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偉
2016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學科建設與研究生培養研討會在華東師范大學美麗的麗娃河畔落下帷幕,但每年學科建設會議結束,筆者心里都久久不能平靜,真實地感覺職業教育學學科建設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相關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本身還不成熟的職業教育學,可以說是先天不足,但目前更是面臨著內外交困的窘境。從學術共同體內部看,職業教育學人大多熱衷于熱點問題研究,在“問題意識”不強的情況下相關研究往往淪為對熱點現象的膚淺解讀,致使很多成果還不如一些調查深入的新聞報道所具有的深度與解釋力。這種以職業教育現實問題為導向的“現象”研究造成了職業教育學術成果的虛假繁榮,更造成對職業教育學科理論研究的缺失,致使我們很難對一些問題進行系統、全面的認識和根本的解決。正是在對學科理論研究沒有突破的情況下,隨著“跨學科”、“多學科”研究的興起,才產生了職業教育研究是“領域”還是“學科”的爭辯,出現了職業教育學“再學科化”的呼聲。來自于學術共同體內部的質疑對職業教育學羸弱的學科地位無疑是雪上加霜,這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作為一門應用性軟科學,職業教育學的學科建設更容易受到外部政策,尤其是學科管理制度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的各級課題都以解決實踐為導向,課題的“應用價值”和“研究成果去向”成為衡量課題水平與質量的重要依據,而一些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課題申報則很難獲得立項。筆者入行這么多年,記憶中僅有歐陽河老師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一般課題“職業教育幾個基本問題的研究”一項理論研究課題,這充分說明國家對解決職業教育現實發展問題的迫切性,但這種實用主義的課題管理制度所決定的資源分配制度也最終影響和制約了職業教育研究的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從學科管理制度上看,2011年的學科專業目錄取消了二級學科建制,學位點申報、人才培養以及學科評估等均按照一級學科執行,而2015年啟動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以及國家出臺的“雙一流”建設政策,都在不斷強化按照一級學科進行學科建設和管理的思路。在這樣的學科建設政策引導下,一些職業教育研究實力較強的相關院校在評估以及進行學位點申報過程只能不斷“稀釋”自己的職業教育研究特色,走上“大而全”的發展道路。職業教育學作為一級學科進行建設的夢想不僅沒有實現,反而越來越朝著一個“研究方向”的方向發展。
學科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一過程需要不斷廓清自己的邊界,需要學科知識的不斷沉淀,需要對學科理論體系的構建,需要學術共同體形成統一的話語體系和獨特的研究范式。對職業教育學這樣的應用性軟科學而言,學科的發展還是一個不斷排除干擾,堅持走向自立的過程。但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學術共同體能夠達成共識,能夠站在學科的立場上,以深厚的學科感情,堅定的學科信念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領地”。學科“沙文主義”不對,但放棄主權的多學科“共同開發”只能導致學科的“虛無主義”,讓學科以及與之相關的學術共同體走向分崩離析。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學科需要建設,需要經營,需要學術共同體成員共同努力,這是“學科”(discipline,“規訓”)之本義。當前,面對跨學科、多學科研究的趨勢,我們首先要堅持學科立場,在學科發展歷史中尋找共同的“精神家園”。民國時期的職業教育著作根植中國大地,孕育了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優秀歷史文化基因,為我們提供了“把握時代的力度”。延續脈絡,反思歷史,以先輩們的著作為“精神家園”,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其次,對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我們要建構中國“本土生長”的職業教育問題。職業教育研究者要避免淪為社會潮流的工具和“玩偶”,要與社會熱點保持一定的距離,要實現對中國本土問題的職業教育學“建構”。最后,職業教育研究主體的復雜性決定了我們建立統一話語體系和研究范式的困難程度,學術期刊和出版機構要積極發揮學術規范“守門人”的職責,主動約束職業教育學術共同體的“邊緣人”,促進職業教育研究和職業教育學學科的健康發展。(作者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職業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 秦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