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磊
【摘要】會計目標作為現代會計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會計目標的確定對國家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企業的健康發展都至關重要:目前關于會計目標的定位主要有兩種主流觀點即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二者是在不同的經濟背景下,為滿足不同會計信息使用者要求而出現的:各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我們需分別加以分析。本文從會計目標的理論觀點入手,詳細分析了兩種會計目標以及我國會計目標的實現途徑,對我國會計目標提出一點思考建議。
【關鍵詞】會計目標;受托責任觀;決策有用觀;實現路徑
一、會計目標概述
會計目標作為現代會計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對會計活動的實際操作以及會計從業人員的會計行為都具有指導意義。它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我們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確立恰當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會計目標,有利于指導會計信息系統的規范運行以及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會計目標準確定位的意義
1.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通常情況下,企業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全面性、準確性,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滿足不同會計目標的要求:而實際上很多的工作是無意義的,如果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企業就可以有的放矢,既減輕了會計工作人員的負擔,也節約了企業的成本,實現了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2.體現“以人為本”原則、更好的服務于信息使用者
會計信息的服務對象是人,人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因此,企業要明確會計目標,并針對該目標作出相應的調整,找準側重點,明確服務對象:編制報表過程中充分考慮信息使用者因素,提高信息質量的可靠性與客觀性,使經營者全面掌握企業發展狀況,同時加強外部監督。
3.推動企業高效、持續發展
一旦企業明確會計目標,便可通過財務報表向外部及時、準確傳遞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和發展前景。通過提高企業會計信息透明度,近而實現市場融資,樹立良好品牌形象,達到企業高效、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
(一)受托責任觀概述
“受托責任觀”的產生離不開委托與代理、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形成的大背景,受托人在接受委托人委托時就承擔了一定的委托責任,需要按時、按質地匯報委托人資源的使用情況和管理情況。明確的委托代理關系是受托責任能夠順利履行的保證和前提:雙方關系的模糊與缺位都會對委托關系的實際履行情況產生巨大影響。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與地區,企業股權較為明確且集中,受托雙方關系清晰可見,受托方需及時向委托方反映資源及其使用情況的會計信息報告,該報告成為委托方衡量受托方受托責任完成情況的評判標準。因而,受托責任觀認為,為了實現會計真實客觀地向委托方反映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這一目標,在會計信息錄入過程中,應以確認已發生的經濟事項為主,仍采取歷史成本這一計量屬性:更多的強調信息的客觀、準確性。
(二)決策有用觀概述
隨著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成熟與發展規模的擴大,其逐漸成為連接委托方與受托方的紐帶,原始股權的分散使得委托方不再單一、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曾經明確的委托與受托關系逐漸模糊不清。“受托責任觀”的實現尤為艱難,沒有了明確的企業資源經營情況的報告對象,現在的企業所有者對會計信息提出更高的質量要求,更加關注企業在整個資本市場中的狀況,范圍更大、眼界更廣、要求更高。此時,“決策有用觀”逐漸出現。
“決策有用觀”賦予財務會計以現代化的角色,它認為,會計目標的服務對象不再僅僅是單一的企業經濟資源的所有者,還包括潛在的投資者,應為他們提供更多企業的真實情況的信息,以便做出投資與否的決策。會計信息要兼顧相關性原則,對可能發生、尚未發生的經濟事項也有可能進行確認與計量,以便更全面、真實的反映出企業的未來發展情況與潛在的盈利能力。
三、會計目標實現途徑
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會計目標。
(一)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各界對企業進行監督。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新的會計目標,不僅要靠企業自身力量:同時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政府要積極營造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氛圍,重視企業尤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真實情況: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建立配套的政策支持平臺,盡快制定信息責任披露規范;此外,會計學術界有責任和義務為企業會計目標實現提供理論支持。審計部門要確保企業信息披露真實公允。
(二)為滿足各類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企業首先要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同時針對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有不同的會計信息側重點:針對所有者、債權人要反映更多涉及企業經營者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而就潛在的會計信息需求者需要強調更多的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等會計信息。
(三)理性的認識、選擇會計政策:我們應明確會計政策不是唯一不變的,需要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不同的需求,適時的作出調整:會計政策在會計確認、計量、報告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實際會計操作的準則。
(四)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為確保企業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需要,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專業會計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應該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崗位技能為核心,著力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加快教材建設的步伐,改進教學方法、手段,確定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建立產學結合的有效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