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
摘 要:美術本是以動手為主,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課程,但由于傳統的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學模式的推行,使美術教學思想核心缺失,變成“填鴨式”的灌輸美術審美思想,通過課堂改革的全國推行,再結合當今的課堂改革方法,淺談課堂改革給美術課帶來的變化。
關鍵詞:課堂改革;學習方式;美術教學
新課程改革下的美術教學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為根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平等、和諧的自主型學習課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合作方式共同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美術教師則通過藝術的語言、生動的課堂教學、多元化的學科整合,創設教學情境,豐富美術課堂,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改革教學觀念,課堂從興趣入手
從興趣出發,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以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動力的方法引入課堂,在課題提出的時候,充分利用課程特點、經典作品、環境布置、教師示范,激發學生的新奇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美術課堂作為形象性、生動性與情趣性極強的人文課堂,要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美的存在,就必須引起學生對美的追求興趣,讓學生感知美,學會審美。
二、改進教學理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角色,由課堂“主導者”轉為學生課堂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過程中,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
教師還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根據不同的課程特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要,做出調整,即使是同一類型、同一性質的課程,也可以以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傳授知識,最終以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彰顯學生的個性,把學生培養成自主發展的個體。
三、課堂教學內容適中,訓練有層次
美術課是欣賞和技法結合的課程,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審美,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創造自己的美,展現自己的審美觀。所以課改的美術課堂中必須做到課堂教學內容適中,訓練有層次,循序漸進。在內容上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礎的不統一,過難或者是過易的教學內容會使大部分學生收效低,所以在新課改下的美術課中,教師要根據班級的平均美術水平來制定適中難度的美術課內容,使大部分學生能接受,并把學習內容以由易到難的順序教授,使學生在不斷地追求中學到更加專業的內容。而在技法訓練的課程上,就應該在全部學生沒基礎的時候從易教起,再循序漸進;在大家基礎不一的時候分別對待,以不同的要求對待不同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四、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師生互動
課堂學習情境是構成教學活動的要素之一,學生在適合的情境中會產生興奮、愉快的情感。他們的活動興趣大多表現為直接興趣,所以要保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就應在美術教學中多運用直觀教學法,生動的語言、鮮明的形象、鮮活的示范,都是教師常用的直觀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始終盡可能為學生創設濃郁的趣味學習情境,在知識和學生間構建興趣的橋梁,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思維,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五、多元化學科整合教學,豐富美術課堂教學
美術與人文知識相結合,教師可以在賞析課中通過一幅畫表達的內容,向學生介紹這幅畫的創作背景與歷史,例如,在上《開國大典》油畫的美術課時,可以以開國大典的真實錄像導入課程,首先向學生展示當時開國大典真正的歷史影像,并借此機會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講授一定的歷史知識,然后不斷地深入,看作品的畫面表現逐一分析,把繪畫中的構圖、色彩以及思想等元素與歷史人文知識相結合,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讓學生更深刻生動地了解到作者所表達的精神內涵。
其次還可以和電腦知識結合,利用信息網絡的多媒體技術優勢,能為美術教育創設形聲兼備的情境,全面增強美術的表現力,喚起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欣賞美的能力。
六、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把合作意識引進課堂,一個人做不了的兩個人來做,兩個人做不了的,一組人來做。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享受美,在團結互助中獲得成功,并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同時組織合作互助小組,開展小組學習,評比“成功之星”“合作之星”等,從而激勵學生。
作為新時代的美術教師,我們必須把握機遇,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努力完善課堂結構,尋求有效教學的生機與活力,讓學生盡情感受快樂,真正享受美術,真正地擁有快樂。
參考文獻:
[1]張雷.談新課程改革下的美術課堂教學[J].中國人民教師,2006(2):61-62.
[2]圈梅.參與創造在美術教學中的意義[J].青海教育,2006 (5):36-27.
[3]趙曄.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改革要求[J].中國科技信息,2005(16B).
[4]陶發德.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J].青海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