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東
近幾十年來,隨著政治、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創新,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確立的傳統警務模式越來越受到質疑和挑戰,不少地方開始探索建立現代化的新型警務機制。部分公安機關進行了警務機制改革創新,并提出“一警多能、綜合執法”的先進理念,現就結合當前警務機制改革創新談幾點對該理念的認識。
一、“一警多能、綜合執法”是建設現代警務機制的必然要求
傳統警務模式按照“一事一設”的思路劃分警種,各警種職責任務清晰明了,便于任務的分配執行和警令的傳達貫徹,對于特定單項工作的推動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強調專業分工和上下對應,各個警種只負責自己的專職工作,對其余警務活動則很少參與,即使碰見了也都交由別的警種負責。有時遇到復雜案件,甚至出現各個警種分別處理屬于自己管轄部分的現象。過細的警種分工還導致各警種人員分配不均衡,忙閑有別,浪費了有限警力資源,導致推諉扯皮。“對口處置”原則有時甚至貽誤戰機,尤其是在警力本身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過細的專業分工導致實質上的警力“零碎化”,基層所隊實戰警力嚴重不足,不便于“握指成拳”,影響整體作戰效能。而且,過分強調專業化,長久從事單項工作必定產生技能單一的不良后果,弱化了警察的綜合業務技能,不利于警察整體素質的提升,不利于打造復合型民警,更談不上綜合執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警務活動成倍增加、警情復雜程度加劇,加之警力嚴重不足,傳統警務模式越來越無法適應打防工作需要,警務機制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現代警務機制要求警務資源整合化、警務運作高效化、警員素質實戰化,這就需要基層民警具有多種能力,可以處理多種警務,這既是時代要求,也是現實所需。我省基層警務模式也存在著警種設置“求大求全”、警種職責單一、民警綜合素質不高的突出問題。為改變這種現狀,省公安廳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進行了警務機制改革創新,并提出“一警多能、綜合執法”的理念,這是新形勢下,破解民警素質不高、警務效能低下的有效手段。
二、正確理解“一警多能、綜合執法”
“一警”指民警個人,也指一個警種;“多能”指在完成主業的情況下具備多種能力,與以前的“單一而專業”相對應;“綜合執法”,指從事多項執法活動、完成多項執法任務,與完成單一任務相對應。因此簡單來說,“一警多能、綜合執法”是指民警根據警種角色,能夠勝任該角色賦予的特定職責任務,同時具備多種能力,可以輕松應對隨時發生的多樣化警情,而且對于絕大部分簡單警情可以自行處置,對于復雜警情,可以先期處置,為后續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就其內在關系而言,“一”與“多”實質上體現了“專”與“綜”的關系,“一”強調專業化,指民警或警種的主要或專職工作,“多”指兼能處置多項警務,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一”是為了把工作做深、做細,破解難題,“多”是為了將工作面拓展、延伸,完成多項任務,高效用警。所以,“一警多能”實質上要求民警能夠專綜結合,是新型警務機制下對基層民警的基本要求。若不具備“一警多能”就無法“綜合執法”,因此“一警多能”是前提、是基本素質,“綜合執法”是結果、是必須達到的要求。
三、“一警多能、綜合執法”在公安機關內部縱向和橫向之間有不同要求
從縱向來看,越到上級公安機關越要強調專業化,越到下級越要強調綜合執法。因為在基層執法活動中,民警遇到的問題千差萬別,對群眾而言,他們不分任何警種,只需要能解決問題的警察。而且在基層,很多問題本身并不復雜,通過綜合執法完全可以解決,人為分工只會浪費警力,造成警力資源內耗。所以,越到基層越要求綜合執法。盧展工書記對此有過精辟論述:“從機構設置講,省轄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的很多工作專業性都比較強,需要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研究和處理,因此分工較細。但省轄市級以下特別是基層的公安機關,分工并不是越細越好。因為基層的問題很多很復雜,不可能都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處理,這就要求基層公安機關具有較強的綜合協調能力、基層民警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一旦出現問題能夠有效調動警力,集中力量、協同處理。如果基層分工過細,就會造成有的地方工作忙不過來、有的地方力量富裕。”盧書記的講話,充分體現了實戰化條件下,不同層級對專業化要求的不同,說明基層公安機關進行綜合執法的必要性,也說明“一警多能、綜合執法”主要是針對派出所等基層公安機關提出的要求。
