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敏玲
【摘 要】運用快樂體操助推幼兒快樂成長,將快樂體操與幼兒體育活動相互滲透,與其他領域內容有機聯系起來,可以讓孩子在娛樂中鍛煉,在快樂中提升綜合素質。整合音樂、整合語言,融體操活動于一日生活,營造游戲情境化的課堂,利用多媒體拓寬思維空間,這些做法將極大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快樂體操;幼兒成長;情境化;多媒體
體操運動是一種身體的操練,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其動作內容不斷豐富、分化,動作難度不斷創新、提高,其健身、實用、審美及心理拓展的價值不斷被開發、挖掘,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豐富的內涵。相對于傳統競技體操,快樂體操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兒童通過參加快樂體操運動,在娛樂的同時提高身體柔韌性、協調性,增強體質。
“練體操也可以很快樂。” “讓練習體操變成一種娛樂性和游戲性相結合的快樂體驗,人人都可參與?!北局@個目的,運用快樂體操助推幼兒快樂成長,讓家長和孩子們知道,體操是快樂的、安全的,可以讓孩子們在娛樂中鍛煉,在快樂中提升綜合素質。而且玩體操也不是都要當運動員,通過這項運動可讓孩子提高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生活和社交技能的發展,提升其綜合能力。樹立自尊和自信。課題《幼兒園實施快樂體操的研究》將快樂體操與幼兒體育活動相互滲透,與其他領域內容有機聯系起來,使幼兒快樂體操教育活動的內容更豐富,實施更趨完善。
一、體操教學與各領域課程的整合
1. 整合音樂,以“聲”傳神
音樂作為幼兒體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是不容忽視的。體操音樂應符合幼兒體操的特點,應當是節奏鮮明、熱烈活潑,有蓬勃向上的感覺。為此可以收集大量風格各異的音樂,如活潑的兒童歌曲,節奏鮮明強烈的爵士樂、迪斯科,熱烈豪放的斗牛士舞曲,以及一些輕松愉快、悠揚的輕音樂等等。讓幼兒用心去感受音樂給他們帶來了什么,并通過音樂的旋律起伏、變化,高潮的迭起來聯想等。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在體操教學中進行律動教學,采用旋律歡快活潑的歌曲,適當配以簡單的動作,讓幼兒聽音樂做動作,無拘無束。通過人體體現音樂內容,培養了孩子的節奏感和協調能力,提高了他們學習體操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體操的快樂。
2. 整合語言,以“言”激趣
以有趣的故事角色激發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在小班幼兒學習肢體動作“雙手上舉拉肩”,老師們用“狼和小松樹的故事”直接導入,讓幼兒扮演直直的小松樹躲避大灰狼;在練習動作雙腳撐地走,就用故事“小海龜運垃圾”來吸引孩子,孩子扮演著小海龜一趟又一趟地運垃圾;在學習動作左右轉動腰和腰側屈時,把孩子變成“毛毛蟲的故事”中的小蝴蝶,請幼兒分別用身體動作學習蛹的樣子,住在繭里的樣子,最后變成花蝴蝶的樣子。在故事角色的熏陶過程中,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大大提高了。
形象的兒歌分解動作,變灌輸式練習為探究式學習。如:大班幼兒學習動作“立臥撐”,也不是老師死搬硬套地傳輸給孩子的,而是讓孩子在想象、探討皮筋的變化的同時,通過幼兒間相互的糾正、總結學得的。同時結合動作的每一個節拍教師創編了形象的兒歌(“小皮筋、真可愛,橫著拉一拉,豎著拉一拉,準備好我彈出去!”)這使幼兒的興趣大增,很快就掌握了動作。在兒歌的幫助下,老師教得輕松孩子學得快,還激發了他們對體操和語言創編的探究熱情。
寬松的語言氛圍,變單一的說教形式為自發的討論形式。如:在練習體操動作時,孩子們往往練了一會就會疲勞,老師們常常組織幼兒圍坐在身邊,啟發他們對今天的動作進行分析、理解,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把這種寬松的語言交流氛圍穿插在體操的學習過程中,既鞏固孩子對動作的理解,又使孩子的語言表達得到提高,同時也是放松孩子疲倦心態的一種好方法。
二、體操教學的策略改變
在小課題研究中,我園特別關注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包括教師在教學中的一些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以及孩子在課堂中的興趣點、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等。旨在通過課題研究后使教師樂教,幼兒樂學,從而推動整個體操活動快樂化。
1. 融體操活動于一日生活中
幼兒快樂體操教育離不開生活,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都應滲透幼兒體操教育的理念,尋找幼兒體操教育的契機。如區域活動時,在表演區,在餐前、餐后,帶領孩子進行各種體操活動。把教育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的課堂中,幼兒學得輕松、愉快,使幼兒體操教育的實施更日常生活化。
2. 營造游戲情境化的活潑有效課堂
