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峰
當前,新課改推行的如火如荼,教學“新思維”、“新理念”遍地開花,成果碩碩。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初中生的德育教學,正在凸顯,而且暴露出諸多棘手的問題,正在牽絆著素質教育的向前推行。如何解決好這樣一個問題,是擺在我校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及科任老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禮縣二中地處西北偏遠的鄉鎮,是一所擁有6000多學生的完全中學,學生人數龐大,來源比較復雜,習慣養成和各種素質都比較低下,再加上近年來學生父母外出打工占相當比例,所以孩子的學前德育教育幾乎是空白,固然在教育教學中各種棘手的問題也屢見不鮮。那么,如何才能解決好孩子的德育教育成為我校迫切關注的問題,也成為一個集全力來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一、德育問題凸顯
現如今,許多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都在感慨,學生難教,的確現在的學生真的問題很多,面對諸多問題作為做了近十年的我這樣一個班主任也無良方、少了對策,甚至有時在懷疑自己的能力。那么,目前初一級學生頻頻出現哪些問題呢?
1、日常行為極不規范。開學來在學校政教處的組織下,級上各班都不僅一次的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開展了觀看《十大孝心少年》,召開了四次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的主題班會,但效果幾乎為零,給所有的班主任的感覺是,這些學生的心靈竟然沒有一點被觸動,甚至是麻木不仁,臟話、臭話隨口溜出,而且還洋洋得意;拿手機屢禁不止;留長發、拉頭發、染指甲、打耳帶耳釘常說常有;規定穿校服,而學生卻喜好穿名牌、時髦的衣服、甚至最愛穿緊身褲,好打扮已經超過了社會人員,影響極差。
2、厭學學生多。經過近階段觀察,一個班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已經放棄了學習,這期中有些學生根本就不愛學習,有些是由于基礎太差,也逐漸的放棄了學習。誠然,他們整天和沒事人一樣或上課睡覺或晚上玩手機,對于作業不愛做,逼得一緊也就抄抄完事,有些甚至不交作業,用盡了方法,無濟于事。
3、校園內外暴力事件頻發。開學來,配合政教處已進行過兩次大型的安全排查,但冷不防,教室里仍然會出現打架的兇器;初一學生在校園內外打架及暴力事件時有發生,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教育時顯得很是冷漠,教育后仍然重犯,屢教不改。這些都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秩序和教育教學,讓人相當擔憂和頭疼。
4、早戀早的“嚇人”。近周有班干部反應,班內有學生在談對象,我以為這肯定是搞錯了,直到經過細細觀察才發現確有此事,而且在小學六年級時就有這樣的現象,真有點“嚇人”。
二、問題出現的原因
1、應試教育是病根。高考政策不變,盲目的追分現象就不會根除。近年來雖然對素質教育提的很響,但冠冕堂皇,全社會追求的仍然是高分數、高文憑、高學歷。學校、老師、家長的眼球都被分數吸引了,淡化了德育教育是導致各種弊病出現的根源。
2、學校政策的導向性。學校對班主任,教師的考核仍然只單純地看出勤,看成績,一頁紙張就可以評判一個班主任或者一個老師,在這種政策的導向下,班主任最關心的是班級成績,而科任老師以學科及排名為命根,老師也就只會教書不會育人,大部分老師偏離了教書育人的己任。
3、社會、家庭忽視孩子的德育教育。社會和家長對學校高期待,對班主任,科任老師高要求,一味得只把育人推向學校,孩子的學前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有甚者學生已經染有一身的壞毛病。
近年來留守兒童的隊伍日漸擴大,家校配合教育松散,這就給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了難題。
三、探討對策
我校地處偏遠地區,學生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遠,如何循序漸進的抓德育得集全校之力共同探討和研究:
1、必須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學校應該嘗試著改革評價、考核制度,激勵所有的班主任,科任老師共同來抓學生的德育教育,把“先做人,再學習”落到實處。
2、老師必須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修養,改變教育教學方法,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感染學生。擯棄只教書不育人的觀念,和班主任一起齊抓共管,逐步的讓我校的德育教育上一個臺階。
3、社會、學校、家庭要共同承擔責任
德育教育責任重大,要靠全社會之力來抓,哪方也別推卸責任,必須看到抓德育教育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否則,學校的發展,百年大計,國人素質的提高將會面臨新的挑戰。
總的來說,禮縣二中部分學生的種種表現不容樂觀,必須引起學校、家庭、和老師的關注和思考。德育工作需要集全校之力來抓,相信用我們共同的智慧,就能給學生一顆健康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