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向清


[摘要] 目的 探討機械通氣在小兒耳鼻喉科呼吸困難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我院小兒耳鼻喉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216例呼吸困難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兒治療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108例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108例采用機械通氣治療,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 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氣管切開率、平均住院天數、血氣分析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機械通氣治療小兒耳鼻喉科呼吸困難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患兒的搶救成功率,降低氣管切開率。
[關鍵詞] 耳鼻喉科;呼吸困難;兒童;血氣分析;住院天數;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0-0072-03
小兒呼吸困難為耳鼻喉科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多見于3歲以下小兒。由于小兒特殊的生理構造及呼吸系統功能不完善,容易因為呼吸系統病變而造成呼吸困難[1],嚴重者可導致呼吸衰竭,因此,對于呼吸困難的患兒,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改善患兒通氣[2]。近些年隨著機械通氣技術的發展,該疾病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3],機械通氣成為臨床治療小兒呼吸困難的重要治療手段。本文為深入研究機械通氣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我院收治的216例呼吸困難患兒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小兒耳鼻喉科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216例呼吸困難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經診斷均有呼吸困難。納入標準:患兒家長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小兒配合度尚可,中途無嚴重哭鬧;肝腎功能正常,治療結束后可隨訪。排除標準: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者、無法隨訪者、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循環系統疾病及精神障礙者。根據患兒治療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108例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108例采用機械通氣治療,其中對照組患兒中男56例,女52例,年齡3個月~4歲,病程2 h~5 d,原發疾病:急性喉炎54例,支氣管異物 25 例,肺部感染29例。觀察組患兒中男57例,女53例,年齡3個月~5歲,病程3 h~5 d,原發疾病:急性喉炎53例,支氣管異物 26 例,肺部感染29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原發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機械通氣指征[4]
①呼吸暫停時間大于20 s,或者呼吸停止,反復發作且經內科藥物治療無效;②低氧血癥,給予100%氧吸入治療或60%氧CPAP 吸入治療,PaO2仍小于50 mm Hg;③PaCO2>70 mm Hg;或 PaCO2>60 mmHg,上升速度每小時>10 mmHg;④動脈血pH<7.20。
1.3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治療,包括吸氧、抗心衰、分泌物引流、糾正電解質紊亂、抗感染及對癥支持治療等。所用抗生素均為強力抗生素,如頭孢三代,同時給予足量激素、抗病毒,對機體的酸堿平衡、水電解質紊亂、水失衡等進行糾正,觀測患者生命指征,加強護理。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行機械通氣治療(德國斯蒂芬蘇菲小兒呼吸機 Sophie,國食藥監械(進)字2011第3543998號),選擇較正常年齡對應管號小 0.5~1.0號導管進行經口氣管插管,插管過程中應注意患兒有無窒息,插管成功后行機械通氣治療,參數設定:采用壓力控制通氣模式,呼吸頻率20~40 次/min,潮氣量為7~15 mL/kg,吸氣峰壓 PIP為10~25 cmH2O,呼氣末正壓PEEP為3~5 cmH2O,呼吸比1∶1.5~2.0,吸氧濃度為0.4~0.8 FiO2,吸入氣溫度應控制在33~35℃,上機后每間隔30 min復查動脈血氣分析,參考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呼吸機參數,撤機前培養呼吸用同步間隙指令通氣(SIMV)+壓力支持通氣(PSV)模式,最后撤機。撤機時機及指征:患兒病情得到好轉則可逐漸降低機械通氣條件,做好撤機準備。一般而言,患兒自主呼吸平穩且意識清楚,排痰、咳嗽有力,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心率與血壓等保持穩定,酸堿失衡及水失衡得到改善,電解質紊亂得到基本糾正,末梢循環良好。呼吸機參數中吸入氧濃度控制為低于0.4,而PaO2為50~60 mmHg。在壓力支持輔助通氣時,低通氣條件下血氣維持正常。SIMV+PSV為小兒常用撤機培養自主呼吸模式,培養時間為1~4 h,患兒血氣正常時則可脫機。在脫機之后進行1~2 h的觀察,若患兒動脈血氣分析情況仍正常,則可考慮是否拔管。在拔管之前應做好器管切開、再次插管的準備工作。
1.4 觀察指標
判斷患兒臨床療效,其中治愈的評判標準[5]為:自覺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水平,血常規恢復正常。統計患兒氣管切開例數,利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患兒動脈血氣分析結果進行比較。
