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正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以扶貧富民為出發點,以財政扶貧資金為主導,以信貸資金市場化運作為基礎,以建立有效風險防控為支撐,以扶貧機制創新為保障,在試點探索的基礎上,全面推廣富民生產貸和富民農戶貸,通過評級授信、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等措施降抵貸款風險,實現金融扶貧全覆蓋,加快貧困村農民脫貧致富步伐。
按傳統貸款模式來看,農民貸款因缺少有效擔保而導致貸款困難,貸款利率高又增加了農民的還款難度。貧困群眾作為農村的弱勢群體,擔保難、還款難的問題更加突出。2016年,臨沭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903戶、貧困人口21565人,其中缺資金為主要致貧原因的有827戶、2105人,占總貧困人口的9.8%。針對這部分群體,臨沭縣設立風險補償金667萬元,貼息資金428萬元,擔保費40萬元,按照10-15倍放大規模進行投放,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幫扶帶動貧困戶的經營主體提供扶貧信貸。截至目前,全縣已發放扶貧信貸2.28億元。
承貸金融機構全覆蓋
臨沭縣10903戶貧困戶分布在全縣9個鎮街227個行政村,貧困人口“插花式”分布現象比較明顯,而金融機構服務網點多集中在城鎮區域,導致金融服務覆蓋出現盲點。
經過調研,臨沭縣實行扶貧信貸分片“包干服務”制度,將包干服務細化到行政村。人民銀行結合當地貧困人口分布情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服務網點分布情況及金融扶貧意愿和能力,科學確定包干銀行和包干區域,避免出現服務盲區。目前全縣10家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扶貧工作,實現對9個鎮街的“一對一”結對包干。
蛟龍鎮貧困戶趙遵遠,因患有長期慢性病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僅靠種地收入供養兩個子女上學,生活很是緊巴。隨著大棚蔬菜種植的興起,趙遵遠希望通過貸款承包村內的蔬菜大棚,但因村內沒有金融服務網點、自己家庭貧困而一直無法通過貸款審批。在開展金融扶貧包干服務后,趙遵遠在包干蛟龍片區的郵政儲蓄銀行順利辦理了3萬元富民農戶貸。現在趙遵遠蔬菜大棚的第一批西紅柿已成熟上市,產量在10000斤左右,一斤市場價2.5元,收入可達2.5萬元左右。
評級授信全覆蓋
金融扶貧試點村西林村通過村內大喇叭向貧困戶宣傳金融扶貧政策,動員貧困戶提交申請,成立由老黨員、老干部、村民代表、村干部和第一書記組成的信用評議組,對全村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分批次進行評級授信,按7:2:1指標(誠信情況70%,家庭收入20%,基本情況10%),確定信用戶等級,發放貸款證。為加快推進金融扶貧,全縣9個鎮街均成立金融扶貧辦公室,227個行政村成立各自的金融扶貧小組,利用宣傳欄、明白紙等方式廣泛宣傳金融扶貧政策,全面開展扶貧信貸融資需求摸底調查活動。結合脫貧攻堅“三問三清”行動,對全縣7387名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進行摸底,對有信貸需求的貧困戶、扶貧生產經營主體實行名單制管理,對有信貸需求的貸款主體評級授信實行全覆蓋。
西林村的英昌米就是第一批評級授信戶,經信用評議組綜合評議,英昌米得到98分,被評為一級信用戶,從大興信用社貸到3萬元,依托大興鎮通訊器材產業園開了一家通訊器材批發中心,每月可獲得3000元收益。
鄭山街道南古新街貧困戶楊同美,因母親常年患病,楊同美為照顧母親而不能外出務工,母女倆僅靠種地維持生計。街道辦事處的包戶干部多次入戶走訪,宣傳扶貧貸款政策,幫助分析致貧原因,協調落實脫貧措施,幫助楊同美申請了5萬元富民農戶貸,在臨沭街道二小附近開了一個鮮奶吧,既幫助楊同美實現創業增收,又不耽誤她照顧母親。說起富民農戶貸,楊同美激動地說:“因為店的位置靠著小學和中學,生意好的時候每個月能賣5000塊錢的鮮奶,這樣算下來一年能有4、5萬的收入,多虧了現在扶貧政策好,我才能利用金融扶貧貸款開起這家小店!”為幫助更多像楊同美一樣的人,實現“輸血”向“造血”轉移,臨沭縣對有勞動能力、有致富意愿、有創收項目、有貸款需求、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10萬元以內、1-3年期限、無抵押、無擔保、基準利率、全額貼息”的貸款貼息扶持。目前,已為180戶貧困戶發放富民農戶貸574萬元,主要用于發展特色種養加產業、百貨零售等項目。
經營主體扶持全覆蓋
臨沭街道67歲的貧困戶張寶元,從第一書記處了解扶貧信貸后,多次希望申請富民農戶貸,因超過貸款申請人年齡限制,而且缺乏勞動能力,被金融機構拒發貸款。在臨沭縣貧困人口中,像張寶元一樣無勞動能力的有14178人,占貧困人口的65.7%,如何幫助這部分貧困人口享受金融扶貧紅利成了一大難題。
臨沭縣對1098家經營主體調研發現,多數經營主體都有貸款需求,而貸款擔保程序繁瑣,現行的貸款擔保管理模式又使部分經營主體很難獲得信貸支持。針對這兩大難題,臨沭縣對參與貧困村扶貧開發或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經營主體,按每帶動1名貧困人口給予5萬元優惠利率、財政年貼息3%的扶貧貸款,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形式,簽訂幫扶協議,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目前,已為31家經營主體發放富民生產貸2.2億元,通過貼息分紅、吸納務工等方式幫扶貧困人口4440人。
臨沭金億達置業有限公司從民生銀行貸款4958.92萬元富民生產貸,與臨沭街道、石門鎮64個村992戶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使貧困戶人均增收1500元。2016年12月初,張寶元也領到了1500元的扶貧生產貸貼息分紅,間接地享受到金融扶貧的政策紅利。為監督貸款主體履行幫扶協議,除明確約定貼息分紅的發放時間和發放方式外,還成立由檢察、審計部門組成的督查組,對幫扶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督查,將不按協議履行的貸款主體納入信用黑名單,取消優惠政策。
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階段,僅靠政府的投入遠遠不夠,必須動員金融社會資本,積極發揮金融助推作用,實現扶持對象精準、幫扶產品精準、服務網絡精準、幫扶方式精準、政策落地精準,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