結構開展施工,一般以兩塊半圓形模板組合的方式實施模板操作,將模板每節的高度設置在1.5 m左右,保障模板板面的平整度,并強化尺寸的精確度,為日后的拆卸提供便利條件。其次需要保證接縫處連接的緊密性,避免因重復使用而發生的變形。此外,采用機械吊裝的方式進行模板安裝,施工之前需要實施全面而嚴格的尺寸檢查,保證安裝位置完全符合工程施工設計,同時提高模板安裝的穩定性與牢固性,以避免混凝土振搗中發生跑漿、漏漿等問題。
3.4 鋼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的完善手段
高速公路橋梁墩身的施工通常以分次澆筑的方式實施,保證澆筑的均勻性可以有效避免工作縫的出現。在臺身與墩身沒有完全終凝時,禁止泛水的出現,保證工作臺足夠穩固后才允許澆筑的正式開展。混凝土的拌合需要以科學的配合比為基礎,并實施二次泵送的方式運輸,保證運輸的效率與質量。其次需要保證支架、模板、錨桿螺栓等構件尺寸與位置的精確度,提高鋼筋混凝土澆筑的容錯率。
雖然我國高速公路橋梁施工技術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要想保證橋梁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及時解決施工技術中的不足,并對其進行全面優化與改進。因此高速公路橋梁參建方需要提高重視程度,針對支架搭設、鋼筋綁扎、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等工程,對其施工技術的操作進行規范性與標準性優化,進而保證高速公路橋梁施工質量的有效提升。
[1]樊敏央,包升林.山區高速公路橋梁施工安全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5,(5):158-160+19.
[2]陳翔.施工過程標準化對高速公路橋梁工程質量的影響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
[3]王海昭.山區高速公路橋梁施工技術應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6,(9):196.
U445.1
C
1008-3383(2017)04-0135-01
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