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亞洲最大的新疆達坂城風力發電站。 李懷原 攝)
近年來,關于我國煤炭消費量是否達峰引起學術界廣泛熱議。數據顯示,我國煤炭消費自2013年達到42.4億噸后開始連續兩年下降。2016年,包括煤炭行業在內的重點高耗能行業開始實行供給側改革,根據執行情況可判斷至少未來短期內煤炭產量及消費量將繼續保持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石油消費量增速保持穩定,天然氣和其他新能源等清潔能源則保持高速增長,能源消費整體結構持續優化。綜合來看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于2012年開始增速顯著下降,而其中化石能源消費可能從2015年開始停止增長,我國化石能源消費及碳排放極有可能已經達到峰值。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用下,隨著我國重點高耗能行業生產規模逐步走向拐點及能源供應結構的持續優化,我國化石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峰值極有可能已經到來,一旦趨勢確立,就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逐漸與化石能源消耗脫鉤,而走向低碳化、綠色化的新階段。
《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發布
由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及國家能源局共同編制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發布。
《規劃》明確,“十三五”時期,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1億平方米;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0兆瓦。到2020年,地熱供暖(制冷)面積累計達到16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約530兆瓦。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量7000萬噸標準煤,地熱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萬噸標準煤。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地熱能開發的重點任務,公布了地熱產業的重大項目布局,還提出了相關保障措施。
能源局:北上廣深將邁入充電樁五公里時代
國家能源局2月9日介紹,2017年我國將力爭新增充電樁80萬個,其中專用樁70萬個,公共樁10萬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公共充電網絡已具雛形。
從重點城市來看,北京、上海電動汽車充電平均服務半徑已縮短至5公里;深圳、廣州等城市的公共充電網絡也在迅速布局,向著“五公里”時代的目標加快推進。
據介紹,2017年,將重點解決目前充電運營企業之間尚未打通信息和支付等環節的問題,加快實施充電接口新國標,實現充電接口的統一。
25萬億美元
近日,沙特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未來25年,全球需要投資25萬億美元用于新的石油產能,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82億桶油氣當量
據英國《金融時報》發布消息,2016年全球油氣資源發現量約為82億桶油氣當量,創下60年新低。
2125億元
日前,中油宣布未來6年內,將啟動涵蓋天然氣、煉油、循環經濟三領域的投資計劃,董事長陳金德表示,總投資共2125億元。
3403萬噸
海關總署2月10日發布數據顯示,1月我國原油進口3403萬噸,同比增長27.5%;進口金額899.9億元,同比增長87%。
六大壟斷領域將進一步向社會資本開放
近期,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國企改革成為焦點之一,多個省份將今年視為國企改革的關鍵年份。截至2月7日,已有28個省級地區召開了地方兩會。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江西、福建、廣西、吉林、甘肅、陜西、黑龍江、湖南、河北、內蒙古等省區市,均明確將進一步推進國企改革列為2017年重點工作,國企混改成改革突破口,各省份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
多地提出要吸引民營資本,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壟斷領域將進一步向社會資本開放。
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獲批
國家安監總局日前正式批復了3家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分別是中國石油的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華北(廊坊)基地、中國海油的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南海(珠海)基地和中國石化管道公司搶維修中心華東(徐州)基地。
中國石化首個煤層氣田已供氣超億立方米
2月8日,中國石化宣布:中國石化首個煤層氣田——延川南煤層氣田自2015年建成以來,已為山西省累計輸送煤層氣超1億立方米。
國際能源署:歐佩克減產執行率為90%
國際能源署2月10日發布的月度報告顯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減產協議生效首月減產已達協議的90%,是歐佩克歷次減產行動中力度較大的一次。
伊朗宣布重大石油和天然氣發現
2月6日,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總經理阿里·卡爾多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伊朗已發現150億桶新的石油儲量。卡爾多爾說,新發現石油儲量中的大約20億桶石油儲量是可采石油儲量,同時還發現了1.8萬億立方米的新天然氣儲量,其中大約一半的儲量為可采儲量。
受累于低油價 BP連續第二年虧損
英國石油公司(下稱BP)在遭遇20年來最嚴重虧損后仍未走出低谷。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BP在2月7日表示,2016年重置成本虧損(Replacement Cost Lost)從上年的52億美元收窄至9.99億美元。
2015年BP歸屬股東凈利潤為-65億美元,為20年來最差業績。

(首屆中國“獨立煉廠”國際石油市場發展論壇發布會現場。 網絡供圖)
2017年,中國煉油產能將一改過去兩年減少或略增的態勢轉為顯著增長,云南石化和惠州煉廠二期將開工,加上地煉的700萬噸/年和華北石化擴建的500萬噸/年產能,共有3500萬噸/年新增煉油產能等候上場。
2016年中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3.13億噸,比上年下降1%。對于開始出現萎縮的中國成品油消費市場而言,這樣的產能擴張幅度顯然值得警惕。
截至2016年底,全國地方煉廠的煉油總能力達到2.62億噸/年,占全國煉油總產能的34.8%,從規模上看,地方煉廠已經成為繼中石油、中石化之后的第三大國內煉油廠商。
隨著國際油價持續穩定并走高、國內新增煉油產能不斷競爭和成品油消費量的下降,中國的煉廠將會面臨比前兩年更加嚴峻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