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蓮芳
摘要:為了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應靈活使用教材,采用科學的教法,引導學生多讀、多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為了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應靈活使用教材,采用科學的教法,引導學生多讀、多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結合實際談此觀點供參考。
一、語文課堂教學要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鉆得進去,學習就有成效。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巧設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靜態的內容動態化,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綜合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把科學和藝術結合起來,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主動。情境教學要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始終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妙趣橫生,樂趣無窮,如教學《小小的船》一文,做如下設計把學生帶入情境:
師:小朋友們見過船嗎?知道有哪些船?今天我們要認識一種更有趣的船,這是什么船?請認真聽課文的配樂朗讀和一首歌曲。動聽的音樂和優美的旋律把學生帶進一個興趣盎然的情境中,使學生們興致勃勃。它使兒童帶著滿腔的熱情主動投入新課的學習。
二、注重精講和精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精講表現在:(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從課堂開始,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資源,創設情景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給予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機會。教師在其中只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充分放手讓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去探索。(3)在學生自學基礎上,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情況。在交流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要注意根據教學重、難點適時疏導。
精練表現在:(1)教師對作業量必定會精心編制和挑選,增強了針對性。為了面向全體,考慮到了不同層次學生對作業量和難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學生的潛力,使不同學生在作業練習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發展。(2)要做到作業在課內完成,這樣糾正了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的做法,做到講練結合。知識及時得到強化,錯誤及時得到訂正,問題及時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學生的及時理解、掌握和鞏固。(3)作業在課內完成,下課后教師就能及時批改,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從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中隨時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聯系教學實際,搞好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實踐得知:①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要突出語文性,特別是語文新課程強調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實,以師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②要突出課堂特點,使一課一得或多得,一課一新或多新,促使學生語文知識掌握在課堂、語文能力發展在課堂、語文方法應用在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在課堂。③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五個內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語文教學課題的出處、內容、編者意圖。B設計理念。突出本課語文教學運用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C設計思路。主要指本課語文教學意向、比較宏觀的教學過程結構。D教學流程。指語文教學課堂活動的立體結構,如:創新性的語文教學方式、特色性的語文內容板快、主題型的語文問題系列、指向性的行動目標和簡明的設計說明。這部分一般應該詳寫。E課后反思。語文教學設計的效果反饋、得失歸因分析、改進措施、對教學規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規則進行語文新課程教案設計,一定能使學生學有所得。
四、創設一個“開放的課堂”
教學中,讓學生去充分“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們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學生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發展個性
21世紀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藝術得引導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善于參與,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師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參與獲取知識過程與途徑的意識,發展學生個性。如《雷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計算機中的圖像、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體會詞語運用的精妙。“漸漸的,漸漸的,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一句中“漸漸地”一詞,學生理解上有難度,教師讓學生先聽兩組聲音:一組雷聲有大慢慢變小,一組雷聲突然變小。學生馬上指出第二組聲音不對,可見學生主動領悟到雨的變化是從大到小,慢慢變化的。接著,教師出示幾組圖像:花兒慢慢開放,太陽從海上慢慢升起……學生馬上舉手用“漸漸”說話,不僅說了老師戰士的畫面,而且還聯系生活實際說了很多漸漸變化的失誤。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學生主動感悟詞語,積累詞語,表達思想,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實踐證明,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小學語文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學生通過人機對話,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卓有成效地進行讀寫訓練,并通過網上教學,實現資源共享。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也走進了課堂,對教學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不僅增加了課堂傳播信息的內容,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實現了教學方法的改革,縮短了教學進程,提高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