從橫向來看,“一警多能、綜合執法”,對市局、直屬派出所各警種民警有著不同要求。對派出所而言,“一警多能、綜合執法”突出體現在社區民警、交通巡防民警兩個警種上。對社區民警而言,警務室是基層中的基層、基礎中的基礎,也意味著承擔的任務繁雜、綜合性最強。社區民警對于轄區發生的各類案件,要先期處置,能夠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小問題、小案件,對一些較大的案事件,能夠在前期進行有效控制和處置,有效防止勢態擴大升級。不僅如此,社區民警還要善于做群眾工作,懂法律、懂證照辦理等各項公安業務,能夠接受群眾咨詢,提出中肯的意見、建議。所以,只有成為“多面手”,社區民警才能完成“十項任務”,使自己成為“五員型民警”,警務室也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保一方平安、加強社會管理、服務人民群眾的“三種功能”。對交通巡防民警而言,不僅要搞好巡防盤查、設卡堵截,處置交通事故,還要會處理打架斗毆、群眾糾紛等常見警情,先期處置重大案事件,不但要會處理案件,也要會做群眾工作。其他警種雖不像社區民警那樣要求面面俱到,但業務范圍遠比以前擴大,要求也更高。案偵民警不僅要處理常見的傷害、“兩搶一盜”案件,還要處理經偵、禁毒、反恐等多種刑事案件。治安管理大隊不僅要處理治安案件、進行治安管理、搞好治安防控,還要管理出入境業務、進行巡邏防范,協助處理刑事案件。對市局而言,“一警多能、綜合執法”要求集中體現在派駐監督室民警身上。派駐監督室民警不僅要監督執法辦案、巡邏執勤、加強隊伍管理,還要靠前作業直接監督執法辦案。這就意味著,要搞好監督服務,就要懂程序、懂法律,了解掌握執法辦案的每個環節、懂得處理各類案件的相關法律程序和法律依據,否則談不上監督,更無法指導執法辦案。
所以,“一警多能、綜合執法”是對基層民警提出的更高要求,必須在實戰中貫徹落實,否則警務新機制的整體效能將得不到充分發揮。
四、“一警多能、綜合執法”的重大意義
(一)“一警多能、綜合執法”可以提升民警綜合素質,打造實戰化優秀警隊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通過增加編制來解決警力不足既不現實,也不太可能。通過內部挖潛實現警力無增長改善,是新型警務機制著重解決的問題。事實上,任何情況下民警的素質都影響著警力的變化。傳統警務模式下,民警從事的警務活動相對單一,對民警的素質要求相對較低,而新型警務機制下,對民警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觀需要通過以人為本、政治建警,嚴把“入口”、暢通“出口”,加強對基層一線民警的實戰培訓,在實踐中通過以老帶新、實戰學習等多種手法,“倒逼”基層公安機關和基層民警按照“一警多能”的要求,不斷提高民警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執法水平,從而打造符合實戰化要求的優秀警隊。
(二)“一警多能、綜合執法”便于整體作戰、集約用警
馬列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當局部與個體以合理、有序的方式排列組合時,將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體效果。我省的警務機制改革創新實質上是對警力的合理化調整配置,是在公安機關內部進行的資源優化整合,不再是以往的小打小鬧,最終目的是要達到機制運轉的高效、有序。全體民警在新型警務機制下,按照“一警多能、綜合執法”的要求不斷提升實戰能力,主動適應警種定位,將促使各警種、部門之間乃至整個基層公安機關的協調有序運轉,將有效促進整體作戰法在基層公安機關的全面實施,實現警務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實現集約用警的目的。
(三)“一警多能、綜合執法”可以加速推進新型警務機制的完善提高、深度創新
高效的警務機制和實戰化的優秀警隊完美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化的警務效能,這二者缺一不可、互為補充,高效的警務機制只有高素質的民警才能適應,而高素質的實戰化警隊則能促進高效能警務機制的不斷深化、完善。我省的新型警務機制正處在完善提高、深度創新的關鍵階段,廣大民警不斷適應新型警務機制,以“一警多能、綜合執法”為追求目標,無疑將加速提升新型警務機制的實戰效能,進一步彰顯實戰化新型警務機制的巨大優勢。