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文
世界上的任何道理,都只在一定條件下才成立;不附加任何條件的道理,即使有,也毫無價值。但我們的一些名言,或者因為要偏重突出某一方面,或者因為認知的片面和傳播的訛誤,都只說了半邊話,造成的結果,或是傳播了謬誤,或是誤導了受眾。它們成為名言的事實,說明了這樣的誤導和謬誤已經產生相當嚴重的后果。
例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幾乎是人人皆知而且人人接受的名言,它強調了任何成就都需要為之付出,不付出而想得到成就,是沒有可能的。但是,它只講了半邊的道理,即“沒有什么”;“有什么”呢,它沒有講。要讓這句名言有完整的邏輯,必須加上“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這是這句名言的另一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給人以警示,“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才給人以出路。這樣一來,這句名言才是一個完整的道理:天下雖然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只要你努力,就不僅有午餐,還有早餐和晚餐,還有你所夢想的其他東西。
類似的半句名言,還有“失敗是成功之母”,其本意是想鼓勵人們去嘗試,不要怕失敗。但是,在客觀世界,在真實的生活里,多數的情況是,接著失敗的,是再一次、又一次失敗,因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只有“母親”是生不出孩子來的。那什么是“成功之父”呢,名言里沒有說。事實上,“成功之父”就是“對失敗進行深刻反思而且找到改進的辦法”,只有在這個“成功之父”發揮作用的條件下,失敗的“母親”,才可能產出“成功”的孩子。因此,這句名言的完整表述是:如果你對失敗進行深刻反思而且找到改進的辦法,那么,失敗是成功之母。
還有“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它強調了事情的一個方面,即人人都可能遇到機會。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是真理,例如,在考場里,每個人的試卷是一樣的,這一點是公平的。但這樣的公平是起點公平,世界上真正的公平,也確實只能是起點公平。同樣的試卷,同樣的考題,但不同的人,所獲得的考試分數千差萬別。考前準備充分的人,臨場發揮好的考生,就會得到優異的成績,反之,你的成績可能會很難看。所以,這句名言的全面表述應該是:機會面前人人平等,但機會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還有,我最近看到的一句非常勵志的話:人生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讀到這句話是,我的心像是被蜜蜂蟄了一下,為之震動。是的,這與我平常對晚輩和學生常說的一句話異曲同工: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既然是馬拉松,就不在乎你是一時領先幾十米,還是落后幾十米,起跑線那一二米的差誤,就更是不在話下。馬拉松比的是持久力、耐力、毅力、厚積薄發的能力。只要你堅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抵達最后的終點。這個點,就可以叫做大器晚成。
但是,這句話的毛病是,明顯與事實不符。絕大多數人最后都庸碌無為,沒有成為“大器”,甚至連“小器”都不是。為什么呢?因為這句話同樣沒有講全,它只講了一半。完整的表述應該是:人生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如果你持之以恒地努力奮斗。如果你在馬拉松的中途退出,或者根本就坐地不跑,那么,就是僅差一米,你也永遠無法到達。
還有一些名言的片面性,是傳播的訛誤造成的。例如愛迪生的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傳播者為了讓人們不惜汗水去努力,出發點也許不錯,可蠻干傻干的汗水再多,也可能與成功南轅北轍。這怪不上人家愛迪生,人家明明還有后半句: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也就是說,成功需要汗水,但更需要悟性和智慧。只說前半句不僅是誤解,甚至把愛迪生的原意給弄反了。
我覺得世界上最天造地設的名言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像是一個錢幣的兩面,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你想拆開它都不可能;就像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旦拆開,就露出殘缺,人們看到一半,就會想到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