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位于黑龍江省樺南縣城東5公里的太平村,由2個自然屯組成,全村498戶、193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3戶、575人,人多地少,加上缺乏外來引導和推動,一直是樺南縣的貧困村。
把班子建齊
2015年7月,中國移動擇優選派計劃建設部項目經理程俊強赴太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第二天,程俊強便起早貪黑,開始走進農戶家中,與百姓面對面交談,并一字一句將收集到的信息記下來。刮風下雨、生病勞累,都難阻他的腳步,短短2個月時間,他摸清了整個太平村的實際狀況。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太平村村內矛盾較多,黨支部的工作多年沒有太大起色。為了改變該村黨建工作的落后面貌,程俊強提出了以黨建為龍頭帶動和促進全村工作的思路。在他的帶領下,太平村從健全規章制度、培養發展黨員、選配后備村干部等方面入手,健全了村賬鄉管、村務黨務公開、村務監督委員會、“四議兩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促進了黨建工作的規范化。
結合村里重大事項的決策流程,按照三會一課召開時間、參加人員、學習內容“三個”到位的要求,確保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每月召開兩委會及黨小組會,商議處理村內重大事務,每季度召開黨員大會商議村內重大事項、聽取黨員建議,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集中黨課學習,讓黨員時刻了解最新方針政策。同時,根據縣鎮黨委安排,程俊強帶領村兩委結合村務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兩學一做”教育活動,定期對全體黨員進行民主評議,并將評議結果及時在黨務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接受廣大黨員群眾的監督。
程俊強還經常耐心與兩委班子談心,以身作則對村兩委成員嚴格要求、加強學習,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以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對兩委干部的肯定和贊譽。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努力把致富能手等進步群眾發展成為黨員的同時,程俊強積極推動培養黨員成為致富能手、帶頭發展經濟,支部涌現出了如從事裝潢和酒店的張奎、發展畜牧養殖的李玉芝等多名優秀黨員,充分體現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由于太平村支部建設成效突出,2016年3月被樺南縣委組織部推薦為佳木斯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示范村候選單位;2016年6月被樺南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是樺南鎮27個村黨支部中唯一的獲獎單位。
把基礎打牢
曾經的太平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難是嚴重制約老百姓發展的難題之一。通過多方籌資和“一事一議”等工作方法,程俊強把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院門口。
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爭取政策支持,依托中央彩票公益基金、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等項目投資共332萬元,實施了1200平米的村文化廣場、2.25公里水泥路、7.3公里梯型槽路邊溝、2公里農田砂石路、安裝路燈31盞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全村道路硬化,全村共修建10公里水泥路、61盞太陽能路燈,基本覆蓋村內主要道路,極大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項目實施時,村支部協調村兩委成員根據分工督促工程進度。程俊強和村干部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多次深入各家各戶進行協調溝通,努力化解矛盾,妥善處理影響工程施工的事件,努力推進項目建設順利實施。
2015年10月,太平村新修建的2公里田間砂石路在秋收期間出現了幾處損壞,程俊強立刻到縣城自費買來了鋼卷尺,與村長一起去查看村南砂石路情況。當天,樺南的氣溫達零下3度,還有5級北風肆虐,直到晚上6點,才核實完路損情況。隨后,他又積極協調和溝通,對砂石路完成了修補,確保了秋收的順利進行。
村里冬天經常大雪封道,程俊強多次協調縣水泥廠出動鏟車對村周邊及村內道路進行鏟雪,并組織黨員進行義務清掃。
路修好了,但靠什么發展村莊?該如何打產業基礎?太平村曾以“豆腐屯”遠近聞名,但受市場競爭等影響,目前僅有零星生產。豆腐致富無望,還有什么路子適合村莊?
程俊強先后調研了樺南縣孟家崗鎮木耳種植、紫蘇種植,湯原縣香蘭鎮木耳種植等產業,建三江農場現代農業等發展情況。2017年,在扶貧辦的項目支持下,太平村計劃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種植產業,投資200余萬元,建設30棟大棚、發展掛袋木耳產業,帶領貧困戶逐步脫貧。
為幫助賦閑農民盡快就業,程俊強積極籌備組織農民到勞動就業局進行就業培訓,組織村里的婦女參與月嫂培訓班。通過學習,老百姓又有了謀生的新手段。
除了大力發展脫貧支柱產業,程俊強還利用自身優勢,協調移動公司和地方相關部門,在村里新建了投資額為60余萬元的移動通信鐵塔基站,解決了長期以來移動信號覆蓋弱的問題,實施寬帶進村工程、推進信息化扶貧。結合“電子商務進農村”活動,協調縣里相關部門在太平村建設了村民服務站,配備了電視和電腦等硬件設施,逐步實現工業品下鄉、農業品進城、物流進村。
把事兒辦實
萬事民為先,要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必須辦成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
剛到太平村時,面對陌生的環境,程俊強不滿足于已有的文字材料,而是入戶訪查識真貧、田間地頭搞調研,獲得了寶貴的一手資料,并由此總結出了科學合理的脫貧發展規劃。近300個日夜,他雖與群眾同勞動,經常登門“家訪”,但從未吃過村民一頓飯,從未收過一次禮,更未擺過官架子。
辦實事兒就得下實功,程俊強用好扶貧政策,花大力氣為村民傳遞和講解各類信息,力爭政策全覆蓋,不落下一人。他把扶貧政策“翻譯”成村民能夠看得懂、方便操作的說明書。多次協調民政局、低保局,為村里新評的低保戶申請補助;協調鄉建辦等相關部門,申請泥草房改造補助,為貧困百姓帶去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趙春生的愛人因為皮肌炎癱瘓在床多年,家庭生活極其困難;老退伍軍人商軍幾乎雙目失明,目前因突發腦梗在住院治療;孫興貴、郭玉珍老兩口患有心臟病、腦血栓等疾病,家庭的日常開支絕大部分用于買藥……程俊強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這些需要幫助的家庭身邊,積極聯系縣新農合等相關部門“對癥下藥”,幫助他們辦理新農合醫保、大病救助等。
針對村民醫療衛生條件差的現狀,程俊強組織村衛生員一起,為村里常住人口進行了體檢并將信息上傳到黑龍江農村衛生信息網,組織群眾辦理新農合醫療保險,為困難群眾申辦大病救助等補助政策。
為豐富村民業余生活,程俊強為村里統一購置服裝,組織村民通過廣場舞、大秧歌等不同健身形式,提高業余文化生活水平。
留守兒童是太平村不容忽視的一個群體。程俊強主動聯系縣民政部門等建設留守兒童檔案,平時走訪中也特別關注這些孩子。六一兒童節之際,他更是自掏腰包2000元,購買了兒童玩具、食品等去看望孩子們。現在,孩子們一見到他就高興地喊著“程叔叔來啦!”
一年多的駐村幫扶,程俊強為“大家”舍了“小家”。2016年3月,他的岳母做心臟病手術,彼時孩子也高燒39.5度、上吐下瀉,醫院診斷懷疑是兒童急性闌尾炎,由于工作在身,程俊強無法回京,只能通過電話關心,由愛人獨自日夜照顧老人孩子,所幸最后均無大礙。
“程書記啊,為我們村辦了不少實事!”一提到程俊強,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踐行著“真干事、多干事、干實事”的九字箴言,程俊強深深地扎根在了百姓中間,不僅立起了代表中國移動形象的基站鐵塔,更在老百姓的心中豎起了一座無形的第一書記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