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根海
摘 要:校企雙主體授課模式是高職教學重要的改革方向,其核心組成部分是實踐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全面、科學、可操作,并能得到用人單位、專業、教師、學生四方認可的評價體系,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是提升專業內涵的重要保證。從提升教育質量目的出發,構建了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兩大模塊,即專業內部評價模塊和企業頂崗評價模塊,分析了各模塊的具體組成框架、權重和評價方法,并進行了初步的實踐。
關鍵詞:校企雙主體;實踐;教學質量;評價
目前,高職院校各專業普遍采用了基于校企合作方式的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模式,使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相結合,它的實施需要多方參與和配合,其中全面、科學、可操作,并能得到用人單位、專業、教師、學生四方認可的評價體系的構建[1],是專業實踐課程的開發、建設、實踐等過程的前提,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是提升專業內涵的重要保證。本文以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商務貿易分院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例,進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架構
在實踐教學培養過程中,評價體系既要監控到學校內部實踐環節的培養質量,又要監控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中的培養質量。既要考慮體系的全面科學性,又要注意實施中的可操作性,讓用人單位、專業、教師、學生四方參與并認可。
(一)總體架構
根據前期的探索,初步確定了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總體架構。主要分為專業內部評價模塊和企業頂崗評價模塊。其中專業內部模塊包括:課堂教學評價、實踐考核評價、考證競賽評價和師生互評;企業頂崗模塊包括:實踐基地評價、實踐教師團隊評價、實踐項目及效果評價和師生互評[2]。
(二)專業內部評價模塊
1.課堂教學子模塊。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以專業崗位群為基礎,與生產實踐相銜接。以專業建設委員會牽頭,用人單位一線工程師、技術能手、專業專任教師共同參與,制定落實實踐課程評價意見。該模塊主要分成: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施方式。評價等級為A、B、C、D四檔,等級A為90-100分(含90)、B為70-90分(含70)、C為60~70分(含60)、D為0-60(見表1)。
2.實踐考核子模塊。在實踐考核模塊中,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和考核相應管理制度,摒棄傳統的終結性考核,既注重過程性考核又注重期末綜合考核,在考核內容上,側重技能考核而非知識考核,課程考核方式則以操作為主、以過程為主,尤其是專業核心課程[3]。成績最終由校企雙方綜合評定并注重增加職業素質相關內容,鼓勵提交階段性總結或小組討論報告等[4]。
在實踐考核評價過程中,過程性考核占60%(包括有考勤、討論、作業等),期末考核占40%(即綜合考核,主要包括模擬企業任務等)。過程考核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四結合。過程性評價見表2,期末考核
3.考證競賽子模塊。高職推行雙證畢業,能有效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能增強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各專業做法不盡相同,如:將考證納到教學計劃、以證代考、引入對應考證體系等。而專業職業技能競賽也順應了計算機專業的發展,首先,競賽可與教學融為一體,推進專業教學改革,實現教學和競賽雙贏。另一方面,教學改革后會把競賽推向更好更高的水平。依托考證和競賽,構建考證競賽評價體系[5]。該體系分為2個指標,一是職業競賽能力,二是職業技能證書的獲取能力,評定的依據可以是考證成績、參賽記錄、教師和企業評定和獲獎證書等。評價等級分為優秀(A)、中等(B)、合格(C)和不合格(D)四檔。這取代了過去單憑考試成績作出評價的做法。
4.師生互評子模塊。包括師生對專業內部評價體系的滿意度,設置相應的權重值,評價等級分為滿意(A),基本滿意(B),不滿意(C)三檔。
(三)企業頂崗評價模塊
1.頂崗實踐基地子模塊。企業頂崗實訓基地建設是專業內涵發展的需要,也是專業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針對的是學生,能有效提高學生適應崗位和的適應社會能力。這需要學校、專業、企業和學生四方共同積極參與。頂崗基地建設的核心要求是專業可以獲得寶貴的實習機會,同時企業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即雙贏。專業、企業雙方應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監督管理,有效實現校企資源共享,校企優勢互補[6]。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過程中,要注意選擇信譽好的企業單位。基地所在企業的教學(生產)運行過程正常,設備完好,關注學生實踐,要引導學生做實習,以及基地和專業較高對口率,便于開展頂崗實踐教學。建立企業頂崗實踐教學基地,主要是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7]:
(1)企業實踐教學基地,核心要求是與專業有較高的對口率,能夠達到專業對應崗位群的培養目標,能夠提供必要的生產實踐崗位。
(2)企業實踐教學基地,以動手實踐為基礎,突出學生的動手能力。
(3)企業實踐教學基地,要堅持校內外共同建設、管理的原則。專業要推行校企合作相關制度,設立專項資金,和企業共同選用企業一線技術人才擔任實踐基地管理職位。探索以企業人員管理為主,專業管理為輔的頂崗教學管理手段,充分調動企業參與教學管理的主動性,發揮他們在行業的影響力和豐富的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影響力,有效提高計算機專業建設和社會崗位群需求的緊密度。
(4)企業實踐教學基地,堅持就近設立為原則。為了開展工作和檢查管理的可操作性,有條件的話要把基地設置在學校附近或同一個市,來回交通比較方便。
