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竹
【摘要】中國經濟正走在轉型的道路上,產業結構在改變,經濟增長在減速,實體經濟的轉型促使金融體系發生縱向推進的改革:利率實行市場化、匯率與人民幣都走向了國際化、互聯網金融迅速興起等。隨著我國經濟與金融進入全面新常態,勢必會給銀行業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新常態;銀行業;機遇;挑戰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服務于經濟,經濟環境的改變對金融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的出現,我國經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與金融紛紛步入了新常態。這一過程有著獨具一格的發展模式與推進邏輯,而且經濟的新常態對金融領域的影響遠遠大于實體領域。面對這一變化趨勢,我國的銀行業有必要進行積極的轉型,尋找機遇,應對挑戰,獲得飛速的發展。
一、一個熱點詞匯:新常態
“新常態”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于2014年首次提出并系統闡述過的新詞匯。這一詞匯剛開始主要是對中國經濟的認識與預判,之后又被廣泛運用于對金融等多個領域的描述。
(一)經濟新常態
經濟增長速度適中,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經濟結構優化合理,第三產業、低碳綠色產業比重逐漸提高:經濟質量較高,經濟動力來源于生產率的提高:經濟環境良好,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一)金融新常態
金融業的增長速度有所回落,逐漸趨于正常化:金融市場逐步健全,金融價格機制更加市場化,金融結構更加合理:金融監管環境更加嚴苛,逐漸適應了經濟制度的新環境。
二、新常態下銀行業獲得的機遇
在經濟新常態趨勢下,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在國內與國際兩大環境下,我國勢必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積極鼓勵自主創業與改革創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增加了負債需求,而且負債比率有所下降,負債結構也有所不同,就連融資結構也出現了資本化與股權化的趨勢。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力逐步增強,企業融資成本在緩緩降低,這必然會給銀行業帶來極大的發展空間以及更多的創新機會。在經濟常態這一背景下,人們的消費水平在不斷增長,儼然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強推動力,銀行業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有一番大作為。
三、新常態下銀行業遭遇的挑戰
在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下,我國銀行業將面對嚴峻的考驗,帶來極大的挑戰,能否成功應對直接決定我國銀行業未來的新發展與新走向。
(一)銀行風險太大,風險管理有待提高
銀行資產中輸入了不少不良資產,風險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加快,金融機構可自行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從2015年3月1日起,我國人民銀行將存款及貸款利率分別下降了0.25%,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還從基準利率的1.2倍上調至13倍同年5月11日起,金融機構的人民幣貸款與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了0.25%~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了0.25%~2.25%,并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由原來的13倍調整為1,5倍,其他各種貸款及存款的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都做了相應的調整。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銀行的風險。
面對風險,銀行有必要建立并完善靈活且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嚴厲控制重點風險,完善風險衡量標準,防止風險繼續惡性加大。
(二)銀行利潤增幅下降,行業競爭激烈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了,經濟有下行的趨勢,銀行業也沒有以往景氣了,高增長與高壟斷的經濟時代已經過去了。從2012年12月的銀行金融機構負債的規模來看,與去年相比,同期增長了17.5%:而2013年12月的銀行金融機構負債規模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5%;2014年12月銀行業的金融機構負債規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3.0%。同時,2012年、2013年、2014年相比,銀行業的累計凈利潤一年比一年多,但同期增長比例卻一年不如一年。可見,銀行業的總負債增長及利潤的增長幅度在逐年下降,銀行業的擴張規模及速度也在逐漸放緩。
另外,銀行壟斷被打破了,各項資本開始流入,資金搶奪得越來越厲害了,銀行業競爭得越來越激烈。因為利率逐漸走向市場化,銀行的定價權放寬,銀行間的競爭現象加劇。
(三)互聯網金融形成與發展,銀行經營理念與業務模式急需創新
運用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等網絡工具,進行金錢上的融通、支付等業務,即為互聯網金融。這是一種新興的金融,主要依托自身的平臺優勢,還得擁有廣大的客戶資源,網絡數據處理速度最好是高速的,這會給銀行機構的傳統業務帶來沖擊。銀行機構若是不能改變經營理念,不進行業務創新,極有可能在互聯網金融大局中被淘汰掉。
四、新常態下銀行的新出路
新常態是一種不可逆的發展狀態,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承受著不良貸款的發展壓力,銀行業需要適應經濟轉型的要求,提升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并不斷謀劃創新模式,實現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提高銀行的金融服務水平
銀行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創新,努力提升自己的傳統業務水平,改進賬戶管理、支付結算、存貸款流程等基礎服務項目,用優異的服務態度與項目立足市場、贏得客戶。
(二)加強金融創新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的傳統格局并沒有完全打破,金融領域核心競爭力還來自于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在互聯網金融體系發展模式下,銀行若想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站穩腳跟,不僅需要充分利用政策資源,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還得加強金融創新,為客戶帶來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開創共贏局面。
(三)改革金融業務機構
利率進入市場化、金融市場不再單一、金融產品種類眾多、客戶需求多樣性,銀行金融機構需要積極主動地實現資產負債與盈利的多種多樣性。首先,銀行方面應該堅持資產多元化,信貸、投資、資產證券化、投資銀行業務等都得做精、做大、做強、做巧。另外,負債還得多元化,由被動負債轉變為主動負債與被動負債的合理配置,甚至可以拓展主動負債業務,拓展存款客戶資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