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課堂行為,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注意力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目前,在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自律差、課堂行為不良等諸多問題。教師一味的管制中,并未受到良好的成效。要想解決這類問題,首先需從低年級學生特點入手,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上,開展行為習慣的培養。學校、家長、學生、教師需協作配合,并建立“四位一體”培養模式,為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而共同努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學科;四位一體;綜合解決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健全個性、培養品格和學習技能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不良的行為習慣,將直接影響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若不加以正確引導,勢必會給學生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小學生具有可塑性強、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等多個特點,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本文從“四位一體”角度深入探討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課堂行為,為培養好學生課堂紀律、習慣提供參考意見。
一、目前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疏忽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能夠及時關注到學生心理變化。學生不良行為問題常常被忽視,學生這些錯誤行為常常被放任。同時,課堂內容的死板,也是造成學生難以激發興趣,導致課堂紀律差的重要原因。
2.教學制度不明
學校在制定教學制度上,缺少科學的規范,導致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以被學生接收。迫于升學壓力,學校不得不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管理,而輕視了行為要求。姑息一些不良行為的產生,未能很好地意識到,一個良好學習習慣對于教學培養的重要性。這對學生整個人生的發展也十分不利,勢必會給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涯埋下不安全的“種子”。
二、低年級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意義
小學教學階段,作為學生人格形成敏感期。也是學生對學習產生初步認識的重要階段。行為習慣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教育學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見在課堂上抓好學生習慣是多重要的事,是促進學生健康茁壯成長的重要基礎。
此外,低年級學生由于初入社會,思想比較單純,可塑性較強,是習慣塑造的最好階段。在實際的教學培養中,教師應合理利用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建立科學的“四位一體”模式,進而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四位一體”模式相互構建分析
1.學校規范約束
學校環境中,除了包含客觀的景物環境,還包括一個學校的人文環境,即校園的主體氛圍。其除了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場所,同時也是學習習慣養成的主要陣地。學生的學習生活多數在校園度過。學校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包含在習慣養成上、能力提升上以及知識掌握上。因此,只有及時把握校園環境,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制定適應的規范制度,才能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一系列行為的規范制度,嚴格要求學生謹記并牢牢掌握。此外,針對年齡偏小的學生內容理解不到位的情況,可定期組織老師在全班誦讀,并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消化。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促使學生自身良好習慣意識的養成。
2.家庭教育的輔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即,所謂環境的重要性。家庭作為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有著重要地位,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父母的行為影響,對于學生的行為養成意義重大。只有在良好環境的熏染下,才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一個人的行為習慣與家庭環境以及家長教育的方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家長可在點滴小事上,以切實的行為去感染學生,這比簡單的說教式管理效果明顯得多。此外,還需與學校、老師建立好溝通,掌握學生實際在校情況,共同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3.學生要善于總結互相監督
在課堂上學生要做到會聽、會看、會說、能動手、能思考。“不要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學生在聽課時要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筆記,積極思考,不懂就要問,這樣才能真正地接受所學知識。老師要有吸引學生注意力,多去課外實踐,觀察事物發展。要有總結經驗的能力,能做匯報。把這幾點融會貫通,密切聯系起來,才能提高上課質量。同學之間形成監督機制,相互督促學習,定期選出模范學生,形成模范效應,對一些表現不夠出色的學生,要認真總結自己的錯誤和過失,避免此類錯誤再犯的情況。
總之,秉承著“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是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課堂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宗旨與核心理念,關注每位學生的人文價值,關注學生情感世界與人格健全,就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四位一體”方式,讓學校、家庭、教師、學生個人都能發揮出自身作用共同規范孩子學習行為。隨時關注課堂常規,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調整方法,確保好的課堂教學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陳錦華.“四位一體”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74-75.
作者簡介:關濯,女,滿族人,吉林省輝南縣樓街鄉,出生年月于1964年11月5日,文化程度:大專,現有職稱:一級,研究方向:小學生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