1.5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氣管切開率及平均住院天數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觀察組的動脈血氣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呼吸困難可由多種病因導致, 為臨床常見的小兒呼吸系統危重癥,當患兒出現呼吸衰竭時,可嚴重影響小兒預后,因此選擇適當的插管時機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搶救率的關鍵。當小兒出現呼吸頻率減慢、節律不規則、有效通氣量不足的情況,多提示患兒發生呼吸困難[6]。一般情況而言,呼吸困難在年齡低于3歲的小兒中較為多見,且因為小兒喉腔黏膜下組織疏松,容易造成炎性腫脹而造成喉狹窄。小兒支氣管與氣管管腔比較狹窄,黏膜有豐富的血管且軟骨較為柔軟,纖毛運動較差,容易引發感染而導致氣道阻塞。另外,耳鼻喉科呼吸困難患兒病程較短,發病較快,短時間內疾病即可進展,甚至可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對于耳鼻喉科呼吸衰竭患兒應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選擇合適的通氣方式及機械參數是治療的重點[7]。機械通氣是救治小兒耳鼻喉科呼吸困難的有效方法。在呼吸困難治療中,若將氣管切開或實施氣管插管,可使上呼吸道對吸入氣體加濕、加溫、凈化等能力喪失,氣體可直接進至下呼吸道中,導致氣管黏膜受損,極易導致感染,因此通過機械通氣的方法為患者送入下呼吸道氣體,與患者的生理狀態相符。機械通氣可有效克服呼吸道的阻力,促使通氣得以改善,使得難以充盈的肺泡順利重啟,促使通氣/血流比值得到改善,實現良好的氣體交換,預防呼吸機疲勞,減輕機體酸中毒及氧耗等[8]。
選擇合適的呼氣末正壓是進行機械通氣的重點,原則上應遵循從低到高,同時結合動脈血氣分析結果進行及時調整,如選擇過高的呼氣末正壓,可導致患者血壓降低,加重呼吸困難,造成肺氣腫[9,10];同時也應注意撤機的最佳時機,當患者神智清楚,且恢復自主呼吸,節律平穩,動脈血氣恢復正常時即應及時撤機,如撤機不及時,易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在實施緊急插管時可見到患兒聲門標志不清、咽腔內分泌物過多、喉部腫脹明顯,因此應選擇較正常年齡對應管號略小的導管進行操作,防止窒息的發生,提高插管成功率,減少氣道損傷[11,12]。另外,緊急情況下插管均可見到患兒喉部腫脹明顯且喉狹窄[13],聲門標志難以辨別,聲門中分泌物較多,故而應根據患兒年齡給予對應管好的導管實施經口氣管插管,避免給患兒氣道造成損傷[14,15]。
由本文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使用機械通氣治療后,其治療效果、氣管切開率,平均住院天數及動脈血氣分析改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小兒耳鼻喉科呼吸困難采用機械通氣治療,結合全方位的綜合治療,如選取適當的抗生素對感染加以預防,合理應用激素,對患兒酸堿失衡予以糾正,對電解質紊亂進行調節,給予支持治療,對呼吸機參數予以適時及適當的調整等,能夠顯著改善患兒的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是理想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 李瑞鳳,康文斌.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與胃食管返流關系探討[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45(8):978-979.
[2] 孟新宇. 人工機械通氣在耳鼻喉科患者呼吸困難中的應用研究[J]. 臨床肺科雜志,2013,18(8):1433-1435.
[3] 阿依努爾·買買提明,阿米娜·買買提,阿不都外力·阿布都克里木,等. 上呼吸道感染維醫診療標準[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2,18(2):35-36.
[4] 習力. 機械通氣救治小兒呼吸衰竭療效體會[J]. 中國實用醫藥,2013,8(32):78-79.
[5] 王欣. 經鼻間歇正壓通氣與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比較[D]. 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09:12.
[6] 郭亞男,朱亞平. 鹽酸氨溴索聯合豬肺磷脂注射液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及護理[J]. 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8):2201-2203.
[7] 江月貞,王錦月,黃鑠娜. 鼻塞法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防治新生兒呼吸衰竭的監護[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1):40-41.
[8] 時富枝,趙磊,盧瑞存,等. 探討水膠體敷料在新生兒無創持續氣道正壓通氣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上旬版,2011,4(8):2034.
[9] 張峰,周智曌,蔡安林. 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36例[J]. 陜西醫學雜志,2011,40(10):1414-1415.
[10] 張彬,江萍.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觀察[J]. 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3):3588-3590.
[11] 李明霞,艾孜買提·阿吉,張蕾. 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療效觀察[J]. 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6,21(1):30-32.
[12] 侯亞偉,李耀森. 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搶救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3(15):2950-2951.
[13] 趙梁育,鄭速征,張霞. 早期機械通氣聯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療新生兒重度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11):1561-1563.
[14] 孫光勝,朱巍,鮑洪雅. 霧化吸入聯合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 健康研究,2016,36(3):346-347.
[15] 黃選輝.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J].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6,37(3):95-96.
(收稿日期:201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