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津津 李婷(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微課在煤化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陸津津 李婷(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針對煤化學課程的課堂教學現狀,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分析了煤化學課程在化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地位和作用?;谖⒄n的形式和特點,提出了微課在煤化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和特點,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煤化學;微課;教學改革;應用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傳統模式的學習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新的學習方式應運而生。目前最為人接受最便捷的學習方式就是微課,微課以視頻載體為表現形式,將教師的講課內容尤其是重點內容,以視頻方式記錄下來,能夠讓需要學習此項知識的學生自由學習。它摒棄了傳統學習模式的刻板和固化,學習時間上更自由,學習空間上更隨意,學習內容的選擇更豐富,操作上也更簡單。微課讓無數的信息和知識成為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并共享成為趨勢,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效力[1]。
煤化學課程是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專業最傳統也是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課程內容略顯枯燥,學生興趣不是很高。結合微課的特點,對傳統的煤化學進行教學改革,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微課在煤化學課程教學改革中必不可少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精彩的教學資源,以最佳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讓學生通過最輕松有趣和高效的學習方式把重難知識點吸收、掌握[2]。用形象生動的方式在幾分鐘內就講清楚,讓學生真正地理解知識,能夠記住關鍵的術語和數據,并且可以應用所學去解決問題[3]。
煤化學課程是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系統闡述了煤的生成、煤的性質、煤的工業分析、煤的分類以及煤的利用等知識,是煤化工的理論基礎,更是從事煤炭加工、煤炭轉化、煤炭利用和煤炭貿易等工作中必須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它著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具有實用性和基礎性,該教學內容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相關技術領域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起主要支撐作用,為學生零距離上崗鋪平道路。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精彩的教學資源,以最佳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讓學生通過最輕松有趣和高效的學習方式把重難知識點吸收、掌握,關鍵在于微課的設計。就是設計如何選擇關鍵知識點并把確定的關鍵點轉化為一堂短小精悍的微課[4]。具體教學設計包括以下幾點:
(1)精選。微課內容一定要精心選擇。放入微課的原則是知識點必須具有重要性,并且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不易搞懂,只有經過教師講解才能理解掌握的重難點、易錯點。
(2)簡要。微課的時長通常是控制在10分鐘以內。短時間內,突出重點、點撥難點,簡單明了地講述所選知識脈絡[5]。
(3)清晰。語言要規范清晰,文字表述要清晰、有條理,微課制作的畫面要布局合理、成像清晰。
(4)技術。技術講究求簡不求繁。畢竟,技術旨在于輔助學習,過度濫用技術只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適得其反。
(5)創新。創新當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為目的,主要是對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技術運用等方面思考創新、制作出學生想要了解和掌握的微課內容。牢記這五點設計理念[6],層層遞進,才能設計出優秀的微課作品。
讓學生在就業前后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相關煤質分析的工作,縮短實習期,減少企業培訓的難度。還可進一步鞏固和豐富課堂教學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7]。
總之,微課以時間短,知識點具體,內容精簡得當,教學目標清晰等特點為廣大學生認可,并且微課能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量身定制選擇課程,傳播也便捷迅速,讓廣大學生們能隨時隨地的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習[8]。將微課應用于傳統學科煤化學課程之中,使課堂課外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寓教于樂,是煤化學課程和其它課程的發展方向,把新型的學習方式和傳統的學習模式相結合,也是高職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
[1]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2]吳嬋關于微課對優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10).
[3]馬秀芳.高校微課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4]張崎靜,劉亞棟,王波.基于微課程的高職英語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以外事實務課程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12).
[5]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6]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
陸津津(1985-),女,漢族,河北唐山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煤化工方向的研究。
李婷(1987-),女,漢族,內蒙烏蘭察布人,助教,本科學士,主要從事煤化工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