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曼曼
【摘要】本文說明了目前我國地方稅征管體系的存在的缺陷,從地方稅法律體系、征管信息化程度、納稅服務質量和稅務代理四個方面說明其問題所在。并簡單介紹了發(fā)達國家地方稅征管的先進經驗,將其與我國當前實際相結合提出了從地方稅收立法、提高征管信息化程度、建設和改善納稅服務質量三個方面來具體改革我國地方稅征管體系。
【關鍵詞】地方稅;征管體系;稅收立法權;納稅服務
地方稅,中央稅的對稱,屬于地方財政固定收入的稅收,一般是將稅源分散、收入零星,又與地方經濟聯(lián)系密切的稅種劃為地方稅。地方稅在地方政府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我國地方稅征管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稅法律體系不健全
1.稅收立法權存在的問題
第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稅收立法始終呈現(xiàn)高度集中性特征,稅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等均由中央立法機關和行政立法機關制定。同時,地方稅收立法權嚴重缺位,地方政府只對“暫行條例”中規(guī)定的征稅對象、稅率、稅收優(yōu)惠等方面有有限的決定權。
2.地方稅收執(zhí)法問題
第一,地方稅收立法權的缺失導致地方稅收執(zhí)法沒有相應的、具體的法律可依。第二,涉稅部門的協(xié)稅意識弱,各部門缺乏必要的配合,未能形成定期信息交換機制,導致水源部分流失。對由此導致的涉稅信息不準確傳遞不及時所導致的責任,沒有相應的懲罰機制,難以完成高效的綜合治稅。第三,大部分地方稅務機關存在人員專業(yè)素質低,對稅收法規(guī)理解不深刻,不能做到完全依法征稅、高效征稅。
(二)地方稅征管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的征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方稅征管效率,但目前的地方稅信息應用系統(tǒng)仍存在以下四個問題:第一、省級大集中、大統(tǒng)一的架構仍未完全形成形成。各地方稅務機關各自開發(fā),各自投入,系統(tǒng)間數據標準不統(tǒng)一,應用系統(tǒng)間相互封閉,難以實現(xiàn)資源、經驗的共享致使綜合治稅難以實現(xiàn),總體上效率不高。
(三)納稅服務水平低。
近年來,各地方稅務機關開始了納稅服務建設,但是由于是剛剛起步,目前納稅服務工作仍存在許多大的問題。第一、地方稅務機關納稅服務意識差,在思想上沒有把納稅服務作為其稅收征管中的重要問題,仍停留在被動的納稅服務層面上。總體上納稅服務的積極性不高。第二、納稅服務的規(guī)范性弱。目前,《稅收征管法》、《稅收征管實施細則》盡管明確了納稅服務的具體內容和標準,并對稅務機關向納稅人提供的服務行為和措施提出了具體要求,但這只是系統(tǒng)內部的工作規(guī)范,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二、發(fā)達國家地方稅征管的經驗及特點
(一)地方政府具有獨立的稅權與較強的稅收征管能力
地方政府擁有獨立的稅收立法權和稅收征管權。美國實行徹底的分稅制,在憲法的原則行規(guī)定下,聯(lián)邦政府、州政府、州政府以下的政府都有權制定稅收法律法規(guī),有獨立的稅收管理權。各級政府有各自獨立的稅收法律系統(tǒng)來征收與管理其地方稅收。
(二)先進的納稅服務理念
發(fā)達國家普遍樹立了“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貫穿服務”的理念,將為納稅人服務視為稅收征管這座“金字塔”的基石,并確立了提高納稅服務的目標,讓所有納稅人了解自己的權力與義務、辦稅的制度與規(guī)程、違反者必須承擔的責任:向納稅人提供持續(xù)、公正、便捷有禮貌的及時服務。美國在1998年頒布《納稅人權利法案》、澳大利亞在1997年頒布《納稅人憲章》先后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范稅務機關的行為并保證納稅人的利益。
(三)嚴厲的稅收處罰措施
稅收征管的法制化表現(xiàn)為具體完備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法律環(huán)境。法制化是稅征管有效實施的基本前提。西方國家對稅收法治特別提倡與崇尚,把它作為社會活動中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主要力量。例如,美國稅收法律法規(guī)體系就比較完備,它對稅收征管過程中的規(guī)程、環(huán)節(jié)、申報、征收、代扣代繳、稅務代理、違法處罰、復議、起訴等方面都做了明確而細致的規(guī)定,做到有法可依。
三、借鑒國際經驗完善我國地方稅征管體系的具體措施
(一)強化地方稅立法與執(zhí)法建設
1.正確的處理中央與地方的利益關系,賦予地方政府相應的立法權。可借鑒美國的經驗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立法權,是地方政府結合各自的實際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靈活制定相關的稅收政策,為地方稅收收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因地制宜的涵養(yǎng)和培植地方稅源。
2.合理的劃分地方稅管理權限,賦予地方政府必要的稅收管理權。目前,我國應逐步下放部分地方稅種的稅收管理權。將涉及收入分配,具有宏觀調控意義的,在全國普遍征收的稅種的稅收征收權、稅款支配劃分權歸地方,減免權限適度地下方到省和計劃單列市一級,便于地方根據自身特點貫徹實施。
3.建立完善的地方稅司法保障體制。我國地方稅收的司法保障體系必須既立足我國國情實、事求是又要大膽的借鑒和吸收當今發(fā)達國家的稅務司法、稅務執(zhí)法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二)加快地方征管信息化建設
經過這幾年的征管改革,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以納稅申報和優(yōu)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地方稅征管新格局。今后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納稅人自核自繳的納稅申報制度,節(jié)約征稅成本:要通過計算機等高等稅收征管手段對稅款核算、稅款運動全過程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稅收監(jiān)控管理,實現(xiàn)稅收征管的現(xiàn)代化、專業(yè)化,以節(jié)約人力,提高征管質量。
(三)建立健全納稅服務體系
1.建立稅法公告制度,認真開展權力公告服務。除了國家公告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稅務機關要及時公布稅務行政規(guī)章和其他及時性文件,要定期向納稅人提供現(xiàn)行有效的稅法信息、納稅指南,以此建立健全稅收法規(guī)信息庫。要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明確納稅人享有獲得涉稅信息的權利、被熱情接待的權利、被公正處理的權利。
2.合理設置辦稅服務場所,積極提供廳室、柜臺服務。在城區(qū)、縣城等交通便利、納稅人較為集中的地方,要本著相對集中、實用、方便和節(jié)約原則合理的設置辦稅大廳。可以參照一些發(fā)達國家的經驗。按經濟區(qū)來設置辦稅服務廳或稅收服務中心,可使納稅人通過郵寄或直接遞送的方式將納稅申報表傳遞到服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