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材
摘 要: 素質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弘揚學生主體性、主動性的教育。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注重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有個性、有能力的學生。
關鍵詞:教師主導作用 學生主體地位 關系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12—0133—02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少教師其實在要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時候,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什么是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好象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理解為教師的“管理性”“權威性”。而且,在很多說法中都有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對立起來的味道。因此,有必要對兩者的關系進行認真的討論,以免造成理論上的一些混亂和對當前體育教學改革實踐產生負面的影響。
1 何謂“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可以理解為教師的指導作用,應該是指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質量和強度。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是指學生對自己學習目標的清晰度和學習(過程)動力的強弱。兩者的連接點是“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其實,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教師指導學生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正確地“導”,學生主動地“學”,因此兩者應該說是統一的。沒有正確的“導”,所謂主動地“學”只能是“瞎學”;而沒有主動“學”的“導”,即使正確也只能是白費勁的“導”了。
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正確的導”和“主動的學”通常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只有學生的主動性而沒有教師的正確指導,是一種無序的興奮課,是一堂危險的課;沒有教師的正確指導也沒有學生主動性的課,只能是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課;而有了教師的正確引導沒有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卻是不存在的。因為,如果學生沒有學習主動性那么只能說明教師的指導是不正確的、不恰當的。只要正確的指導與學生主動的學習相結合,才是一堂有效而充滿樂趣的課。那種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對立起來,非此即彼的說法是不正確的,那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課,實際上是對學生的一種放任。看起來熱鬧、活躍,但學生的行動不能指向學習目標,同時存在許多危險。那種所謂教師的指導作用太強、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的課,其實教師的指導作用并不強。因為教師的指導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是一種沒有效果的指導。
2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相輔相成的
應該說,在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越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越強;反之,教師的指導作用越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差。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在于:明確教學目標,然后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學習步驟等進行深入地了解,并根據目標和學習動機的關系來編制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動機和學習積極性,使師生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學生學得越好,學生的主動性越強,就說明教師了解學生、理解教材透徹、選擇教法得當,也就是說教師的主導性越強。
因此說,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相輔相成和相互促進的,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在當前體育教學改革中由于存在把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對立起來的認識,因而又派生出一種要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錯誤認識,結果導致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不敢進行必要的教學管理,不敢進行比較嚴肅的體育教學,片面追求歡樂的氣氛,大量安排與教學無關的游戲內容,使體育教學變得虛無和膚淺。決不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
3 如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3.1 全體參與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基本前提
活動是主體參加的目的、對象和內容,離開了活動就無所謂主體。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我們必須強調學生對活動的親自性、參與性,它表明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態度和方法,決定著活動的方向、性質及結果,決定著活動的始發和質量。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第一,要重視教學設計,使活動富有吸引力,有思維的空間和創造的余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要把學生的個體活動和集體活動結合起來,以促進個體的發展和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3.2 擁有自由空間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
我們這里提到的自由,不是純粹意義上的自由,是相對的自由,它意味著權利與責任。學生在教學中要成為真正的主體,就必須有一定的自主權,也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學生在教學中的責任就是他們必須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
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第一,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同時給予的自由支配時間是有學習任務的,是在教師的進精心策劃下,用來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第二,要給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機會。第三,教學難度的設計要有梯度,學生能夠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學習能力的學習內容。
3.3 發揚教學民主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保證
民主的教學有利于形成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師生會產生許多正向的互動,有助于師生間的溝通、理解和配合。
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第一,教師要把自己外在的權威轉化成內在的權威,即去除外表的威嚴,注重塑造以淵博的知識和高尚的師德為核心的內在的具有親和力的人格形象。第二,建立一種資源分享的伙伴性師生關系。當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時,不是自上而下的給予,而是與學生一道去探索,在主觀上分享他們尚未獲得的經驗與知識。第三,要真誠地信任和鼓勵學生。
3.4 滿足需要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根本基礎
需要是個體或群體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動力。作為體育動機的基礎,需要主要有以下幾種:身體活動的需要、認知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感官刺激和調節身心的需要、發展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同一個學生在同一時期可能會表現出一種或多種需要。不同的需要導致不同的學習動機,從而形成不同的學習效果。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的教學策略:第一,教師要與沒有明確需要的學生多進行個別交流,幫助他們確定目標,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需求。第二,要了解學生的需要類型,盡可能創造條件滿足他們的不同需要。第三,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的學習需要不斷得到提升。
總之,只有充分認識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的體育教學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自主的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突出學生的學習親自性和參與性,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自主權,要提倡教學民主、師生平等,要結合學生的需要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 升.論學生主體與參與教學 [J].教育研究,2001(2):39.
[2]毛振明、賴天德.論教師的主體作用與學生的主導地位的關系[J].中國學校體育,2004(5).
[3]何黎明.如何確立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J].中國學校體育,2005(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Leading Role and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Zhang Dongcai(Datong Sports Training Center, Datong Shanxi 037005, China)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n a certain sense, is to carry forward the subjectivity, initiative of students education This requires to respect the main body status of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lect students main body spirit,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in teaching, cultivate the character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Keywords: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 the main body status of student;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