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程+阮磊
【摘要】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和重要部門中處于支配地位,本文通過對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的使命、企業的組建、企業的經營和利潤的分配進行比較分析,以求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異同分析
根據現代產權理論,國有產權是公共產權或公有產權的一種制度安排。國有產權是政府或公共部門公共選擇的經濟基礎,也是進行資源配置與宏觀調控的法律依據。國有企業是在國有產權的基礎上建立的基于我國公有制為基礎,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企業制度,沒有了國有企業就沒有了公有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市場條件下,研究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異同,并從中獲取國有企業的改進思路具有現實意義。
一、企業建立的使命
企業的使命是要闡明企業組織的根本性質與存在理由。私有企業的使命一般包括企業的目的、宗旨和經營哲學。地方組織企業按其存在理由區分為營利企業和非營利企業。非營利企業的目的是提高社會福利、促進政治和社會變革。而營利企業的目的則是為其所有者帶來經濟價值。宗旨則是闡述企業長期的戰略意向,具體內容主要說明企業目前和未來所要從事的經營業務范圍。經營哲學是企業為其經營活動方式所確立的價值觀,基本信念和行為準則。
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企業使命正由最初的行政調撥、配置社會資源慢慢變為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去優化資源配置。與私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公有制經濟形式的體現,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承擔了巨大的社會責任。改革開放后,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國有企業開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并以盈利為目的,逐步放棄了部分的社會責任,但仍具有彌補市場缺陷和實現宏觀調控的使命。
二、企業的組建
私有企業由股東和債權人出資組建。在法律上可以分為三個類型。第一種是獨資企業,即是由單個主體出資興辦、經營、管理、收益和承擔風險的企業。第二種是合伙企業,即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出資人共同出資興辦、經營、管理、收益和承擔風險的企業。第三種是公司企業,即依照公司法設立的企業。
國有企業的組建一般是指單純的國有資產投資的企業,但是隨著我國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與產權結構多元化的推進,現有的國有企業已不全是國有資產投資形成的企業了。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實質上是國有企業依照現代企業制度由單一控股變更為混合控股,實現多元化投資的過程。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造在2006年前后基本完成。主要通過轉讓存量國有產權和吸收增量資產來實現,所以現有的國有企業持股人不全是國家。
三、企業日常經營
在最初的企業中,企業的所有者一般就是企業的經營者,在現在的小規模企業當中,這樣的情況也普遍存在。但隨著企業的發展,由于公司股權的分離和公司規模的擴大,導致企業的所有者作為企業經營者的做法顯現出不合理。同時,面對資產龐大的大型企業,企業的所有者也不一定具有經營好企業的能力,這就導致了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美國經濟學家伯利和米恩斯因為洞悉了企業所有者兼具經營者的巨大的弊端,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論。而詹森和麥克林第一次對代理理論做出了詳細的理論闡述。代理理論的首要假設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標有沖突,另一個假設是委托人想要檢驗、核實受托人的行為是很困難的,并且這種行為成本是很高的。在委托代理理論下,經營者和所有者各司其職,企業的經營者通過經營為企業創造價值。
國有企業的組織形式和機構設置大致和私有企業類似,但是作為國有企業,其監督制度有其特殊之處。我國的國有企業監事會制度是在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同時,它也是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委托代理關系制度的產物。2000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國有資產監事會暫行條例》,正式開始實施國有資產監事會制度。國有資產監事會制度是由國務院向國有重點大型企業派出監事會,監事會對國務院負責,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企業的國有資產促進增值狀況實施監督,并且監事會可以向財政、工商、稅務、審計、銀行等部門了解企業的情況,可要求國務院責成國家審計機關對企業進行審計,保證了監督的有效性。從2003年開始,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十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成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將原國家經貿委的指導國有企業改革和管理的職能、中央企業工委的職能以及財政部有關國有企業管理的部分職能整合起來,由國資委代表國家依法對企業的國有資產進行監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進而克服由“所有者缺位”導致的各種國有企業頑疾。
四、經營利潤的分配
私有企業的利潤分配,是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按照國家財務制度規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順序,在國家、企業和投資者之間進行分配。利潤分配的內容和順序,一是計算可供分配的利潤。如果當年凈利潤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的利潤是負數,則不應提取法定公積金:如果補虧后的凈利潤是正數,則進行法定公積金的提取。二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按照稅后凈利潤的10%提取,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積可用于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或轉增資本金。三是提取任意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的計提標準由股東大會確定。四是向股東支付股利。
在我國,國有企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擔任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屬性的重任,體現公有制的性質,而其創造的財富必須實現社會共享。但國有企業又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是獨立運行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按照馬克思的所有制理論和產權理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強調國家對企業的所有權,即國家所有的性質。另一方面也要強調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獨立經營,自負盈虧。改革開放前,我國國有企業所有的利潤都歸國家所有,改革開放后,國有企業利潤分配經歷了放權讓利、利改稅、承包經營和轉換經營試行股份制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