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智 賈穎蓮 何世松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課程則必須與崗位職業能力相適應。作為高職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基本組成,課程改革與建設任務首當其沖。只有根據職業崗位能力來進行課程建設,高職教育才有可能為行業企業培養適銷對路的技術技能人才。文章主要討論高職教育課程學習載體設計問題,分析了高職教育課程與教材建設現狀、教學改革對學習載體的要求、學習載體選擇的原則,并以交通裝備制造類專業的核心課程“Creo三維建模與裝配”為例,探索設計了若干具體的學習載體。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崗位能力;學習情境;學習載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2-0069-03
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經濟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了各行業、各地區的首要任務,隨之而來的是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大多數高職院校也在此背景下研究具體的策略與辦法,著手調整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專業設置是高職院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標準、編寫出版教材等教學資源的前提條件,也是高職院校進行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合理配置有效教育資源的基本依據[1][2]。專業設置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課程則必須與崗位職業能力相適應。只有根據職業崗位能力來進行高職教育課程建設,才有可能為行業企業培養適銷對路的技術技能人才。另外,教育部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到,要形成“教育內部保證與教育外部評價協調配套的現代職業教育保障機制”[3],而最基礎的保障無疑是課程建設。為配合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校廠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本文以裝備制造類專業的核心課程“Creo三維建模與裝配”為例,研究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微觀層面如何進行學習載體的設計。
一、高職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現狀
高職教育課程的學習載體是貯存、攜帶教學信息的載體,是課程建設人員針對一定的教學目標,在相應的教學策略指導下為特定知識和技能設計編制的教學內容的組合形式和形態[4][5]。但是,當前照搬早期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學模式、教材等,出版社利益誘導,不嚴格審核教材即出版銷售,以教材代替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情況在高職教育中大面積存在。高職教育裝備制造類專業的核心課程“Creo三維建模與裝配”也存在此類問題,導致了事實上目前高職院校三維建模類課程與普通本科高校雷同的現象。如某出版社出版的《Creo 2.0機械設計》教材,針對普通本科和高職專科各出版了一本同名教材,兩個書號,但內容幾乎完全相同,且兩本教材從頭到尾僅僅講解各種建模命令及其他菜單命令的使用,缺乏綜合運用的案例。這種以命令學習軟件的方式完全不適合高職教育的在讀學生,以儲備知識而非運用知識的做法更難適應高職學生的教學需要[6][7]。
二、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對學習載體的要求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學習目標十分明確,適合高職教育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它能使教與學生動有趣、易于接受,并可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8]。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大量合適的學習載體。本課程設計若干學習情境,學生每學習一個學習情境即可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若干個學習情境全部學完后,便系統掌握了使用三維建模軟件進行產品設計的技能。學習載體設計科學合理,學生的這種學習經驗就可以內化成自身的“工作經驗”,對于學生求職就業來說就有了有力的武器。
所以每一個學習載體必須能體現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且難度由淺入深排列各個載體所在的學習情境[9]。同時,學習載體的設計也應當契合當前微課拍攝的需要,為后續將課程建成MOOC或SPOC做好視頻素材準備。
三、高職教育課程學習載體的類型
由于我國目前接受高職教育的學生均是錄取批次最后一批,總體素質和基礎不樂觀,因此在教學改革和教學設計時必須破除傳統學科體系,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完整開發學習領域課程方案,每個學習領域課程中設計若干個學習情境,承載具體學習任務的載體設計就顯得至關重要。常見的學習載體類型主要有故障(如機電維修類課程)、項目(如招投標課程)、任務(如數控加工課程)、材料(如材料成型課程)、案例(如法律類課程)、活動(如“兩課”等)、產品(如電工電子類課程)、零部件(如汽車拆裝與調整課程等)、問題(如高等數學類課程)、設備(如自動線的安裝與調試課程)等載體[10][11]。本文研究的裝備制造類專業的核心課程“Creo三維建模與裝配”選擇以機械零部件和消費品產品為學習載體來進行設計。
四、“Creo三維建模與裝配”課程學習載體的設計
Creo是美國PTC公司2011年6月正式發布的3D CAD/CAM/CAE軟件,整合了PTC公司此前的Pro/ENGINEER Wildfire等三個軟件。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安排教師進行一年的培訓與準備之后,于2012年秋季開始開設“Creo三維建模與裝配”課程,替換2004年就開始開設的“Pro/E基礎應用”課程,在國內是最早使用Creo進行三維建模教學的高職院校之一,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學生畢業后不至于被設計工具的新版本新技術所淘汰和拒錄。
課題組通過企業調研發現,目前從事產品結構設計的主體是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極少有專科層次的畢業生在這類崗位上。事實上,在工業發達國家,從事產品結構設計的技術人員大多是職業院校畢業出來的中職生或高職專科生。
為了設計科學合理的學習載體,首先必須到企業對產品結構設計崗位進行調研,分析具體的工作過程,提煉行動領域并進行學習領域轉換,最后開發若干并行且難度遞進的學習情境。每一個學習情境必須有至少一個學習載體,以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每個情境下設若干個任務單元(如表1所示),每個單元教學過程經教學處理后可拍攝成微課程,為后續建設MOOC或SPOC做準備。這里要特別注意,載體不能是完整工作過程的某個步驟,否則將影響學生“工作經驗”的積累,更影響其策略層面遷移能力的培養。
根據裝備制造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本課程的課程標準,經過多年的修改與完善,本課程典型學習載體設計如表2所示。
限于篇幅,表2六個學習情境每個情境僅列出了一個典型學習載體,每個學習載體屬并行關系且難度遞增,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同時,教師應準備充足的工程案例,作為課內或課外訓練素材,這些案例應是與每個載體相似的零件或產品,以增加學生的“工作經驗”,否則課程學習完成后學生無法勝任具體崗位的任職要求。
五、實踐體會
教育部在《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中明確提出:要以診斷與改進為手段,促使高職院校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不同層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質量保證機制[12]。校內是否開展對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診改,形成常態化的課程質量保證機制,是考驗一所高職院校課程建設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正因為如此,從微觀層面設計好課程學習載體,才能確保課程建設質量與教學效果。
作為裝備制造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Creo三維建模與裝配”課程自開設至今,一直受到了筆者所在學院的高度重視。近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載體設計,是教師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前提。本課程2013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14年在“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比賽”中獲得一等獎,2015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多年的教學實踐也發現,學生學習“Creo三維建模與裝配”課程的過程反過來也促進了對前導課程“機械制圖與識圖”的掌握與消化,對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有極大的幫助。所以老師在講授“機械制圖與識圖”課程的時候,可借助Creo軟件進行輔助教學,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而恰當的學習載體,對學生全面系統掌握使用Creo軟件的使用技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習結果案例文件也對后續學習使用Creo軟件進行數控自動編程或模具設計等專業技能提供了素材。
參考文獻:
[1]王亞盛.職業素質與專業課程融合的教育教學模式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2(3):63-65.
[2]賈穎蓮,何世松.高職《注塑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學習領域課程研究與實踐[J].當代職業教育,2014(4):10-13.
[3]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職成[2015]9號.
[4]姜大源,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47-54.
[5]賈穎蓮,何世松.行動體系下的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12):41-42.
[6]何世松,賈穎蓮.三維軟件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9(12):96-97.
[7]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Z].教職成[2011]12號文.
[8]賈穎蓮,何世松.現代職教體系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2013(3):86-88.
[9]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何煜琛,習宗德.三維CAD習題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11]何世松,賈穎蓮.高職輪機專業“校船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5(8):6-9.
[12]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Z].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文.
責任編輯 時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