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婷
【摘要】為了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這對企業的會計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作者從簡述營改增的改革背景及意義開始,然后從發票管理、會計核算和會計報表三個方面分析了營改增給企業會計管理帶來的影響,并基于此提出一些針對性措施,優化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方式,幫助企業抓住營改增環境下發展的機會。
【關鍵詞】營改增;會計管理;影響;對策
一、營改增的改革背景與意義
營改增是指稅務部門將之前征收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為征收增值稅。從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營業稅和增值稅兩大主體稅并存為當時的國民生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特別是服務業的大力發展,兩稅并行暴露了相應的弊端,社會各界對營改增的呼聲也此起彼伏。第一、營業稅和增值稅有時會存在交叉交易的可能性,這造成了重復征稅、稅負不公,阻礙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二、兩種稅制并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增值稅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扣鏈條,從而影響整個稅收制度完整性,這也給稅收征管增加了難度。在國際上,增值稅已得到一百多個國家的使用,營改增的進程是符合我國經濟國際化的走向,對改善我國商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有顯著作用。
2011年年末,國務院從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出發,批準了營改增試點方案并就此在2012年1月1日開始了從上海市部分行業輻射向全國范圍內的營改增浪潮。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實施營改增,將生活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納入試點范圍。自此,營業稅將榮耀謝幕,增值稅將全面覆蓋。
全面推開營改增后,工程、安裝、修繕、裝飾等建筑業納稅人和銷售建筑物、構筑物等房地產業納稅人適用11%的增值稅稅率,金融服務和生活服務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境內單位和個人發生的跨境應稅行為,增值稅稅率為零,可以實行出口退免稅。根據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合法扣稅憑證注明的稅額來建立起的環環相扣的增值稅征收機制,減少了重復納稅的環節,成功打通了連接一,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將為所有行業帶來更大規模的減稅,提高企業積極性,有力促進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增強了我國輸出勞務的競爭力。改革初期,雖然個別企業可能出現稅負不降反增的現象,但從長遠發展來看,營改增利國利民,促進社會經濟形成良好的循環,對推動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營改增給企業會計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
營改增是一場偉大的經濟革命,其經濟成效已開始在全國企業的實踐中展現出來,與此同時,它給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挑戰。
(一)對發票管理的影響分析
會計循環業務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經濟業務,審核原始憑證。營改增后,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企業原始會計憑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降低稅負的關鍵,而在營改增實施之前,營業稅征收流程簡單,只需要自開或者代開發票就可以實現,營改增后稅務系統的復雜化程序化給發票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
能否獲得真實可靠且合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關系著企業的稅負水平。一方面,在企業的實際經營過程中,一般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超過500萬)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簡易征收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則因無法抵扣專用發票上注明的稅額,需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這導致了某些企業在交易中無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額。以建筑施工企業為例,在其進行工程施工過程中,通過設立項目部或者指揮部來管理運行施工現場,其上游企業除了大型設備機械供應商,人工勞務及其他合作商、代理商大部分是小微企業或個體經營者,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資格尚且不夠,在無形中也減少了進項稅額可抵扣的金額,從而導致企業稅負水平不輕反重。另一方面,由于交易雙方企業的利益密切相關,企業相對應地加強了對于增值稅發票開具和傳遞的管理及各交易環節的審查工作,這也大大增加了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納稅申報的工作量,同時對其辨認和處理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技術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違反規定,將可能給企業帶來行政和刑事風險。
(二)對會計核算的影響分析
會計核算的首要基礎是確定會計科目,在實施營改增以前,營業稅的核算所涉及的會計科目相對比較簡單,一般只有“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兩個會計科目。營改增后會計核算科目(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增加了9個明細。在其中,進項稅額、已交稅金、減免稅款、轉出未交增值稅和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5個明細科目記入借方,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轉出多交增值稅和出口退稅4個明細科目記入貸方。同時,還在“應交稅費”一級科目下設“未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增值稅留抵稅額”和“增值稅檢查調整”明細科目。
在確認會計科目后,企業的會計人員會分情況根據會計計量屬性來進行核算。其中最常見的是對試點納稅人差額征稅的賬務處理。增值稅差額征稅,是指一般納稅人采用購進扣稅法計算應納增值稅,即應納稅額一當期銷項稅額一當期進項稅額,結果為正時交稅,零或負則不交稅。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當銷售額中需要扣去一部分支付給非試點行業的價款,應注意在“應交稅費一應交增值稅”的借方登記減少的應交增值稅登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的分析處理要精確。原增值稅納稅人在同時經營有應稅服務時,其依據稅法不能在銷項稅額里扣除的部分應在“增值稅留抵稅額”科目下登記,期末余額根據流動性在資產負債中的“其他非流動資產”或“其他流動資產”列示。
(三)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分析
1.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資產負債表可以直觀清晰地反映企業資產和負債結構,實行營改增后,由于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為了降低稅負,企業在固定資產上會加大投資力度,同時“固定資產原值”會增大、“應交稅費”減少,“累計折舊”也會發生相應變化,資產結構隨之變化。短期來看,可能給企業投資帶來壓力,但從長期而言,企業的資產規模擴大,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2.對利潤表的影響
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區別點在于一個是價內稅,一個是價外稅。營改增之前,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由含稅(營業稅)收入變成不含稅收入(扣除增值稅),這導致了企業的主要業務收入減少了不少,并且“應交營業稅”從“應交稅費”不再出現,它的期末余額也會減少,納稅成本減小。利潤表有助于外部投資者和內部管理考核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據利潤率計算公式“營業利潤率等于利潤額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來看,其中的營業收入因為“營改增”的影響以不含稅收入計入,數值有所下降,稅負壓力的減輕使得成本減少,相應地,企業的利潤率上升。
3.對現金流量表的影響
現金流量表以收付實現制為計量基礎,主要反映一定會計期間企業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人和流出情況。推行營改增后,企業的財務活動會因為營改增的利弊分析做出適當的調整。一方面在投資活動上,企業會擴大生產規模,購建更多設備,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流出增大,但同時在經營活動中,由于不含稅價格使得折舊減小且及稅負減少,導致了現金流量上升:另一方面,企業因為投資增大而加大籌資力度,長遠發展來看,企業的償債壓力因為融資過程中產生的利息費用等問題增大。
三、企業針對營改增的路徑探究
(一)積極學習稅收新政策,正確分析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營改增是我國稅制繼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又一次深刻變革,企業會計人員應及時了解更新稅務觀念,全面分析營改增給企業會計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根據國家最新的稅法規定來完善會計核算體系。同時與當地財政部門、稅務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為納稅申報,優惠申請等財務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完善納稅籌劃,減少稅務負擔
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是影響企業稅負水平的關鍵因素,企業應及時梳理調整現有的業務,清晰把握有關增值稅的經營業務。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應盡可能地選擇能夠提供真實合法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進行交易,對于的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可通過協調交流以獲得價格上的優惠,借此消除營業稅與增值稅稅率差額造成的經濟流失。管理者在投資經營決策中,也要全方位考慮,加強企業相關部門的溝通,為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三)增強會計人員素質,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營改增后,企業的稅收核算、會計核算等相比以前都會更加復雜化,因此會計工作人員必須提高業務素質:首先財務人員要積極學習吸收其他試點地區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必要情況下,企業應對內部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營改增對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增值稅計稅的復雜性決定了增值稅發票管理的嚴格行,會計人員在透徹理解稅收規定的基礎上要規范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使用,有效規避稅務稽查風險。同時企業要加快會計電算化進程,充分利用信息軟件技術提高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