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標+肖新芳
摘 要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已達7.1億,手機網民突破6.56億。面對媒體格局深刻調整和輿論生態重大變化,在融合發展的競技場上,沒有第一,只爭朝夕。作為新聞輿論的引導者,黨報更應銳意改革,趨時而變,加快媒體融合步伐,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黨報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履行好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
關鍵詞 新聞傳播;科技;創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6-0076-0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已達7.1億,手機網民突破6.56億。面對媒體格局深刻調整、輿論生態重大變化,在融合發展的競技場上,沒有第一,只爭朝夕。
作為新聞輿論的引導者,黨報更應銳意改革,趨時而變,加快媒體融合步伐,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黨報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履行好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
1 以科技理念提升黨報引導力
1)以科技理念為引領。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構建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的重要命題。這是黨對新時期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思想認識的高度,決定融合發展的深度;理念創新的程度,決定融合發展的力度。黨報作為構建現代傳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牢記職責,不辱使命,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黨報需要構筑自己的媒體陣營,通過媒體融合,讓發出的聲音更響亮、傳播更廣泛、影響更有效。
2)以科技理念為方向。觀念就是價值,思想就是力量。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紙質媒體的黨報,如何應對互聯網的挑戰?是勢不兩立還是相互融合?
孝感日報傳媒集團(以下簡稱孝報集團)給出的答案是:以順應促逆勢。集團確立了“媒體融合,優勢互補、一體發展”的大思路,積極應變,與時俱進,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平臺、經營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真正讓媒體融合產生化學反應,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互動互融,形成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經過融合發展的蛻變,集團綜合收入在4年時間內翻了兩番。真實的數據充分證明了融合發展的生產力、創造力和生命力。
3)以科技理念為動力。媒體融合既是技術革新,也是觀念更新,更是體制機制創新,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工程。
近年來,孝報集團按照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力推進各項改革,實現體制機制全方位顛覆式創新,通過拆除壁壘,借助新媒體拓寬傳播渠道,建立中央廚房式的全媒體新聞采編平臺,大膽實施采編流程再造,改造升級生產要素,完善考核體系和分配機制,調動了全員參與融合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了媒體生產要素的深度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兩個陣地由“相加”到“相融”的轉變,使孝報集團的傳播力實現幾何級倍增。
2 以科技投入提升黨報傳播力
1)突出“設施+”,鞏固融合發展的基礎。孝報集團按照“集團式運作、全媒體發展、多元化經營”的思路,把發展新興媒體作為其發展升級的重要工具與戰略目標,為其提供資金、人力、內容、品牌等全方位的支持,使傳統媒體繼續鞏固新興媒體蓬勃發展。
近年,集團在科技傳播設施建設上不吝財力,先后投入資金2 500余萬元,建成全媒體采編系統、移動采編系統、電子閱報屏、便民資訊等新媒體平臺。升級報紙印刷設備,抓好報紙發行,鞏固傳統傳播方式。新設立孝感網、電子閱報屏編輯部,進一步擴大新媒體平臺。同時,配套人才力量。2013年以來,集團共引進各類技術人才67人,其中本科46人,研究生5人,海歸碩士2人,中級職稱6人,副高2人。
2)突出“互聯網+”,開辟融合發展的陣地。數字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格局:現代人的閱讀方式轉向了移動電子閱讀,接受偏好轉向了互動、視頻和直播。這些,都對傳統主流媒體形成巨大挑戰。
報紙是傳統傳播媒體,互聯網是新興的信息載體。黨報要及時發聲、適時發聲,就必須用好互聯網這個利器,通過多元傳播,讓黨報輿論宣傳彰顯主流、有效傳播。
孝報集團順應互聯網傳播規律,加強傳播力建設。在融合發展上,延伸產業鏈條,重點打造兩報、兩微、一網、一屏、一端的互聯網+媒體的傳播矩陣,使主營業務大為拓寬,整體運營模式更加多元,實現內容、品牌、價值、服務、經營的互聯互通。
事實證明,讓新聞傳播擁抱互聯網,為新聞傳播插上科技“翅膀”,才能滿足人們的“搶鮮”需求,才能成為傳播“主角”。
3)突出“新聞+”,探索融合發展的路徑。對于路徑的探索,孝報集團進一步挖掘傳統媒體內容為王的核心價值,圍繞主流新聞生產者和區域信息提供者的行業定位,一手抓新聞宣傳,一手抓信息服務,促進從單一新聞生產向“新聞+服務”的跨界融合。
通過構建以孝感日報為主導、孝感晚報為補充的傳統新聞傳播矩陣,孝感網·槐蔭論壇為基石,形成兩報一網一屏和“兩微一端”為重點的新型媒體政務發布及社區服務矩陣,逐步實現從傳統的報紙出版到全媒體發展、從單一廣告經營到多元化產業布局、從新聞生產到“新聞+服務”的跨界融合,并取得了“兩個效益”雙豐收。
3 以科技應用提升黨報影響力
1)科技在網媒傳播中的應用。在網絡科技蓬勃發展的當今,網絡媒體已經成為了大眾傳媒的主力軍。無論是在人們工作和學習中,還是在休閑娛樂中,網絡媒體日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孝感網·槐蔭論壇是孝報集團旗下的社區網站。網站作為“黨網”的角色,精心鑄造新媒體品牌,正確引導網上輿論,既激活了人氣,又弘揚了正氣。通過突出地方特色,合理設置欄目、加強報網互動、開展線上線下活動,創辦12年來,現擁有注冊網友超過46萬,每天訪問人數超過2萬,網站牢牢領軍孝感網絡輿論。《孝感網》及“槐蔭論壇”先后獲得“全國最具本土傳播力品牌”“全國地方網絡媒體十大最具價值品牌”等榮譽。
2)科技在戶外傳播中的應用。孝報集團利用傳媒文化屬性,全面推進報業戰略轉型,構筑一個以新媒體為主導、多種媒體協調發展的輿論引導新格局。積極探索發展“互聯網+”融合發展,建設黨報電子閱報屏,打造新型互動電子媒體,提高黨報的閱讀率,擴大輿論引導覆蓋面。
目前已建設安裝室內電子閱報屏近200塊,戶外電子閱報屏21塊,發展樓宇閱報屏127塊,覆蓋12個大型住宅小區,固定受眾100萬人,流動受眾200萬人以上。初步形成了以電子閱報屏為主體,樓宇電視、電子競技、文化交流等多元并進的復合型戶外媒體平臺。
3)科技在分眾傳播中的應用。加強黨報的傳播力,還需根據不同媒體的特點,挖掘立體傳播深度,突出整體傳播效能。
有數據研究表明,占據我們閱讀和觀看時間的主要平臺是微博、微信、各種手機客戶端。因此,孝報集團高度重視當今這個“信息無縫隙時代”的重要載體—手機,根據信息閱讀差異化需求,適時推出“兩報一網一屏”的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最大限度地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傳播。
2016年,集結集團兩報一網一屏的精干力量,以通訊、消息圖片、言論等多種題材, 通過“兩微”直播全市縣域經濟暨“雙過半”推進會及拉練活動進程,反響良好。在抗洪搶險和“五城五跨”主題宣傳中,“兩微”更是發揮了重要的輿論引導作用,通過平臺形式多樣、容量豐富的報道,實現信息傳播從可讀到可聽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華,實現多終端傳播和滿足多樣化信息的需求。
面對日新月異的傳播技術和極富挑戰的輿論需求,黨報只有不斷進行理念創新,主動革新,運用最前沿的科技傳播技術的成果轉化,把握輿論導向,深化融合發展,才能開創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