教育觀念的轉變體現在行動上。如活動一開始,沒有排隊的限制,沒有多少動作的要求,幼兒或圍在老師身邊或跟在老師的身后,自然、愉快地和老師一起聽著音樂做動作,幼兒的運動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的同時學習興趣一下子提上來了。在體操教學中老師們能恰當地使用游戲法、情境教學法,有效地活躍了氣氛,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們通過創編游戲,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學體操的興趣。這些游戲內容豐富,深為幼兒喜愛。為了提高幼兒完成動作的質量,將完成動作時身體所達到的高度、力度、轉體準確性、穩定性、姿態優美性、動作節奏性、動作熟練性等都作為游戲的內容。讓幼兒在游戲中提高注意力,發展基本動作。
3. 快樂早操的編排
幼兒早操的編排是我園一直以來的策略研討重點專題。在孩子動作和姿態、器械投放、音樂剪輯等方面,一改以往固定站點和就近移動為整個隊形發散而富于變化,使得運動量明顯增強了。器械投放上,以輕便、新意、富于變化為原則,經過多次嘗試,一些塑料桶、足球、踏板被成功運用于幼兒早操的操節,深受孩子的喜愛。在音樂剪輯方面,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采用旋律歡快活潑的歌曲,適當配以簡單的動作,幼兒聽音樂動作,無拘無束,通過人體體現音樂內容,有表情動作形式或造型,揭示音樂美,以陶冶幼兒的情操。這種音樂律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協調能力,提高他們學習體操的積極性。教師還嘗試從音樂風格入手,引導幼兒分辨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相應的形體動作與放松游戲。運用對比的方法,幼兒較易理解音樂的不同風格,并且在音樂的交換中,感受到形體練習的樂趣。
4.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借助多媒體技術,感知過程,突破難點,創設情境,拓寬思維空間。教師能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制作簡單的課件,利用有趣的動畫設計,使幼兒在愉悅的環境中輕松地掌握了動作要領,教學難點迎刃而解。結合教學的需要還可以使畫面重復播放、講解,使幼兒在大腦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術動作印象,聯系起來更有勁、更積極主動,掌握技術動作更快。這樣以情激趣,充分發揮多種感官功能,為幼兒而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空間,活躍了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三、探索與思考
通過一學期的課題研究活動,有一定的收獲,也有許多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地方。從教師方面來說有以下方面值得思考和探討。
1. 目標過于統一,沒能體現層次性
目標制定追求的還是整齊劃一,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幼兒的個體差異出發,針對不同發展水平、能力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發展。
2. 教師過于注重課前的設計,而忽略了孩子的主動參與
教師往往在課前冥思苦想,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設計活動,準備教具,布置華麗的場景,卻很少關注幼兒的需要,使幼兒無法體驗參與整個活動的樂趣,無法做出對活動的判斷、無法真正的稱為活動的主體。此外活動還是應更多地考慮幼兒,讓幼兒成為活動的真正主體。要形成以“以(教學策略的)萬變應(幼兒活動的)不變”的教學風格。
3. 運動量、密度、強度達不到要求
活動的密度、強度一直是困擾老師的難題,但縱觀教師的教學,這個問題還是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原因在于:首先,教師選擇動作大多是靜止的,在練習時的密度有了,可強度夠不上,在沒有其他強度的動作輔助練習的情況下,幼兒缺少了“難度”與“刺激”,以至于達不到相應的運動負荷高峰。其次,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在組織、安排、講解上安排時間過多,大大降低了運動的密度。最后,教師喜歡運用語言進行詳細的指導,這樣也會降低運動的密度,而一些非語言信號的運用能幫助改善這種狀況,如:明確、具體的手勢,鼓勵的目光,適時的撫摸等等。
希望通過幼兒快樂體操教學的實施,激發幼兒對體操活動的興趣,注重幼兒個性積極有效的發展,全面提高幼兒的身心素質,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孩子們快樂健康成長的樂園。運動是快樂的,追求是幸福的。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園將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執著追求,讓幼兒快樂體操之花綻放得更加美麗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