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
相信每個家長都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我們可以將閱讀能力看作理解能力的一部分,而寫作能力則是一種創(chuàng)作能力。除了這兩種能力,小學生還需要培養(yǎng)再現(xiàn)的能力,其中之一就是朗讀能力。
寒假到了,在和孩子一起愉快地讀書、玩耍、過春節(jié)的同時,我們只需要付出一點點努力,就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朗讀的能力。所以,我給我的孩子準備了一個朗讀的寒假。而且,列出了一個計劃。
聽別人讀 聽別人怎么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打開電視機,聽新聞播音員們是如何朗讀的。新聞稿是標準的書面語,往往長句多、邏輯關系復雜。播音員通過合理的斷句、邏輯重音的分配,將長句斷為短句,讓聽眾能夠很快了解新聞內(nèi)容、抓住重點。這也是日常朗讀的一個要點所在。
朗讀的流暢,要求朗讀者不僅要讀出正在看到的字,也要掃到或者推測出這個字后3~5個字,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看到一個字讀出一個字的“蹦字”現(xiàn)象。練習這個技能,一方面需要不斷加大閱讀量,形成推測后邊文字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閱讀”,指的是默讀,而且不要用手指、筆或者光標指著文字。逐步地由一目一字擴大到一目二字、三字,并慢慢做到朗讀當前的字和理解后邊的字不相互沖突。
學會首先抓住關鍵詞 主要是作為主語、謂語、賓語的名詞和動詞。具體方法是在朗讀前盡量事先默讀一遍文字,掌握文中涉及哪些人物和事件。在朗讀時,目光在某一行移動時,用余光注意下一行涉及的動詞和名詞,這樣在朗讀下一行的時候會輕松很多。
每天練習兩段朗讀 每天選擇新聞和文藝作品各一小段,對于小學中年級同學來說,每段建議不超過400字。新聞作品可以直接在網(wǎng)上搜索當天的新聞,為追求語言的規(guī)范,最好是新華社等大媒體的通稿,選擇其中沒有生僻字的段落。文藝作品可以直接讀語文課本。每天按照上述方法朗讀各一段,在讀的時候,把握好斷句和邏輯重音,并在此基礎上注意不同文章的語速和感情。
這是我和朋友們總結出來的一套練習朗讀的方法。在平時,已經(jīng)對孩子用這個方法進行練習。寒假里,孩子的時間更為充足,集中進行朗讀訓練,效果會更佳。寒假里,我們也計劃多帶孩子到劇場里觀看兒童劇,或者鼓勵孩子參與繪本劇、課本劇的表演,這對孩子朗讀能力的進步也有很大幫助。除此之外,朗讀中國古典詩詞歌賦,可以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語言中的音樂性,這樣,孩子的朗讀會富有節(jié)奏感。
練習朗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什么速成法,孩子也會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進步。利用寒假時間讓孩子養(yǎng)成朗讀的好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