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學英
一片丹心鑄匠心
□ 史學英
馬平的舞臺在現場。
1月26日,農歷大年二十九。齊魯石化運維中心塑料機修車間技術組長馬平如往常一樣到裝置巡視。雖然幾天前,他已經細細檢查過一遍。
32歲時,馬平是齊魯石化塑料廠最年輕的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馬平(左)在現場與同事討論技術問題。夏東明 攝
在馬平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帝國的正午》。書上布滿馬平做的標記:“赟,yun,美好”“臬,nie,箭靶子”……有不認識、不懂的,就記下來,是馬平的學習習慣。
字典是馬平的老師。凡是書里有不認識的字,他都要挨個找出來標注上?,F場需要用的那些英文圖紙,他也是靠一本英漢字典一個詞一個詞摳出來的。
現場機組也是“老師”,一點點教會了馬平機器的運行原理和內在邏輯?!敖獭笔邱R平的話,因為他跟設備打交道這么多年,一點點學會了如何懂它們。塑料廠的設備有其特殊性,多數是進口機組,德國、日本、美國、意大利……這些國家的進口設備都有技術壁壘,制造方只負責運行,不提供任何維修和維護數據。而很多時候維護水平決定了機組的使用年限。裝置擺在這里,只要有心,就能聽懂它的語言。
有套低壓齒輪箱是德國的設備,更換軸承半年就壞了,一套軸承就得40多萬元。軸承的質量和安裝的水平是關鍵。手頭只有一張裝配圖紙,其中有一個關鍵數據可以決定使用年限,但沒有具體數值。馬平經反復測量推算出這個數值,應用到現場后十年運轉正常。
為什么墊片要放在這個位置?為什么軸承間隙是這個數值……每個微小的地方他都一點一點地琢磨。中試裝置有套壓縮機,怎么安裝都漏油。機械密封被反復拆裝了七八遍,就是不見效?!罢嫦胍蝗庸ぞ卟桓闪耍 本S修工范浩有點泄氣了。馬平像是什么都沒有聽見,埋著頭一條條排除可疑點,偶爾還給范浩講個笑話。直到掌握所有數據,馬平果斷給出結論:是廠家機械密封的問題,與安裝無關。經確認,廠家承認是機泵密封使用錯誤。
有一天臨下班,馬平看到值班人員拿著工具急匆匆地向外走,忍不住跟過去看。只見現場零件被拆得七七八八,大家正在糾結是否需要主體解體。馬平細問后得知是外置油泵不上量。沉思片刻,他拿起一把螺絲刀,走到電機前撥動電機風扇轉動幾圈后,拍拍手說:“好了?!惫弧?/p>
“這就是干機修的樂趣!這個壓縮機內部潤滑油泵的進出口,因為偏心齒輪的位置出現了細微的聯通(這種發生幾率是萬分之一)只要撥動電機風葉讓變速箱轉動,就可以消除外置油泵不上量的現象?!睖蚀_識破這種極小概率的馬平頗有成就感,就像高手對決,贏在毫厘之差。
齊魯煉油廠蠟油加氫裝置的“心臟”設備新氫壓縮機要開不下去了。這臺壓縮機從開工起一直就不太正常,近年更是兩個月就得檢修一次。蠟油裝置事關“碧水藍天”項目,齊魯石化決定對這顆“心臟”實施外科手術。負責“手術”的運維中心將任務交給了專家組成員馬平。
盡管沒接觸過這臺設備,馬平仍胸有成竹:“我對設備有天賦,困難的時候總能靈光一閃?!?/p>
馬平并非無故自信。打開設備,憑自己的經驗,他很快發現頻頻停機的原因。
一點點測下去,他發現是機組箱體的問題,也就是設備“娘胎”帶來的先天不足。這意味著整臺機組可能要重新返廠、重新安裝,如此一來,裝置就像人被摘走了心臟,怎能繼續運行?
談判桌前,馬平與機組廠家代表坐到了一起。馬平提出了“校正”的保守方案,廠方代表表示懷疑。
但,馬平還是決定冒險一試。
校正方案實施時,又出現了新問題。兩噸重的曲軸無法吊出。馬平給行吊制造廠家、安裝公司及試用過行吊的單位分別打去電話,詳細詢問行吊的承重極限和使用情況。各方幾乎異口同聲:一般不會有問題。
“誰知道這個一般到底靠不靠得?。 瘪R平不放心。于是,施工停了下來。
一個小時后,馬平想出用倒鏈分力的方法,減輕行吊負荷。曲軸終于成功吊起。對此,人們佩服不已:馬平是特別擅長在現場解題的人,他的舞臺在現場。
大年初五,國產造粒機組在運行中忽然發生異響。馬平聞訊趕到現場。
在現場,他給設備主任們拜年時,大家相視一笑,心領神會。去年的年初二,他們也是在這里“團年”,共同奮戰了五天四夜。
塑料廠2號高密度聚乙烯裝置造粒機組是填補國內空白的首臺國產大型機組,是由大連橡膠塑料機械股份公司(簡稱大橡塑)負責設計制造的。國產機組體型龐大,笨重,是進口機組的三倍大,但是解決了造粒機組必須要進口的問題。
馬平對這套設備又愛又恨?!皭邸笔且驗樽约鹤龅氖?,特別有意義。“恨”的是,設備內部還有一些細節廠家吃不透,所以得在生產過程中反復確認,導致裝置維護量繁重。2016年大年初二那次維修,為了防止塑料原料在低溫下凝固,需要200攝氏度的高溫“護航”。雖然腳下墊著木樁,仍像站在灼熱的烤爐上。馬平穿了一雙新的勞保鞋,量尺寸時,鞋底居然被燙出一個大坑,腳上燙出兩個水泡。
說起這些他會笑:一進現場,覺得自己就像個機器人,滿腦子都是數據,設備的調整與改善,人員的調配與配合,常常會忘了自己。
馬平說:“研究了這么多年的機組,我越來越感到我的責任不但是保證設備完好,而且要更深入了解國產機組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提出好的解決辦法。這對我,就是一項神圣的使命?!?/p>
大橡塑的設計人員劉明達對馬平的“懂設備”欽佩有加。提到馬平,他說:“作為設計單位,我們特別需要馬平提供的那些豐富細致的一手資料,幫助改進設備設計。我們真是太需要這些實際經驗了……”
馬平樂此不疲,言無不盡。運維中心想抽調他做一些管理工作,他想了許久,答復道:“管理工作相對比較輕松,但我現在不能放松下來,要手腳并用地學習,我想知道我還能學到什么。把一份工作做到極致,真的能產生更深的意義?!?/p>
下班時,馬平默默地看著兩側飛逝而過的裝置,想起自己這20多年的機修工作經歷,覺得自己就像一個鉗工手里的零件,被一點點打磨成自己想要的“形狀”:靜心、專注、踏實。自我感覺活得挺來勁,也挺有意義。
(作者單位:齊魯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