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富
具體來說,高中生要寫好本色作文,可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第一,豐富生活體驗,觀察生活,關注現實,思考人生和社會,為寫作積累素材。
真情實感來自學生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自己的真實經歷,只有熟悉生活才能自由表達。著名作家巴金在《和讀者談〈家〉》中說道:“我可以說,我熟悉我所描寫的人物和生活,因為我在那樣的家庭里度過了我最初的19年歲月,那些人都是我當時朝夕相見的,也是我所愛過和我所恨過的。”巴金先生的這段話說明:生活才是寫作的源泉。俄國作家契訶夫說,誰要描寫人和生活,誰就得經常親自熟悉生活,而不是從書本上去研究它。所謂作文的功夫在課外,就是指在課外體驗生活,觀察生活,關注現實,思考人生,思考社會,然后在作文時以親身經歷作為寫作素材。為此,要養成記“日記”或“周記”的習慣,記錄自己成長的足跡、有意義的見聞、觸動心靈的感悟與思考,為日后寫作準備素材。
第二,多讀書學習,積累語言表達技巧,學習文章構思及表達方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與作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讀書可以積累素材,為我所用;可以開闊視野,提升境界;可以借鑒方法,學習表達。我們要善于從讀書中獲取寫作的素材,汲取他人思想的精華;要善于從讀書中學習別人出色的立意、構思和表達。為此,要養成勤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摘錄所讀書的精彩之處,寫下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日后寫作準備思想素材,精練寫作方法。
第三,有計劃、有目的地按寫作能力點進行練筆訓練,通過有效練筆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過程,本質上就是作者表達自己對世界、對自我的認識的思維過程。寫作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文章結構能力、認知思辨能力,三者的核心是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可分為簡明、準確、連貫、得體、生動、形象,描寫、敘述、說明、議論、抒情等能力點;文章結構能力,包括文章謀篇布局,選材、組材,各種表現手法的運用,等等;認知思辨能力,包括審題立意,多角度、嚴謹的構思,豐富的聯想、想象,對事物、現象追本求源的思索,全面客觀科學地分析問題,準確的措辭及嚴密的表達等。對這些方面的寫作能力點,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展開針對性訓練。
第四,本色作文對接命題寫作,“符合題意”前提下展現“個性風采”。
應試作文,具有選拔性質,其作文命題具有限制性,因此評價考場作文的一條重要標準,即是“符合題意”。為此,本色作文與考場命題的應試作文,最好的對接就是“符合題意”,只要符合題意,本色作文就是優秀的考場作文。當前高考作文已經明確倡導“我手寫我心”,反對“假”“大”“空”“模式化”的浮華套作之文。這就要求中學生有一定的審題立意訓練,確保自己的本色作文能在考場上“符合題意”。在“符合題意”前提下,聯想、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對社會現實的觀察與思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對作文命題的深入思考。這實際上是借助作文考試平臺表達自己的真情感與真思想,展現自己的“個性風采”,這也是本色作文之功!
第五,用自己擅長或適合的表達方式順暢、恰當地表達,以期文從字順。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字順還好講,文從怎么理解,可以提三點:一、順序問題,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前后顛倒就不順了;二、連貫,上下文句要連得上;三、照應,前頭說了什么,后頭要有照應,也不能前頭未說,后頭冒出來了。這三點是最基本的。”其實,只要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而不是隨心所欲,立意模糊;只要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安排得當,而不是枝枝蔓蔓,雜亂無章;只要把語言梳理通暢,而不是前后不搭,虛而不實,就可以寫出一篇文從字順、合乎邏輯的好作文。在此基礎上,追求行文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文辭與義理配合相得益彰即可。做到文質彬彬,形式與內容兼美就是更高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