(5)企業實踐教學基地,要堅持穩性。和企業的合作是長期和穩定的,企業每年能提供一定的崗位,接受一定數量的實習生。
(6)企業實踐教學基地,要結合當地的職教集團的建設規劃,爭取多方的政策支持。
該模塊主要指標包括實踐基地的數量、一次可以容納實踐的人次、基地和專業就業崗位的貼近度、對學生開放的時限等指標。
2.頂崗實踐指導教師子模塊。企業頂崗指導教師是指專業正式聘任的,能獨立承擔企業頂崗實踐教學任務的頂崗企業或社會上實踐經驗豐富的大師專家、高職稱技術人員、技師及一線技術能手。計算機專業企業頂崗實踐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專業自身內涵建設的需要。隨著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的快速發展,企業頂崗實踐指導教師在專業教師隊伍中的比例也隨之快速增加。企業頂崗實踐指導教師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目的是以高職發展理論為指導,對企業教師的各種基本素質、實踐能力及指導實踐的效果等方面進行基本水平的鑒定[8]。通過全面、公正的評價,引導企業教師不斷提高自身職業教育教學水平,特別是實踐教育的教學水平,從而有效促進企業頂崗教師教學團隊建設,使企業頂崗實踐教師成為專業學生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模塊主要包括頂崗指導教師的數量、自身的技能、職稱、參與實踐指導的時間、生師比等指標。評價等級分為優秀(A)、中等(B)、合格(C)和不合格(D)四檔。
3.實踐項目和效果子模塊。該模塊包括頂崗開設的項目種類、項目的進度、和就業崗位的貼近度、學生頂崗的效果評價等指標。頂崗實踐成績吸納企業人員參與考核,以企業教師考核為主,以頂崗過程考核為重點,特別要注重綜合能力的評價。評價等級分為優秀(A)、中等(B)、合格(C)和不合格(D)四檔。
4.頂崗師生互評子模塊。基本因為包括師生對專業內部評價體系的滿意度,設置相應的權重值,評價等級分為滿意(A),基本滿意(B),不滿意(C)三檔。
三、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實施
(一)做好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宣傳工作
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推行之前,需要在企業、專業、教師、學生中做好大量的宣傳工作,剛開始可能遇到了一些阻力,如:部分學生會覺得考核難度大,有抵觸心理;在專業內部,不少教師對該體系不熟悉,不支持;在企業中,多數企業覺得這大大增加了企業教師的工作量,影響了他們其它的工作。學校需要和企業、學生、教師反復溝通,直到基本得到企業、學院、教師及學生的支持。
(二)評價體系評價實施
1.各模塊權重分布。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過程中,各模塊的權重比分布
四、結束語
專業和企業共同制定頂崗實踐規章制度、實施流程和考核辦法,由專業與企業合作,共同組織和管理,共同為學生頂崗實踐提供必要的條件,并確保實習勞動環境安全健康。專業內部要成立專門的實習管理機構,明確職責,頂崗企業指定專人管理,加強頂崗實習安全教育,參與實踐的學生既要遵守學院的制度,又要遵守企業的管理制度,建立學生實踐情況通報制度,定期向企業、專業和教師通報。完善頂崗實踐等環節的組織制度、運行制度、考核制度等。加強對參與頂崗實踐學生的管理,做到職業技能、職業意識培養相結合,達到預期的實踐效果,實現校企雙育人機制[9]。
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長期有效運行需要校內與校外評價相結合。對于專業內部,需要健全專業自我質量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包括學生課堂學習情況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專業整體教學質量評價,評價方式則需四方參與,即學生、教師、企業、行業,相互制約相互融合,其中四方評價結果的良好率不低于在80%。對于企業,要完善企業實踐評價機制,加強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
專業應利用評價結果對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做好實現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快速反饋查詢,使得專業負責人、專業帶頭人、教學督導人員、相關專業教師能快速獲取有關的評價信息,有條件的后期應建立教學質量網上評價系統,實現評價結果在線保存和查詢。專業建立學生實踐教學質量反饋系統,使得學生實踐信息反饋渠道暢通化,常態化。并利用反饋所得的結果,對教學現狀實現持續改進,實現宏觀層面的調控,最終實現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的可持續、動態化良性發展。在評價體系實施過程中,必須和合作企業密切溝通,這樣,建立的評價體系才具有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賈娟.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實踐課程評價體系構建探究[J].農產品加工,2012(6):142-144.
[2]賴永輝.企業深度參與、多方共同評價下的校企合作評價體系研究[J].職教論壇,2013(24):21-23.
[3]趙曉東.基于高職教育改革的校企合作發展對策[J].職教論壇,2012(2):16-18.
[4]陳明,等.構建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1(28):31-33.
[5]馬莉.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繼續教育,2010(11):17-20.
[6]胡偉卿.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績效評價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54-158
[7]劉鳳云.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29):28-30.
[8]陸小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人才培養,2009(3):76-77.
[9]陶紅林,肖仁政.高職教育課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9(22):47-50.
責任編輯 秦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