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輝
有消息說,最近,家住重慶市南岸區的謝先生遇上了一件煩心事——暑假期間,他9歲的兒子彤彤,參加一個戶外拓展的夏令營活動。活動過程中,彤彤完成的一份問卷調查中,有個問題是:“你心中的榜樣和偶像是誰?請按照重要程度寫出排名前五位的人。”彤彤給出的答案,前五位全是娛樂明星。這讓謝先生心煩不已、陷入沉思。

彤彤選填的五位娛樂明星都是誰,沒有報道,不得而知。但卻知道,在這份問卷調查中,有超過九成的孩子,將娛樂明星當做自己的榜樣和偶像。對這樣的“調查結果”,家長也好,社會也罷,既不必大驚小怪,又不可掉以輕心。
榜樣,是指那些值得公眾學習的典型。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古人認為:“人不率,順不從;身不先,則不信。”說的也是榜樣作用的重要性。實踐證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去年10月,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兩優一先”“兩學一做”特別節目——《榜樣》,一經播出,就受到廣泛好評。它說明,黨員需要榜樣,公眾需要楷模。
90%多的孩子,把娛樂明星當成榜樣,責任不在孩子們。青少年正處在由小孩向大人過渡的發展階段,既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他們想早日擺脫幼稚,盡快成長起來。而汗牛充棟明星的出現,使他們眼睛為之一亮,以為找到了追求成功、實現價值的標桿。于是乎,對明星盲目崇拜,狂熱追隨。
如同夜行者迫切需要指路明燈一樣,青少年尤為需要榜樣的引領。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占領我們這些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是黃繼光、董存瑞、邱少云、雷鋒等戰斗英雄、先進人物。他們是我們由衷崇拜、肅然起敬的“明星”。那時,雖然沒有明星一說,雖然宣傳的渠道比較單一,但宣傳的標準比較統一——都把各條戰線亮閃閃、各行各業響當當的人物,作為宣傳的典型。因而,榜樣能夠深入人心。
明星,是社會公眾人物。德藝雙馨、實至名歸的文藝明星也好,娛樂明星也罷,同樣是典型人物,同樣值得學習。問題是,在當下俯拾皆是的“明星”中,有多少是真正立得住、過得硬的?
老一輩文藝家、藝術家,大多腳踏實地、孜孜以求、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才藝奉獻給受眾。許多人奮斗了一輩子,創作了不少優秀作品,奉獻了很多精神食糧,社會也沒有給他們“明星”的名分,他們從不計得失,不求名利,更不以“明星”自居。反觀當下,不論男女,有的甚至初出茅廬,只要碰運氣登臺唱幾首歌,哪怕是“曇花一現”的流行歌手,只要憑臉蛋參演幾部影視作品,有一定名氣,有一些粉絲,很快就成了曝光率高、知名度大,紅得發紫、香得誘人的明星。
不僅如此,有些媒體、不少商家,乃至“明星”的經紀人,不擇手段,不惜成本,大加宣傳、大肆包裝,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令人堪憂的是,現如今,文藝界、娛樂界,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少數劣跡斑斑、丑行多多的演員,哪怕有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也被“包裝”成明星,持續吹捧,頻繁曝光,使他們身上原本微弱的“光環”,被無限放大,導致一些青少年對他們盲目關注和迷戀,從而自然而然成為青少年心中的榜樣或偶像。
輿論導向,潛移默化。但愿,媒體把更多的版面,留給各行各業的先進典型;把精美的鏡頭,對準愛崗敬業的基層勞動者、默默無聞的行業領軍人物。對那些身上既有閃光點,又有正能量,真正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文藝家,則把宣傳的側重點放在展現他們為了實現夢想,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進取精神上,放在為了奉獻社會,頑強拼搏、堅忍不拔的奮斗歷程上,而不是過度聚焦他們身上的光環、刻意宣揚他們得到的名利。同時,要寧缺毋濫,要好中選優。這樣,既可以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娛樂明星,又能夠為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