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超+范鋮+龍慶
說起云南,人們首先想到的總是風花雪月的大理、風情萬種的麗江、神秘妖嬈的版納……然而,“邊疆、山區、民族、貧困”也是云南的另一張名片,這里也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近年來,武警云南省森林總隊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決策指示,積極投身貧困地區建設發展。入滇24年以來,先后建成23個1000余畝“綠色衛士林”,連續6年捐助寧蒗春蕾女童班,為貧困地區捐建15個春蕾圖書室,為災區人民捐款1000余萬元,受到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一致贊揚。今天,總隊官兵還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征精神,把子弟兵的關愛送到老區人民心坎上。
“漫灌”變“滴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由于受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老區、山區、貧困區”成為了云南東川拖布卡地區的代名詞,而其中拖布卡鎮桃園村,四面環山、交通閉塞,是典型的“老、少、邊、山、窮”村,脫貧攻堅任重道遠。
2016年6月,總隊與東川區委協調掛鉤幫建具體村落,當時有人推薦基礎較好的上水坪村。“要選就選難度最大,困難最多的村。”總隊黨委一班人表示,精準扶貧就要幫出成效、幫出形象,展現森林部隊敢打硬仗、不怕啃硬骨頭的意志力量。就這樣,基礎最差、困難最多的桃園村與云南森林總隊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2016年9月,總隊工作組第一次前往桃園村,雖然對其情況有所了解,但是一路來實地探訪,桃園村的困難情況還是超出了工作組的預料:在這個只有126戶的小村子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57戶之多,吃低保的有72戶,村民人均年收入僅1846元,遠低于國家貧困線,由于家庭困難,不少適齡兒童上不起學、不愿上學,村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
為期兩天的實地走訪,工作組跑遍了桃園村三個村民小組,對全村126戶進行系統走訪摸底,以“解剖麻雀”方式細致了解致貧原因,建立《結對幫扶登記表》,精準鎖定扶貧對象,有針對性地制訂“一戶一案”“一人一策”的幫扶舉措,真正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一串串數字、一個個項目,飽含著子弟兵造福革命老區的迫切心情。
“救貧”也“救急”
第一次實地探訪之后,《關于東川拖布卡鎮桃園村貧困情況的報告》擺在了總隊黨委交班會上,一串串詳實的數字、一張張揪心的照片,讓總隊黨委一班子人真切意識到,桃園村的情況必須既謀長遠亦抓眼前。
“俗話說‘救急不救貧,但是桃園村的困難群眾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很難維系,山區的孩子這個冬天該怎么過,特困群眾的危房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立即拿出具體措施。”交班會上總隊趙振忠政委給扶貧工作小組下了道“硬命令”。
在情況摸排中,桃園村5戶特困群眾仍然住著危房,全村大多數孩子仍然吃不飽、穿不暖,針對這一情況,扶貧小組向全總隊官兵發出了捐助倡議。2016年底,總隊官兵愛心捐贈的600余件衣物順利送到村民們的手中,5戶特困群眾的新房也在總隊官兵的幫助下順利開工。
今年56歲的夏靜晨老人就是受助的特困戶,之前全家8口蝸居在狹窄房子里,就連大兒子結婚也僅僅是用個簡單的簾子將房間隔開,如今,看著自己的新房子一天天建起來,老人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每次總隊扶貧工作組到桃園村做回訪,老人都早早地站在村口等待,就像在迎接自己的親人。
“輸血”更“造血”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借助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特有優勢,總隊掛牌成立“云南森林總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聯系點”,廣泛開展黨組織互學互幫互促活動,切實幫助桃園村黨支部從思想根源找準致貧癥結,從發展理念理清脫貧思路,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使桃園村黨支部真正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堅強戰斗堡壘。
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培養一名學生,就能改變一戶家庭,在總隊黨委首長的大力支持下,在東川區委區政府的協同配合下,在總隊官兵的愛心接力下,從士兵到士官、從干部到首長,全部參與到打贏脫貧攻堅“新長征”中來:總隊徐忠舜總隊長、趙振忠政委及黨委常委帶頭與瀕臨輟學的11戶貧困家庭高中生建立穩定幫扶關系,每人每年資助2000元助學資金,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機關干部與貧困學生開展“大手牽小手”一對一捐資助學活動,對因家庭貧困無法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困難學生,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標準給予家庭助學補助,確保每個孩子絕不因貧輟學;積極選派政治素養好、文化素質高的士兵,擔任拖布卡鎮中小學校外輔導員,協助搞好青少年德育美育和國防教育,幫助他們拓寬視野、增長學識,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桃園村四面環山,進出只有一條陡峭的山路,屬典型的貧困山區,全村石頭多、土壤少,傳統經濟作物無法大面積推廣。在東川區農業局的幫助下,在農業專家結合自然條件和土質成分分析的基礎上,總隊決定重點扶持桃園村發展中草藥種植項目,先期投入6萬元為村民購買了一批重樓、白芨等中草藥種子和化肥,并積極協調東川區委,定期開展技術扶貧,農業技術專家走進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桃園村百姓的日子從此有了奔頭。
與此同時,總隊投入5萬元協調解決村民活動中心建設征地問題。目前,第一批貧困戶危房改造工程已經啟動,村民活動中心已經開工建設,預計今年五月份兩項工程將全部完工。
“常幫”又“幫長”
“呂主任,云南白藥集團跟我們簽訂收購合同啦,今年的草藥長勢不錯,市場也挺穩定……”微信群里,受幫助的草藥種植戶張大哥高興地將這個好消息向政治部主任呂聯森報告。這個微信群的名字叫“幸福約定”,是總隊扶貧工作小組與桃園村部分村民代表密切聯系的平臺。
脫貧攻堅是新時期的長征,不能一蹴而就,要在新長征路上取得勝利,就必須有管根本、保長遠的有效措施,總隊黨委一班人意識到,既要“常幫”,更要“幫長”。
要想管長遠,就必須強技能。總隊充分發揮部隊優勢,汽車駕駛、裝備修理和農副業生產等技術兵,定期深入桃園村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傳授種植、養殖、駕駛技術,發展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為脫貧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借助地方資源,依托東川區林業局和拖布卡鎮林業部門,加大對桃園村適齡青年的森林防火滅火知識培訓力度,增加護林員就業崗位指標;積極主動協調,加強與省軍區的溝通聯系,適當增加東川區桃園村征兵名額,為將來返鄉脫貧創業厚實人才儲備……
在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總隊官兵也在接受著教育,深入扶貧一線了解民情疾苦,對戰士來說是最好的優良傳統教育的課堂,對黨員干部而言則是最佳的艱苦奮斗教育基地。在通往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云南森林總隊將和老區人民一起努力,早日實現桃園村的“幸福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